硫化氢在胜利原油中的溶解及释放行为*

2020-07-08 01:23
油田化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釜内油样烷烃

刘 岩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00)

0 前言

原油中往往会溶解一定量的硫化氢(H2S)[1-2],在原油生产过程中,随着体系温度和压力的改变,H2S 可能从原油中释放,带来安全隐患。自1960 年以来,世界上注蒸汽热采稠油油田普遍会产出H2S,稠油热开采技术的应用加剧了H2S的产生[3]。生产过程中,井筒中的H2S既可能来自于原油分解产生,也可能来自于原油中溶解H2S的释放。

我国陆续发现含H2S 油井,且油井数量和H2S产出量不断增加,近年来尤其突出[1,4-6]。含H2S 油气井在注蒸汽过程中产生的H2S,不仅会危害人身安全还会造成设备腐蚀严重。

H2S 在原油、水中都具有一定的溶解度[7-8]。在钻井过程中,H2S 在气相与钻井液之间存在平衡[9];原油生产过程中,原油往往伴随着水同时产出,在不同油井温度下的气相中H2S 浓度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气相H2S含量升高[10]。研究表明[11],对于胜利油田某原油样品,处理温度为200℃、240℃、280℃时,含硫原油可以分解产生H2S 气体;处理温度为160℃时基本上不会生成H2S气体;通过对模型化合物的研究发现,处理温度为260℃时,硫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H2S。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原油从储层开采到地表的过程中,原油和地层水往往处于共存状态,而且体系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很大。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往往由于体系状态的改变而导致H2S 释放,从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本文针对胜利油田某原油,研究该原油经过不同温度处理时H2S 的析出行为,并研究了采出液(原油与地层水的混合物)共同经受高温处理时H2S的析出行为。以探究H2S在原油和水中的分布、H2S的溶解和释放行为,为油田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实验用原油取自胜利油田某油井,编号为P40-46CP1,原油取自该井井口,采出液中包含原油和地层水,去离子水为实验室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自制。

Agilent 6820型气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WK-3型微库仑滴定仪,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高温高压反应釜,大连第四仪表厂。

1.2 实验方法

取一定量的原油样品或采出液,装入高温高压釜内,在一定氮气压力下进行实验。将高压釜密封,在高压釜内充入N2至2.0 MPa,然后缓慢从放气阀内放出,完成一次吹扫;重复吹扫3次除去高压釜内的空气;吹扫完成后,在高压釜内充入N2至预定压力;在搅拌情况下,将样品加热到设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H2S和挥发性烃类在气液相之间达到平衡,停止加热、冷却至50℃;先用高压釜内气体将气样袋吹扫清洗3次,然后取气至气样袋中;对气样袋内的气体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到气体样品的组成,探究H2S的来源和存在状态;根据反应釜内气相体积和气体组成,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H2S等气体成分的物质的量。

将气体中的H2S 数据折算为硫的量,并结合原油中的硫含量s原油和原油质量(m原油),计算得到气相中H2S 的量占原油中总硫量的百分数。此时,因为地层水与原油处于乳化状态,两者不易分离,因而并未分离和测定油样、水样中的硫含量。

式中,P0、V0、T0、—装釜时充入的N2的压力、体积和温度;体积由反应釜的容积减去液态样品的体积得到;液态样品的体积由液态样品的质量和密度相除得到;—分别为体系中氮气、H2S 气体的物质的量,mol;—体系中H2S和氮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由气相色谱分析获得。

1.3 测试方法

1.3.1 气相中H2S含量测定

采用色谱法分析气相中的H2S含量。利用色谱微量进样器直接平行取样分析,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定量分析气相中H2S含量。

1.3.2 原油硫含量测定

采用WK-3 型微库仑滴定仪测定原油的硫含量。具体步骤为:①称取石英样品池空重,将适量原油样品装入石英样品池;②将原油样品推入高温区在800℃焙烧,使其中的硫转化为硫氧化物,并在载气作用下通入滴定池中;③根据滴定池的电位信号计算得到样品的硫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原油中硫含量

首先测试原油中硫元素的含量,以确定原油产生H2S的潜在因素。利用微库仑滴定仪分析编号为P40-46CP1的原油样品的硫元素含量为0.39%,可见该原油样品为含硫原油。

2.2 原油或采出液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H2S含量

为了探索该油样在一定压力、不同温度下释放H2S气体的行为,在一定压力、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将该油样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处理,分析油样释放H2S 气体的特征。胜利油田生产过程中,80℃是常见的储层温度;在蒸汽驱过程中,近井地带的温度往往可以达到200℃左右;在石油加工过程中,330℃是原油开始剧烈反应的温度。因此选择以上3个温度作为实验温度,研究采出液(原油和水的混合体系)、原油经历高温处理后生成H2S气体的行为。

2.2.1 330℃时采出液作用后H2S含量

为探索该采出液(原油和地层水的混合体系,地层水含量为20%)经历高温处理后是否会生成H2S气体,首先研究该采出液经330℃高温处理后的气体生成情况。采出液在330℃高温处理后的高温高压釜内气体组成见表1。由表1 可见,采出液经330℃处理后会释放出H2S 和小分子烷烃,烷烃和H2S的物质的量之比大约为6.2∶1。H2S中的硫元素占原油中的硫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例为0.38%。进一步分析了烷烃的成分,具体见表2。由表2 可见,采出液在330℃处理后,所生成的烷烃主要为小分子烃类,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其中甲烷含量占68.66%、乙烷含量占15.86%;气相中的H2S、小分子烃类的来源需要进一步研究。

表1 采出液经330℃处理后的高温高压釜内取气分析

表2 采出液高温处理后气体中的烷烃的相对含量

在常温时,H2S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3.6 g/L[12]。在“采出液的高温高压釜实验”中,有可能在降温过程中,释放出的H2S 溶于地层水,从而导致气相中H2S含量较低。

2.2.2 330℃时原油样品处理后H2S含量

原油经历330℃高温处理后高温高压釜内气体分析见表3。由表3可见,该原油经历330℃的高温高压处理后会释放出H2S和小分子烷烃。其中,H2S中的硫元素占原油中的硫元素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为18.7%,大大高于采出液经330℃高温处理的比例(0.38%),表明采出液中的水确实可以溶解较大量的H2S。

表3 原油经历330℃处理后高温高压釜内气体分析

在原油经历330℃高温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H2S从原油中释放而进入气相中;在体系降温过程中,由于油样的黏度较大,H2S不能迅速溶解进入油相中,仍然存在于气相中,因而在气相中H2S浓度较大。而采出液经历330℃高温处理后的降温过程中,由于水相的黏度很小,H2S分子在水相中易于扩散,容易实现快速溶解,因而在降温过程中H2S易溶于水相中而使气相中H2S浓度很低。该现象与研究者对于塔河稠油的研究结果一致[13],该研究发现:采出液中的H2S 含量随采出液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是H2S 在水中的溶解度高于其在油中的溶解度造成的。

以上实验表明,该原油样品经过高温处理后会释放出较大量的H2S,但是H2S来源尚不能确定。

2.2.3 200℃时单纯原油样品处理后H2S含量

为明确该原油样品所释放出H2S 的来源,研究了该原油样品经历中等温度(200℃)处理后释放气体的行为。经历200℃中等温度处理后高温高压釜内气体分析见表4。由表4可见,该原油经200℃处理后会释放出大量的H2S,气体所含H2S中硫元素的量占原油中的硫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例为32.3%。该原油经220℃处理后所生成的气体中烷烃和H2S 的物质的量之比大约为0.22∶1,低于该原油经过330℃处理后的相应数值。原因在于:小分子烷烃在原油中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处理温度越高,小分子烷烃从油样中释放越多,由于油样黏度较大,释放出的气体难以在降温过程中重新溶入油样中,因而处理温度越高、释放的烷烃越多。

表4 原油经200℃中温处理后的高温高压釜内气体分析

2.2.4 85℃时单纯原油样品处理后H2S含量

将原油在85℃进行恒温处理,研究了该原油样品经历低温度(85℃)处理后释放气体的行为,经85℃低温处理后高温高压釜内气体分析见表5。由表5可见,该原油在85℃、高压条件下会释放出大量的H2S,由此可以确定H2S 来自于原油溶解的H2S。因为该温度尚未达到原油中硫醚、硫醇等物质的分解温度,经计算,气相中H2S的量占原油中总硫量的34.5%。经过85℃处理后的原油的H2S 释放量与200℃处理后的释放量较为接近,这更进一步说明释放的H2S来自于原油中溶解的H2S而不是反应生成的H2S。因为如果H2S 来源为油样中溶解的H2S的释放,则释放量主要取决于原油样品原始的H2S溶解量和取气的溶解量,而与处理温度无关。

原油在85℃恒温处理后所生成的气体中烷烃和H2S 的物质的量之比大约为0.035∶1。与原油经历330℃、200℃的高温处理所产生的气体相比,烷烃和H2S的比例进一步大大降低。这是因为处理温度越低,小分子烷烃从油样中释放越少。

表5 原油经85℃低温处理后高温高压釜内气体分析

2.2.5 不同高温高压釜处理条件下的气体产量

根据以上高温高压釜条件实验中放气时的压力和温度等条件,可以计算得到各实验条件下放气时的气体总量,根据每次高温高压釜试验产物气体中H2S 和烃类的含量,换算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每1000 kg原油在实验条件下产生的气体量,具体见表6。由表6 可见,经历200℃和85℃的处理后,每1000 kg 原油中释放出H2S 量非常接近,分别为39.41 mol和43.09 mol。采出液在330℃作用后,每1000 kg原油中仅释放出0.48 mol H2S,低于其它实验的,这是因为在降温过程中大量从原油中释放的H2S 再次溶于高压釜内的地层水中,从而使气相中剩余的H2S 浓度降低。可见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采出液中含水量较高时,由于水中可以溶解大量的H2S,因此H2S释放量降低。

表6 原油或采出液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H2S释放量

此外,对比原油经过330℃、200℃、85℃处理后释放H2S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现,H2S气体释放量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原因主要在于处理温度越高,油样的黏度越小,在降温过程中H2S气体越容易重新溶解到原油中,因而导致气相中H2S 气体的物质的量降低。

3 结论

原油在经历200℃、85℃处理后释放H2S的量相近,随处理温度改变而发生的变化幅度较小,表明该原油在高温处理过程中所释放的H2S主要来自于原油中溶解气体的释放。当原油经330℃高温处理后,释放H2S的量明显下降,原因在于处理温度越高油样黏度越小,在降温过程中释放的H2S越容易重新溶解于原油中,从而导致气相中H2S量下降,这也进一步说明H2S主要来自于原油中溶解气体的释放。

当原油和地层水共存时,高温处理后H2S 的释放量明显低于没有水存在时的释放量,释放出的H2S 在降温过程中更容易溶解在地层水中而降低H2S释放量。

猜你喜欢
釜内油样烷烃
蜡碳数分布和蜡含量对结蜡层分层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法快速检测油炸食品用油品质
强化换热型反应釜技术改进
多叶片组合式搅拌桨釜内流动特性和混合性能研究
聚合釜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基于金属催化氧化的航空液压油氧化安定性研究*
聚合釜内组合式搅拌器安装定位尺寸参数优化模拟
无硫磷钼酸酯作为抗氧添加剂与胺类抗氧剂的协同性能
高苯原料油烷烃异构化的MAX-ISOM技术
烷烃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