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检查腹部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价值分析

2020-07-09 11:56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54500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3期
关键词:神经节增幅黏液

黄 勇 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545001

神经节细胞瘤(Ganglioneuroma,GN)多为良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常见于腹膜后间隙以及肾上腺部位,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不容易与其他病变辨别,CT、MRI均是诊断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CT检查在发现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细微钙化的同时可观察到血管变化、强化等,MRI检查可清晰的扫描到肿瘤组织学、周围组织器官,分辨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本研究主要对比MRI与CT对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62例疑为腹部神经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理证实45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7~39岁,平均年龄(21.45±5.19)岁,其中3例合并高血压,8例存在腹部包块,5例腹部不适,手术确认29例,穿刺活检16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CT、MRI两种影像学检查。

1.2 检查方法 CT检查:设备:德国西门子32排螺旋CT,设定参数:管电压120~140kV,层厚1mm,重组层厚3mm,三维重建,高压注射器注射优维显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注射后25~30s动脉期扫描,45~50s门脉期扫描,70~75s平衡期扫描,240s延迟期扫描,CT值测量:位置、大小相同的肿瘤实质部分的感兴趣区,对平扫及增强各期CT值进行测量,GN增强各期/平扫净增的CT值,肿瘤强化程度:<10HU为无或轻微强化,10~19HU为轻度强化,20~40HU中度强化,>40HU明显强化。MRI检查:设备:德国Siemens公司 MAGNETOM Skyra型3.0T磁共振成像仪,设定参数:体部相控阵表面线圈,快速小倾角成像(FLASH)T1WI化学位移成像(同相位:TR 125ms,TE 4.76ms,反向位的TR不变,TE为2.38ms),T2WI常规SE+脂肪抑制序列,TR 1 660~2 000ms,TE 108~115 ms,层厚3~8mm,层间隔0.8mm,高压注射器静脉推注对比剂Gd-DTPA,0.1mmol/kg,流率3ml/s,行25~30s常规轴位扫描,45~50s矢状位扫描,70~75s冠状位扫描。

1.3 观察指标 (1)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MRI、CT影像学表现、特征;(2)诊断价值分析: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流行学筛检试验的研究方法计算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00%。

2 结果

2.1 腹部神经节细胞瘤CT表现 CT扫描显示有29例患者为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真阳性,其中7例为不均匀密度,22例为均匀密度,密度范围14~46HU,平均密度(29.01±4.25)HU,实质动脉期CT值增幅范围2~6HU,平均增幅(3.18± 0. 35)HU,门静脉增幅范围3~12HU,平均增幅(6.49± 0. 28)HU,静脉其增幅范围5~18HU,平均增幅(10.24±1.89)HU,延迟期增幅范围12~45HU,平均增幅(29.39±4.98)HU,增强扫描:轻微强化10例、中度强化13例、明显强化6例。

2.2 腹部神经节细胞瘤MRI表现 MRI扫描显示有33例患者为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真阳性,T1WI低信号19例,稍低信号14例,T2WI高信号6例,稍高信号27例,信号均匀10例,信号不均匀23例,T2WI不规则片状高信号5例,T2WI低信号旋涡状、编织交叉状征象7例,增强扫描:15例均匀,18例不均匀,18例表现为现云雾状、条絮状,15例表现为现不均匀斑片状、条状。

2.3 MRI、CT诊断腹部神经节细胞瘤价值分析 三种检查方式诊断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MRI诊断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灵敏度和准确度显著提高,分别达到95.56%、95.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RI、CT诊断腹部神经节细胞瘤价值分析(%)

注:表示与联合比较,*P<0.05。

3 讨论

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高发人群是青壮年,据统计,60%以上的腹部神经节细胞患者的年龄<25岁,并且女性患者人数显著高于男性,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早期症状隐匿,难以发现,极易延误治疗的最佳时间[3]。

3.1 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CT、MRI检查与血管的关系 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表面覆盖着纤维包膜,周围的组织器官与瘤体分界清晰,随着瘤体的增大突破包膜,病灶内的黏液样基质向外流出,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较实质软,难以对周围的组织器官发生浸润、侵蚀的作用[4],CT、MRI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主要方法,腹部神经节细胞瘤与腹腔的肝门、肾以及下腔静脉等血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采用CT增强扫描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腹部神经节细胞瘤包埋以及推压的血管,尤其是血管管腔是否狭窄,管腔内是否存在血栓均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MRI平扫则则能将腹部神经节细胞瘤与呈流空低血管之间的关系。

3.2 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CT、MRI检查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与早期强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细胞外间隙渗透入对比剂,晚期的延迟强化能够延长廓清时间。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强化幅度与组织成分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当瘤体内有大量的胶原纤维以及黏液样基质,血管组织少时则早期轻微强化、晚期明显强化[5]。CT扫描瘤体实质部分强化呈现“渐进式”的特点,可鉴别诊断同部位肿瘤,部分腹部神经节细胞瘤CT值出现下降,与其相比脂肪组织密度相差不大,所以在较大窗宽时进行的CT扫描呈现的图像清晰度不够,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MRI扫描反向位对于腹部神经节细胞瘤低信号边缘能够清晰的勾勒出来,清晰分辨瘤体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尤其是T2WI序列中,高信号的脂肪信号相较于腹部神经节细胞瘤差异比较大,可以清晰显示脂肪间隙。

3.3 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CT、MRI检查与病理学结构的关系 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病理学结构主要由黏液样基质、施万细胞、胶质纤维及成熟的神经节细胞组成,MRI扫描T1WI序列低信号以及T2WI序列高信号,而MRI平扫T2WI序列信号表达与组织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当机体内纤维组织细胞以及细胞层比较多的时候,黏液样基质少,信号则会变低,但是CT诊断时瘤体密度与黏液样基质差别较小,故MRI对于腹部神经节细胞瘤内黏液样基质的成分呈现效果更好[4]。

3.4 研究成果 软组织方面的检测,MRI扫描分辨率较CT优势显著,腹部神经节细胞瘤实质组织形态、分布的图像与CT相比更加直观和灵敏,但是本研究显示:仅采用MRI诊断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准确度仍旧较低,而CT联合MRI诊断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显著提高,说明CT联合MRI诊断腹部神经节细胞瘤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神经节增幅黏液
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2022年1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2016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800万辆增幅比上年较快提升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