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曲《欢乐的火把节》的演奏研究

2020-07-09 03:15孙瑜
北方音乐 2020年10期
关键词:扬琴

【摘要】本文从创作背景、音乐分析、演奏分析等方面着手,对刘希圣的《欢乐的火把节》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这首带有彝族韵味的扬琴作品。

【关键词】扬琴;欢乐的火把节;演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096-02

【本文著录格式】孙瑜.扬琴曲《欢乐的火把节》的演奏研究[J].北方音乐,2020,05(10):96-97.

《欢乐的火把节》是由作曲家刘希圣创作的一首风俗性和色彩性都很浓厚的现代扬琴作品。整首作品以叙事的方式描绘了云南省彝族人民欢庆一年一度的古老传统节日——火把节的演进和图景。此作品曾获得全国第五届文艺汇演优秀奖及首届“中国艺术节”大奖,也是全国艺术院校教材常规曲目。

一、创作背景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人民的年节,即“火把节”,又称为“星回节”。此节日源于对火的崇拜,通过火把节中的各种仪式进行祭祀和驱邪祈福,且“火”对当地人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他们的保护神。在刘希圣的创作中,他用音乐描绘出云南彝族撒尼支系人们每逢节日时盛装打扮,载歌载舞,狂欢共度这么美好的一天。

二、音乐分析

《欢乐的火把节》全曲共有180个小节,整首作品按照时间发展进行叙述,从“引子”到“如歌的行板”,到“节日的欢喜”,再到“火把节之夜”,最后是“节日的狂欢”。

(一)彝族音乐元素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和广西省,他们擁有自己本民族所特有的语言——彝语。

在引子部分,《欢乐的火把节》以民族调式中“1 3 5”三个音为基础组成的琶音,并作为主题旋律贯穿着全曲;乐曲中不时穿插bE、#F和#G等变化音,显现出民族化的特征音阶,且蕴含着浓厚的彝族韵味。

(二)曲式结构

《欢乐的火把节》是一首带有引子的变奏曲式。

三、演奏分析

(一)引子

引子部分,旋律稍显自由,勾画一幅鸟叫声、潺潺溪水声回荡在山谷间的“圭山的早晨”情景。故而,在演奏时琶音的力度不宜过强,每个音要保持均匀、连贯,琶音与轮音衔接要自然,轮音要密。之后的拨奏是“竹拨”的演奏技法,即用琴竹尾部拨响琴弦,以此模仿山谷里的鸟叫声(见谱例1)。应当注意的是,在拨奏时,琴竹尾部应当稍稍倾斜一些,避免演奏出的声音略显单薄,避免连带出其他琴弦的声响。其中#F是倚音,从基本乐理知识角度来看,与G应该是先后出来,但是笔者认为这两个音应该同时演奏,虽然音响效果上不太和谐,由于每只鸟儿发出的音频不用,音高也不相同,如果同时鸣叫有可能不和谐,也不符合本曲的意境。

之后第13小节标有“自由地”的地方,有学生使用的是双手交替的演奏方法(多数以右竹法进行演奏)。笔者认为,这里可以看作是在演奏双声部,左手演奏主旋律音,右手使用连竹的演奏技法(见谱例2)。此种演奏的益处在于:避免了原谱出现的大跳,提高了音准的准确率;突出了左手的旋律音,可以更好地模仿溪水潺潺的意境。

(二)如歌的行板

本段音乐较为抒情,是由三个8小节的乐句组成。第一乐句(见谱例3)有三种演奏技法可供选择:(1)按照谱面的竹法即装饰音和轮竹进行演奏;(2)使用“揉弦”的演奏技法,演奏之前需要将高音琴码上最低音音的右边定成小字一组e的音高,在演奏时,左手将此音的左边往下摁到小字一组g的音高再松开(此方法类似于古筝在演奏F和其他变化音);(3)使用“滑抹”的演奏技法,需要提前准备一个滑音指套戴在左手中指上,滑抹小子一组e这个音,通过滑抹来改变琴弦的有效弦长来演奏出想要的音高。无论使用何种演奏技法,都是为了展现音乐中不同的韵味。

在演奏过程中,每8小节音乐情绪都上升一个台阶,速度也可以随之加快。可以看作是美丽的彝族姑娘在跳着独舞,引得村里的姑娘们一个个都来了,都加入了舞蹈中,舞蹈的音乐由此越传越远。

(三)节日的欢喜

本段音乐旋律活泼、欢快。括号里的伴奏是乐队伴奏的主旋律,可以看作是乡亲们听到了舞蹈的音乐后,相互吆喝着打算聚集在此,都跃跃欲试,想要一决高下。进而斗舞开始了,最先出场的是女子群舞,旋律出现在中高音区;紧接着男子群舞也出场了,旋律出现在低音区,力度要稍重,体现男子的刚劲有力,与女子舞蹈是截然不同的。

之后转入g小调,虽然是降B大调的调号,很多演奏家在出版刊物时都提到“转入降B大调”。但笔者认为,这里应该是同名大小调的转调,从G大调进入g小调,音乐也随之变得诙谐、幽默起来。主题旋律在16小节之后回到了G大调上,这里要注意音乐情绪的推进是逐步高涨的。故此,在大小调互转的过程中要注意音乐情绪和音色明暗的对比。

第118小节——124小节之间(见谱例4),笔者建议使用“左竹法”演奏,目的是为了避免演奏过程中琴竹在中音区与低音区之间的交叉,演奏时每个音出来的效果要清晰、有颗粒。

(四)火把节之夜

本段旋律是整首作品的华彩段落,音乐可以处理得稍自由些,演奏时琶音要有力度,情绪饱满,富有激情。有部分演奏者在演奏本段时,做了抒情处理,意为安静的夜晚,月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因此音乐也应随着这样的月夜变得舒缓。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篝火晚会,当火把燃烧起来时,整个夜空也被点亮了,人们的思绪也随着火把一起燃烧起来,内心应该是兴奋的。所以,当左手只手轮音演奏、右手分解和弦演奏时要随着音乐一起流动起来,演绎出人们激动的情绪。在之后反竹演奏的4小节旋律中,情绪应当稍稍舒缓一些,音色表现得柔和一些,为最后一段“节日的狂欢”作铺垫。

(五)节日的狂欢

本段旋律是整首音乐作品的高潮,其中五拍子的节奏要给予强调。一般的五拍子是组合节拍,通常为3+2或2+3;这里的五拍子在演奏时需要在第1、4和5拍上加重音,是彝族特有的舞蹈节奏。在演奏时,力度和情绪要一直保持在亢奋的状态中,也要注意乐谱中三拍子、四拍子、五拍子之间的节拍互换和重音位置的不同。最后的琶音以ff的力度一气呵成,意味着人们在热烈的狂欢气氛中结束了有纪念意义的一天。

四、结语

《欢乐的火把节》旋律优美、富有民族特色,近年来深受各地考级考生的推崇,也是扬琴专业本科生入学后学习的作品之一。通过学习和分析研究这首作品,可以更好地掌握作品中的彝族韵味,合理地运用音乐情绪更好地演绎作品。

参考文献

[1]马昭艳.扬琴独奏曲《欢乐的火把节》作品与演奏技法剖析[J].济宁学院学报,2012(10):71-74.

[2]李玲玲.扬琴六级考级曲目《欢乐的火把节》的演奏方法[J].乐器,2004(4):43-45.

[3]王楚芸.对扬琴少数民族音乐风格作品的探讨--以四首少数民族扬琴乐曲为例[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7.

[4]敖慧敏.云南彝族火把节现代传承的困境与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34-38.

作者简介:孙瑜(1991—),女,汉族,安徽繁昌,硕士,铜陵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音乐。

猜你喜欢
扬琴
评述扬琴在中国的流变
浅谈当代扬琴艺术的发展概况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浅析杨琴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扬琴演奏基础教学法研究
古老的世界性乐器之花绽放于今日中国之大地
402型变音扬琴的音位排列特点及应用价值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