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20-07-09 03:31张金芬
学周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学培养

摘 要: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人才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正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时,就心理因素而言,可分為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两大类。智力活动的开展和学习的有效进行,必须依靠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智力因素相比较,非智力因素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形成,是可以培养的。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已成为当前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首要任务,这一任务完成好了,才能为学生扫除成才路上的障碍。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2-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63

非智力因素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目标、抱负、信念等方面。它属于人心理能力中的情绪能力和行为能力,对认识过程起制约作用。

一、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制约作用

(一)动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一种心理机制。它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健康发展,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提高自制力。这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使其智力发展和能力发挥。

(二)定向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及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等方面。

(三)巩固作用

任何形式的学习活动,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即使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仅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使学生努力地克服各种困难。因此,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就能使学生经常保持刻苦学习的习惯,不断取得进步。

(四)弥补作用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这句俗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不好,但他的非智力因素能较好地发展,是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的。如爱迪生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爱因斯坦说过,他成功的公式是:“A=X+Y+Z”,其中A表示成功,X表示艰苦的劳动,Y表示正确的方法,Z表示少说废话。在他成功的三个因素中,只有Y属于智力因素,而X、Z均属非智力因素。由此可见,一个人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天赋如何,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能很好地促进智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地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从而推动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语文是一种基础性的交际工具,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语文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语文工具,提高学习能力和认识能力,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个问题做了如下尝试。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种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

长期的有意义的学习,如掌握某一门学科的知识,需要个体不断地做出积极的努力,把新材料组合到自己的参照系内。它要求个体具有坚持不懈以及提高对挫折的忍受力等这样一些意志与情感方面的品质。所以,要使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较好的成绩,首先要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在一般情况下,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学校教育又主要是通过教师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正确而稳定的学习动机。

1.制订学习目标。以往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一节课都由教师制订统一的教学目标,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去学习,几乎没有一点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不高。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开展目标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要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每个单元的开头,教师首先应向学生阐明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教学新课时,要求学生自学,学会质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具体学习目标后,内心便产生了巨大的动力,学习效率自然能够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弄清某种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引发他们探求性的思维活动。学习新课时,往往要有一个导入新课的开场白。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一只大雁在天上飞,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弄下来?”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有的说:“用石头把它打下来。”有的说:“用枪打。”还有的说:“用箭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时我又提出问题:“古时候有一个人,他不用箭,只拉了一下弓就把大雁射了下来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本事呢?”学生一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动机。

3.开展学习竞赛。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因而竞赛活动特别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所增强,学习效率能得到很大提高。教师要通过组织适度的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生字教学比较枯燥,学生极易出现疲惫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默写出的生字多;或进行词语接龙比赛,哪组的速度快,准确率高,就奖励一面红旗。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生字词的目的,又使学生保持了高涨的学习热情。

(二)学习情感的培养

情感是人类行为的动因,它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并对认识起着正反两方面的动力作用。积极的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它是一切活动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并能推动人的智力发展,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情感有调节作用,能引起和维持人的行动热情,还有排除障碍的功能。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十分注意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能够津津有味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感人肺腑、千古传诵,作者凭借丰富的语言文字来传达或激昂、或深沉、或豪放、或婉约的情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透过文字的表象,启发、引导学生去触摸作者感情的脉搏,激活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共鸣,以达到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全面目标。

2.创设情感环境。情感的激发,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一个有声有色的情境,能烘托出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实际,把全部感情融入课文的情感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课文,充分地利用PPT、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出一种形象生动、声情并茂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牵动学生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三、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兴趣对小学生的学习活动非常重要。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我愿学”“我想学”“我要学”的状态中,学习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一)利用直观教学

心理实验证明,人的感官越接近实物的原状,接收信号所花的时间就越少,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就越快。这种原理运用于教学中,就发展为直观教学。通过直观演示,改变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要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講究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各种教学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关键是如何加以恰当组合、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边读边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入课文的角色之中,根据课文内容亲自去演一演,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一般能够维持20-25分钟,大约在半节课以后,学生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疲劳等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把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开展游戏活动适时适量,才能更进一步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以保持和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新时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刘丽清.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苗润玉.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与语文学习关系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张金芬(1970.1— ),女,汉族,甘肃民勤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学培养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