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教材中习作教学的几个结合

2020-07-09 03:42陈丽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帅哥例文帅哥

陈丽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习作单元,不仅丰富了教材的单元形式,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给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研究新教材的编排意图,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待统编本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教学。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为抓手,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谈核心素养下统编本教材中习作教学的几个结合。

一、把习作教学与学段教学紧密结合

因为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习作单元,有的教师就认为小学生习作就应该从三年级开始抓起,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我们说学生习作的训练应是一个长期过程,只不过不同的学段,训练的侧重点不同罢了。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要深刻领悟教材的编排理念,准确把握课标中对每个学段习作训练的重点难点,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

低年级的习作训练,主要落实在培养学生的说话和写话训练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敢说乐说,敢写乐写,指导学生说完整的一句话或几句话,指导学生写完整通顺的句子,不必提出过高的要求。中年级的习作教学依托习作单元的结构模式,紧密结合各单元的教材内容和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欲望,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并展开合理想象,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把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结合起来,并运用到习作当中。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进一步丰满,对习作的要求也应进一步提升。如引导学生如何把习作内容进一步丰富,谋篇布局是否合理,习作是不是有一定的速度,能否自行或相互欣赏、修改别人或自己的习作等。鉴于以上三个学段的写作特点来看,习作教学在小学阶段是贯串始终的,我们在每个学段的教学中都要有意或无意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培养和渗透。

二、把习作教学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学生习作的过程是一个感性的过程,习作的内容也是感性的、随意的,习作的形式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本着无时不习作、无处不习作的理念,把对学生的习作训练和指导与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1.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

阅读文本是对学生语言文字、交际和表达、情感思想等方面训练的重要依托,习作也不例外,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不断强化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品味积累优美词句、精彩片段以及经典诗词,不断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经过长期的坚持,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习作教学和口语教学相结合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口语教学的课型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小学课本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口语交际部分,很多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不难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口语教学课堂上呈现更多的是学生的口头表达,一堂课你也说,我也说,他也说,精彩纷呈,但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样的口语教学是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模式,口头表达过后能不能让学生静静地把自己的所想所说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做到交际和习作的完美结合?我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中,把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穿插进行,动静结合,先写后说或先说后写或边写边说,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3.习作教学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

学生是社会的一员,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与社会各类活动,用心感受社会情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门大科学,也是学生习作的大素材。我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运用图文的方式做记录,并且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有益的活动,指导学生写活动记录和活动心得体会,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信息,并灵活运用这些信息。综合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还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拓宽了习作的框架,丰富了习作的内容,增加了对习作素材的积累,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更加真实,更贴近生活。

三、把习作教学与优秀例文紧密结合

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到中高年级的表达习作,例文的引领作用不可或缺。统编本教材中的习作单元就凸显了这一特点。习作单元呈现优秀的例文,为教师教学、学生习作提供了支撑,教师一定要重视例文在学生习作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有效地利用优秀的例文,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进行操作的。

1.利用例文引领示范

例文的内容并不会限制学生的习作思路,反而是教师进行习作教学时引领示范的一个极佳内容。例文的内容可能触发学生的习作灵感,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我在教学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出示了一篇例文:

爱哭鼻子的他

他,一头乌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下面嵌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皮肤白里透红,大家都说他是一枚小帅哥!

小帅哥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爱哭鼻子”。记得有一天早上,他刚刚来到班里,就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谁也劝不好他。后来还是班主任陈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问清缘由。原来小帅哥不喜欢今天妈妈给他穿的那件红上衣。看来小帅哥还挺有个性。

还有一次语文考试,老师刚收完试卷,帅哥又哭了起来,原来是有一道题没做完。大家都知道,帅哥年龄最小,写字最慢,常常做不完试卷,但是他的准确率是最高的。试卷发下来以后,帅哥考了班级第二,仅比第一名差了一分,于是帅哥抱着试卷再一次哭得稀里哗啦。帅哥呀,帅哥,你成绩已经那么优秀了,就别再哭了,好吗?

同学们,你们猜出這位爱哭的小帅哥是谁了吗?

读过例文之后,让学生猜一猜文章写的是谁,没想到,学生一下子就猜了出来。紧接着让大家看看,文章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是否符合这个人物。然后,同步出示了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个你身边认识、熟悉的人,此人要有特点。有了范文的引领示范,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什么“球迷爸爸”“我们班的小书虫”“乐天派童童”“热心肠妈妈”“班有小问号”等,再经过一番讨论交流之后,学生对本次习作胸有成竹,大大提高了习作的兴趣。

2.利用例文谋篇布局

通过低年级和中年级的习作训练,学生对写一个片段、一个场景、一个故事,并不觉得十分困难,困难的往往是如何衔接和过渡,形成一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的文章。在习作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优秀例文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谋篇布局,引导学生观察例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结构还是“总分总”结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按地点的转换顺序,文章的中心句是在开头还是中间或者结尾,每段是否有中心句,段与段之间是不是有过渡句,例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或修辞手法,例文是不是做到了前后照应等,并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学生的习作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就会得到加强。

3.利用例文赏析评判

习作例文是经过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对学生习作指导意义较强的文章。我们在习作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例文进行赏析和评判。如,例文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让学生从中找出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段、合理的写作方法或修辞手法等,例文还有哪些不足,应该如何修改等,培养学生有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迷信权威,敢于批判的精神。我在习作教学时,有时故意拿出一些不好的例文,让学生赏析评判,对学生赏析评判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提醒。通过对例文的赏析评判,学生在习作时就会形成自己的习作特色。

统编本教材,特别是习作单元的出现,对我们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我们应该紧扣课标,依据习作单元的编排意图,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走出一条习作教学的新路来。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市濉溪县陈集中心学校三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小帅哥例文帅哥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帅哥推销
叛徒
帅哥!帅哥!帅哥!等3则
洋洋兔
如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