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前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7-09 03:42牛玉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6期
关键词:范文习作内容

牛玉

作前指导是习作教学流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指学生在作前对阅读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语言积累等进行集中整理、选择、展示,是落实习作目标、培养习作能力、获得习作方法的重要途径,启后是指为学生修改完善习作提供依据和标准。那么,如何让课堂作前指导简洁而高效呢?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前,不妨先来找一找作前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觉得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作法指导空洞

作法指导,其实这一教学环节在许多教师那里就是空洞的说教,只是就“法”说“法”,为“法”教“法”。如告诉学生写人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事要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事件经过要写具体;写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这些内容教师常挂在嘴边,学生都能背下来了,但为照顾教师的情绪,还得正襟危坐,其作用可以说微乎其微。长此以往,极容易让学生对习作失去兴趣。

二、以说带写,挤占写的时间

先说后写是习作教学的一条原则。教学专家认为说是写的基础,因此提出习作教学应先说后写或由说到写。如今许多的习作课都出现学生说话多而写的时间过少的现象,导致了习作课上学生只能写个开头或一个自然段,要写完习作只好挤占课余时间,增加学生负担。久而久之,便成了学生畏惧习作的原因之一。“说”对写好习作到底能發挥多大作用,很少有人关注和研究。

三、年段重点目标不够突出

从习作课中可以发现,有些中年级习作课与高年级习作课目标相近或相同,或定位篇的指导和写作,都对学生提出要在写人记事中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或定位片段的训练和指导,整堂课都进行句群指导和训练。习作指导目标制订有的全面而笼统,有的模糊,出现或指导难度大或目标要求过低等现象,针对性不强,重点目标落实得不到位,教师指导耗时多,学生习作的兴趣受到影响,容易产生倦怠。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结合作前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作前指导就是要丰富学生习作素材,激发学生习作情感,引发学生习作冲动,减少条条框框的要求。结合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三条有效策略。

一、作前创设情境,再现生活,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习作一旦变成因“需”而作,学生习作就会有满足感、快乐感、幸福感。满足需要是人们行动的目的,也是人们乐于采取行动的兴趣之源。于是,在课堂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情感,增强表达欲望的习作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创设习作的情境,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积淀的情感,丰富学生头脑中的事物表象,让学生对所写内容产生高度注意,增强习作的愉悦情绪。如习作课《削水果》,教师安排了削水果、赏水果(观赏削好后的水果)、闻水果、想水果等(可以回忆爸爸或妈妈给自己削水果的情形,体会父母的情感等)。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体会到削水果这平凡的小事中包含了父母勤劳、对自己充满关爱的情感等,这时学生就容易有表达的欲望和冲动,习作也就变得相对容易。

另外,学生写好习作的难点之一是重点部分写得不具体,即细节写不好,习作缺少真情实感,不能打动读者。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是学生对所见所闻的事情因时间长而记不太清晰,叙述描写只是大概;二是思维没有打开,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事情、描写细节。如一位学生写自己腿摔伤后父亲每天背着上楼的事:“爸爸每天背我上楼,把我送进教室,是很累的。”由于缺乏爸爸背着上楼的细节描写,读者读这句话时没有深刻的印象,无法产生共鸣。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这样的细节呢?最好的方法是让这样的生活情景再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体悟,再现能够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再现的方法有很多,一是相似或相同情景的录像播放,二是课堂中人物模拟表演再现情节,三是教师语言描述,学生头脑中再现情景。这些都是有效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手段,是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要做的工作。

二、减少学生说的时间,明确习作内容和要求

从许多习作课堂看,学生说的时间花费过多但收效却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学生说得零碎,缺少条理,对文从字顺的习作没有什么帮助;二是很多说的内容与写的内容相差甚远或者是重复。词典对习作的定义是“练习写作”,习作是外部物像向内部语言转化的过程,而外部语言与内部语言在组织、构成、表述时是有明显区别的。因此,课堂中习作指导要减少学生说的时间,要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习、学会习作,让学生有充分组织内部语言和形成书面文字的时间和环境。

减少学生说的时间,那是不是就什么也不说了呢?也不是,经过情境设置、再现生活,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下一步,教师就该明确提出习作内容的要求了,但切记不要灌输给学生,给学生压力感、约束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接受方式,可以在师生对话中渗透习作要求。如《假如我是       》的习作题,该如何指导?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一道想象习作题,横线上可以填“科学家、孙悟空、高级医生”等,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写,这样的说教会让学生感到习作单调、无趣,为完成任务而习作,久而久之,也就不可能写出好习作了。有一位教师的指导值得我们借鉴,他先出示一段描写小山村遇到洪涝灾害后的惨烈现状,让学生谈谈读这段话的感受,之后引出问题,并让学生说说如果自己是科学家或是神通广大的人打算怎么做,想让遭到洪涝灾害的小山村变成什么样子,同时在与学生对话过程中,在横线旁板书“科学家、孙悟空、高级医生”,在题目下板书“现状、怎么做、变成什么样子”,审题、习作要求都在像聊天一样的对话中渗透。如此,学生有一种要帮助他人的责任感,增添了习作的欲望,明白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大体懂得了习作顺序和习作内容,也就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同时节约了审题时间。

三、整合习作内容,范文引路,突出教学重点

若是把教材通看一遍,我们会发现有些习作内容是相同或相近的,有的习作内容和口语交际内容相关。为了更好地指导习作,达成习作目标,教师可以把这些相近、相关的内容加以整合。如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我们与环境”,习作内容是“推荐一个好地方”,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的内容是“二十年后的家乡”。其实在叙述家乡环境时,完全可以引入口语交际中有关环境的叙述,推荐一个好地方,也完全可以是自己的家乡。再如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学生把最近观察且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要求学生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使用了哪些观察方法,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等,这两次习作内容也可以整合。这样的操作,无疑节约了时间,还有利于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异同之处,既有利于丰富习作的素材,又能增加学生的习作兴趣。

除此之外,针对学生习作水平参差不齐、教材对习作指导目标制订统一的问题,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模仿,这是学生学习作文的一条重要且有效的途径。范文引路是针对学生心理特点、知识特点而提出的,让学生欣赏范文,在欣赏中感受范文的动人情节,揣摩习作的写作方法。如四年级习作要求学生用上象声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一段范文:“细雨刷刷地飘着,雨丝笼罩着柳树,笼罩着房屋,远处的山已经和天空中的云融为一体了,燕子似乎特别喜欢毛毛雨,在微风中斜飞着,不时发出唧唧的叫声。”学生读完范文后,教师提问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然后板书“看、听”和范文中的象声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读一次,让学生体会使用象声词的好处(可以使文章读得有声有色,生动优美),最后板书“有声有色”。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同时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还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值得借鉴和推广。

总之,习作指导要变得有趣、有境、有情,让学生在需要中习作,在情境中习作,自由表达,有创意表达。

(作者单位:安徽阜阳市临泉县阜临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范文习作内容
春色几许(简谱)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习作展示
学滑板的启示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