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易班”的红色文化传播研究

2020-07-09 03:29胡艳华向前敏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易班红色文化传播

胡艳华 向前敏

摘 要:“网络+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态势,正是基于科技和教育方式发生的重大变革,“易班+红色文化传播”的教育模式如何有效运行成为教育者必须深入研究的时代命题。“易班”是极具校园文化特色的“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平台,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同时依托“易班”平台进行的红色文化传播也面临新的困境。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易班”教育平台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面临困境的缘由,提出一系列措施以促进“易班”平台与红色文化的互联互动,推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易班;红色文化;传播

基金项目:本文系遵义医科大学2018年度思政专项课题“基于‘易班的红色文化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ZZX2018-4)。

“红色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義与中国历史传统、民族文化、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1],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优质教育资源,它奠定了高校育人的文化根基,必须加强其教育传播力度,使党的红色基因得以传承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新时代必须“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这为高校基于新媒体手段开展红色文化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有关依托网络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和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田轶、陈婕[2]认为“新媒体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载体、新平台和新方式,合理利用新媒体,不仅有利于深入萃取红色文化的基因密码,而且有利于红色文化在现代性境遇下的传承与创新”。“易班”作为高校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信息传播平台,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新媒介,使红色文化传播更有朝气、接地气、聚人气,从而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实效性。

一、基于“易班”平台传播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一)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这一论断强调了红色文化在教化时代青年时的育人作用,对时代青年进行“红色教育”本质上是对青年进行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在新兴媒体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在历史虚无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一系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政治信仰不坚定、理想信念不明确,价值取向不正确、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3] “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我们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的底气和关键所在。”[4]李琳娟认为红色文化具有民族性和鲜明的中国秉性,具有世界性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红色文化在政治宣传和提升文化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5]。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易班”加强红色文化传播,“有助于引导人民,特别是新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基于“易班”平台传播红色文化,用红色文化对青年一代培根铸魂、弘扬社会正能量,培养家国情怀,引导大学生讲好他们的青春故事,传播党的思想,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二)“易班”具有其独特的校园传播优势

“易班”是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自产生之日起,因其“注册率高、实名制、受众相对单纯、实时推送、即时互动、媒介融合”等特点成为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优质平台。“易班平台相较于微信、微博、论坛等大众媒体具有可发布话题、热点新闻等特点,还有云盘、视频课程、应用程序拓展等业务”[6],是极具校园文化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平台。截止到2019年12月,“易班”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共覆盖1578所高校1870万大学生,已经成为覆盖大学生比例最高的高校教育平台。“易班”平台“突破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时空界限、创新了红色文化传播的传播模式、提供了广阔平台、增强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7],基于“易班”平台传播红色文化,受众多、更便捷、实效性更强。

(三)红色文化传播跟上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

随着网络化发展,传播技术、媒介、受众心理及受众的习惯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着重大挑战,田轶、陈婕指出,“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能力不强”,应该“搭建红色文化网络微传播平台,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认同度”[2]。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必将是红色文化传播的新阵地。全国1870多万大学生在使用“易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红色文化传播,以“易班”为切入点和新阵地,“红色故事传播到更为人所知的时空领域”[5],是顺应“红色文化传播+新媒体”时代趋势的必然要求。

二、基于“易班”平台的红色文化传播的困境

(一)“易班”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构建有待完善

“易班”平台“来势汹汹”,其在高校的普及速度远远超过了师生对其使用方法的熟练程度。大部分高校在未能完善“易班”组织机构、配备管理及技术人员的情况下,“紧锣密鼓”地普及推广“易班”,于是出现“易班”注册率高与注册者尚未熟练掌握“易班”操作的现实矛盾,“在网络技术及文字编辑等方面专业性不够强,导致“易班”的管理和建设不完善”[6],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致使“易班”使用实效未能达到理想效果。

(二)“易班”板块内容设计与大学生“文化口味”错位

目前多数高校重视联动“易班”打造一体化教育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专业实用的教育资源。尽管如此,鲜有基于“易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专门板块,偶有部分高校通过“易班”平台将红色文化专题“镶嵌”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栏中体现出来。红色文化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源泉,是最响亮的中国声音,是最动人的中国故事。仅限于注重其政治性、理论性,简单罗列陈旧的网络素材进行“布道式”说教,未将大学生“红色文化口味”与“易班”专栏教育内容进行“对接”,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的红色文化传播逐渐与大学生的注意力“脱轨”。

(三)红色文化落后的网络宣传尚未跟上大学生的“求知”脚步

传播和宣传有着某种“血缘”,红色文化传播应注重宣传。首先,部分红色文化教育网站或平台只为建而建,内容素材不能因时而变,且网站或平台的注册者对教育内容知之甚少,少数知道并关注的受众面对日久不变的内容也感到索然无味而弃之离去。其次,部分红色教育网站或平台未能有效结合有关历史伟人的时间节点、重大历史事件对传播平台及红色文化传播进行较好的宣传。再次,部分红色教育网站或平台对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缺乏研究,动态的红色文化宣传尚未跟上大学生的“求知”脚步,极少有高校以各种新鲜形式重复宣传红色文化以加深受众的印象与记忆、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渗透力。

三、基于“易班”的红色文化传播措施研究

(一)打造特色“易班”,使“易班”更加有朝气、接地气、聚人气

1.搭建一支系统科学的“易班”网络工作团队。“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易班”作为方兴未艾的新兴媒体,由于教师“在网络技术及文字编辑等方面专业性不够强,导致“易班”的管理和建设不完善”[8]。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易班”平台工作团队应包含“易班”工作站老师、辅导员、学生骨干、普通学生,学校宣传部、后勤、教务的教师也应加入进来。同时,培养一批“易班”引领者,发挥朋辈教育优势,用正能量的声音引导舆论环境,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红色文化“易班”平台。“要结合新时代特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4]在与时俱进赋予红色文化时代教育意义的同时,要注重其蕴含的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邀请红色文化专家坐镇“易班”团队指导、把关,避免出现对红色经典文化内涵把握不到位将红色经典庸俗化的情况。

2.打造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特色活动,增强学生“易班”使用黏性。基于“易班”打造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特色活动,塑造一批精品项目,以“精品活动”传播“红色文化精神”。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建设,增强学生“易班”使用黏性,“绑牢”受众,凝聚“易班”人气,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活动设计和组织应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学生兴趣和特點举办‘对胃口的活动。” [3]例如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行组织开展“诵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红色文化衍生品设计”等活动。学校应结合节日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例如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点都是非常好的契机。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信息单向传播模式,既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平等、良性互动,又能够增强学生‘参政议政意识。”[6]

(二)引领校园时尚,让红色文化在“易班”平台活泼起来

1.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分版块设计红色文化宣传内容。版块内容的设计应满足大学生红色文化学习心理,板块设计在“视觉表现、网站风格、版面布局、文案表达等方面应引入更多的红色文化元素”[6]。“中国红”易引发人们的革命联想,板块可采用红色基调,唱响主旋律,传播红色正能量。“学·红色精神”板块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忆·革命先烈”板块展现先烈事迹,瞻仰红色风范;“诵·红色经典”板块呈现红色歌曲,唱响红色天籁;“研·红色书籍”板块共读红色典籍,汲取红色精髓;“讲·红色故事”板块分享红色故事,传播红色之声;“开·红色活动”板块开展红色活动,践行红色教育;“展·红色作品”板块创作红色作品,展示红色风貌;“听·红色课堂”板块上传红色优课,聆听红色教育;“追·习近平总书记红色足迹”板块忆峥嵘岁月,弘扬中国精神。

2.注重红色文化物质符号和精神符号的结合。基于“易班”平台的红色文化传播采用多元化符号传播,注重红色文化物质符号和精神文化符号的结合,让红色文化更立体。红色文化包含“人、物、事、魂”四个要素,在“易班”红色文化传播板块内容设计、支撑材料选取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符号传播,既要注重物质文化形态符号的宣传,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战争遗址,开设“网络纪念馆”等,又要重视非物质文化形态符号的运用,发扬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唱响红色歌谣等,让“人、物”在“文图音视交相辉映”中活起来,让“事、魂”在“听读说唱音容如在”中动起来。

(三)紧跟时代步伐,打造“动”起来的“易班”平台红色文化传播

1.坚持“易”日更新,抓牢大学生眼球,提升红色文化信息获取率。红色文化宣传内容要坚持及时推送,在网络浪潮中坚守自己的阵地,成为学生喜欢的“易班”宣传平台,紧抓受众眼球,提升红色文化信息获取率。“通过‘易班通知、‘易班推送、‘易班动态等方式,结合大学生用语习惯,用大学生喜爱的文字内容形式宣传红色文化。”[6]在红色文化资源的选取上,尽量选取本土红色资源,本土红色资源有着天然的地缘、人缘的亲近性,能迅速激发本地区受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定期推送大学生创作的充满正能量的红色作品;图片、文字、色彩都是重要的视觉元素,要采用活泼俏皮、风格独特、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红色文化精彩呈现,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感染力,抓牢大学生眼球,提升红色文化信息获取率。

2.加强互动交流,深挖红色文化时代内涵,与时俱进传承红色基因。“易班”平台中的每个同学都是受众,又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有麦克风”,要乐于“共享”,更要善于“分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对新媒体,我们不能停留在管控上,必须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基于易班的红色文化传播,应避免单向发送,师生间要加强互动交流,融入大学生群体“声音”中去,让红色文化传播氛围“活”起来、“浓”起来,方能更好地深挖红色文化时代内涵,与时俱进传承红色基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红色文化是我们党永葆初心、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应深挖红色文化时代内涵,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把流行元素融入红色文化,增加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5]。

3.强化“易”上“易”下结合,邀请老红军、“五老”同志入驻“易班”。开展“易”上“易”下相结合的活动,线上红色文化资源感召线下,线下红色文化资源入驻线上。学校可邀请老红军、“五老”同志讲学,“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请他们言传身教,确保革命老区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9]。“五老”同志作为红色文化的“活名片”,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有积极的意义,他们所讲、所思、所忆更是优质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同一位被聘为大别山干部学院教师的红军后代交谈时,称赞他说:“你讲的课是有感染力、说服力的。”邀请老红军、“五老”同志走进“易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的教育资源,更亲切、更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建好、用好“易班”网络教育平台是未来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应努力的方向,高校和大学生都应积极投身“易班”平台红色文化板块建设,将红色文化化为内在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何志旭.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立德树人[N].贵州日报,2018-11-27.

[2]田轶,陈婕.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J].人民论坛,2018(11):136-137.

[3]渠长根,等.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研究综述[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289-296.

[4]全家悦.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坚定政治信仰永葆初心[N].光明日报,2019-4-8:05版.

[5]李琳娟.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J].出版广角,2019(02):74-76.

[6]唐澄澄.基于易班平台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10):14-15,27.

[7]王恒亮.新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的机遇、问题及策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05):80-83.

[8]谢斌.基于易班平台提升地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探索[J].龙岩学院学报,2019(06):123-128.

[9]朱琳瑄.习近平的革命老区情怀[OL]. http://www.dangjian.com/djw2016sy/djw2016syyw/201907/t20190711_5181950.shtml, 2019-07-11.

[10]劉世斌,徐挺汉,蔡艺颖,等.易班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成效及其提升对策[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85-89.

[11]王健.红色文化传播如何有朝气、接地气、聚人气[J].传媒观察,2017(01):67-68.

猜你喜欢
易班红色文化传播
易班实名制下陕西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生态构建
高等学校易班平台推广建设探析
辅导员应用“易班”开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易班平台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