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

2020-07-10 04:05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数据挖掘图书馆

谢 斌

(佛山市高明区图书馆,广东 佛山 528500)

随着数字阅读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电子设备进行阅读,传统的纸质媒介已经落伍,公共图书馆必须在互联网背景下转型升级,构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从架构、技术、内容、服务等多个方面发力,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为图书馆谋求新发展,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助推全社会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字阅读平台。

1 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共图书馆也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谋求新的发展和突破,特别是在资源共享方面,图书馆致力于探索新型阅读模式,以更好的技术、更好的平台将馆藏资源以信息化、电子化、数字化的形式分享出去,这也是新时代用户对阅读形式和内容的新需求。 因此,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十分必要,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图书馆自身转型发展的必要

当今,公共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和阅读内容以及阅读载体均已落后于互联网发展步伐,特别是一些基层公共图书馆受限于自身规模和技术,其发展明显滞后于图书馆行业的整体速度,影响力和权威性大大降低。 因此,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图书馆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需要。

1.2 用户实现数字阅读的必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用户对纸质资源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转而习惯于使用手机、平板、电脑进行数字阅读。 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的文化传播平台和信息资源载体,在互联网环境下依然肩负着信息共享的社会责任。 但传统的纸质资源显然已不符合用户的阅读习惯,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借助新型阅读平台,依靠阅读软件等工具,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阅读体验。

2 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

2.1 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

用户、资源、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工作的三个要素,围绕这三个要素,图书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交汇融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RFID 等信息技术创新要素运行模式,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详见图1。

图1 图书馆“三位一体”创新服务模式

2.1.1 服务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 传统公共图书馆在服务中处于被动状态,阅读信息的收集比较滞后。 当前,借助互联网技术,图书馆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收集用户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偏好等行为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向用户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还可以借助阅读信息平台及时推送各类推荐书目和阅读活动,实现主动服务。

2.1.2 服务时间由有限转为随时。 在传统的阅读服务模式下,公共图书馆只能在工作日为用户提供有限服务,而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可以将资源汇聚线上,借助阅读系统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阅读服务,突破了服务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1.3 服务重心由内网转向互联网。 在未大规模推广互联网技术之前,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职能局限于内网。 当前,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内网和互联网并行的新服务模式,并将重心放在互联网阅读上。

2.2 以信息共享满足用户知识需求

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既包括文献资源,也包括用户资源。 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载体,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用户集中、文献丰富等优势,全面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

2.2.1 实现知识服务生态系统的共享。 用户是知识服务的客体,公共图书馆是知识服务的主体。 借助互联网技术,图书馆可以将用户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纳入图书馆用户信息管理系统,在开放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上随时提供用户认证、图书查找、借阅续借等服务,充分满足用户对知识的需求。

2.2.2 实现图书馆资源集群化管理。 互联网时代不仅带来了新技术、新模式,也带来了新资源,这些冗杂的电子资源和传统的纸质资源相叠加,若不加以整理、管理,将难以提升知识检索和阅读效果。 借助互联网技术,公共图书馆可以搭建电子阅读系统,将资源统一转化为数字资源,并按照特色资源、人文智慧和知识库群等类别进行细分,实现资源的集群化管理,提升资源共享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

2.3 以智慧互联提升知识服务形象

公共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知识的象征,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点不在于拥有多少馆藏、能提供多少书籍,而在于知识服务的便捷性、互动性、智慧性。

2.3.1 实现服务模式智慧互联。 在未接入互联网之前,公共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是单向的信息传播,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非常少。 而借助互联网技术,公共图书馆可以实现人与知识、人与人的智慧互联。 用户和知识的交融更加紧密,用户和用户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图书馆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将更加便捷,衍生出便捷、高效的服务模式。

2.3.2 实现服务模式的跨界融合。 借助互联网技术,公共图书馆可以在运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与其他领域的主体进行跨界合作,从而实现知识领域不同主体的融合。 例如,公共图书馆通过互联网与出版社合作,直连出版社资源,或在网上联合出版社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利用这些跨界融合方式,满足各种非结构化的用户需求。

3 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路径

3.1 充分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时代,用户可接触的信息资源更多了,可选择的阅读平台也更多了,在众多选择面前,用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公共图书馆虽然具备知识服务的权威性,但信息资源能否被用户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知识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对用户而言,公共图书馆的知识和阅读服务不再具有唯一性,图书馆也和其他阅读平台一样成为用户的选项之一。 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在互联网环境下充分挖掘用户的阅读需求,结合图书馆实际,尽其最大可能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 具体做法包括:一是要借助大数据摸清用户需求。 公共图书馆借助大数据技术,可搜集、整合、分析用户的阅读偏好,进而通过图书馆阅读系统主动为用户提供符合其阅读习惯的图书。 二是要线上线下相结合。 互联网环境下,线上平台要突出,线下阅读服务和阅读推广也要持之以恒地开展,公共图书馆要将线上阅读服务和线下阅读服务相结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如:将线下推广服务中搜集的信息应用于线上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助推公共图书馆实现阅读服务的个性化和针对性。

3.2 构建数据挖掘信息管理平台

公共图书馆构建数据挖掘信息管理平台需要循序渐进、统筹规划:一是设立数据挖掘管理机构。 公共图书馆要根据信息资源共享总目标,组织精干力量成立数据挖掘管理部门,为用户数据的挖掘、图书资源的挖掘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的共享在不断演变和深化,数据挖掘管理要坚持可持续、长期化、分步骤、分环节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目标。 二是设计数据挖掘系统架构。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依赖系统架构,因此,数据采集架构要自下而上进行设计,采集对象要涵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 公共图书馆要借助云储存技术将数据储存在网络空间中,采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安全,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三是做好资源调配和管理。 互联网环境为实现统一调配资源提供了可能,公共图书馆可以实现数字资源、网络资源和硬件设备的共享,与高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达成信息资源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

3.3 形成一体化资源共享服务

在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前提下,公共图书馆将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可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但是,这种共享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局限于某一个子平台。 因此,公共图书馆要致力于推动信息共享一体化,实现全平台信息资源共享,方便用户在总平台获取所有信息资源,避免了在各个子平台转换的繁琐。 具体而言,公共图书馆可借助信息技术搭建中间平台层,将所有子平台进行互联、整合,用户可通过登录馆内阅读平台进入中间层平台,通过平台接口轻松获取各个子平台的阅读服务,使检索、查找、阅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同时,一体化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也有助于图书馆自身数据挖掘工作效率的提升,通过同一个数据接口提高数据的上传和下载速率,方便图书馆进行数据的整理、建模和分析,最终帮助图书馆从大量跨平台、跨界数据中挖掘出用户行为数据,并进行整合利用,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服务。

3.4 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效果

为使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实现可持续运行,公共图书馆要对信息资源共享进行分阶段谋划、管理,不断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效果。 在办馆宗旨和目标的指引下,公共图书馆可以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效果的提升分为四个阶段,如表1 所示。

表1 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效果提升阶段划分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因此,公共图书馆要明确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服务转型升级,从自身发展和用户需求两个方面着手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致力于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数字化、智能化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多元、个性化的阅读服务。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数据挖掘图书馆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非均衡数据分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发展趋势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FESCO人力资源共享服务
图书馆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异常数据挖掘算法
基于R的医学大数据挖掘系统研究
去图书馆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