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陶风网借”O2O 借阅平台应用研究

2020-07-10 04:05史叶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南京图书馆书目馆藏

史叶明

(南京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8)

南京图书馆的“陶风网借”项目顺应当下文旅融合大趋势,将图书馆的实体借阅服务延伸至网络,打破了图书馆服务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 苏州图书馆和杭州图书馆分别开发了“苏图网络借阅社区投递”和“悦借”服务,走在了我国网络借阅服务的前列。 南京图书馆作为后起之秀,在借鉴了其他图书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及时推出了“陶风网借”服务。 读者可使用微信在线注册,登录后选择需要借阅的图书并提交订单,南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会在1~3 个工作日内将图书寄出,读者需在收到图书的40 天内到馆或寄送归还。

1 “陶风网借”系统的构建

1.1 服务生态的构建

互联网技术加速了社会服务生态的演变,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新的社会公共服务“孵化器”,也催生了一条“图书馆+旅游景区+书店+网络+物流+读者”的全新生态链。 该生态链将原本无内在联系的多个元素串联起来,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推动了图书馆服务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读者不用“上门找书”,图书馆可“送书到家”,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热情,还促进了物流、文旅、信息技术行业市场的发展。

1.2 系统功能组成

“陶风网借”系统由读者应用端和系统管理端组成。 读者应用端的功能有证卡注册、书目查询、订单管理、借阅历史和个人信息管理。 系统管理端的功能有读者信息管理、订单管理、数据库管理、配置管理、RFID 管理和物流管理。

1.3 系统架构解析

“陶风网借”系统的前端WEB/App 是面向读者的功能载体,可以实现读者认证、索书、借阅、查询订单等功能,通过特定接口与ALEPH 数据库完成数据交换。 如图1 所示,数据层的ALEPH 库存储了书目信息和读者信息,是完成读者身份鉴权、书目检索、查重、编目的底层数据来源。 业务支撑硬件包括X86 服务器、网络适配器、传感器等,其中传感器采用了RFID 无接触感应技术,应用于打标、定位、流通阶段,能够快速实现纸本文献入藏、定位、流通的功能。接入层设备可以通过有线(RJ45)和无线(Wi-Fi/4G LTE)的方式接入。 南京图书馆的馆内设备采用了有线接入方式,馆外流通点的系统设备一般采用Wi-Fi 和4G LTE 双路接入方式。

图1 “陶风网借”系统架构图

1.4 流程构建

读者通过“陶风网借”系统进行网络借阅的途径有实体书店、微信公众号、合作旅游景点和宾馆。 如图2。 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书籍进行查重、编目、入藏后,读者即可在书店使用自助借阅服务完成借阅。在南京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读者可点击“网络借阅”,在完成身份鉴权后提交订单,图书馆工作人员会在1~3 个工作日内完成寄送工作。 在景区、宾馆等流通点,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加载“微信小程序”,进行身份认证和书目扫码操作后完成借阅。

图2 “陶风网借”的O2O 借阅流程

2 “陶风网借”的特点与意义

相关数据显示,社交通信软件的信息流量已经超过各传统媒体的总和。 移动互联网降低了人们的沟通成本,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 将移动互联网技术融入图书馆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服务者在互联网发展中寻求发展变革的必由之路。 南京图书馆“陶风网借”系统通过微信公众号为读者提供在线检索、提交书目需求、快递查询等功能,还在合作旅游景区、宾馆等机构设立了实体书柜,读者可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完成借阅。 南京图书馆通过“陶风网借”O2O 借阅平台实现了线下到线上服务的覆盖。

2.1 阅读泛在化,消除时空隔阂

2019 年下半年,“陶风网借”系统移动端的流通量达8,000 册。 南京图书馆的统计数据显示,读者通过网络借阅图书资源的时间在全天24 小时均有分布,这与读者在图书馆内借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陶风网借”O2O 借阅方式是图书馆服务变革的缩影,对阅读泛在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读者参与资源建设,丰富馆藏资源

“陶风网借”系统的开通得益于南京图书馆早期施行的“陶风采”项目。 南京图书馆“陶风采”服务使“读者在书店选书、图书馆买单”成为现实。“陶风网借”与“陶风采”的结合使读者能够广泛参与图书馆的文献采编工作,增强自身阅读体验。 在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倾听读者的声音,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

2.3 提高文献的流通利用率,节约读者时间

通过“陶风网借”系统,读者以往的索书、递书工作可由图书馆完成,此举提高了读者书目请求的命中率,也提高了单本图书的流通效率,节约了读者的时间。

2.4 降低馆藏资源集中储备的压力

目前,南京图书馆拥有藏书上千万册,因数目过于庞大,无法开放全目录借阅,尽管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深挖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方法,但也只能将最近5年采编的书目上架流通,其他资源将存入储备库。凭借“陶风网借”的在线服务,南京图书馆将储备库的图书在网络上架,不仅节约了馆内储存空间,降低了馆藏资源集中储备的压力,还实现了分布式存储,为扩充馆藏资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5 文旅深度融合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图书馆知识服务需要走出场馆,扎根旅游景区、星级酒店、企业单位等。 公共图书馆应改变以往被动的服务模式,主动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系统深度融合,联合开发文化旅游新产品。

3 “陶风网借”系统存在的问题

3.1 馆藏揭示能力不足

丰富的馆藏资源有助于公共图书馆保持较强的读者黏性。 目前,“陶风网借”系统的馆藏揭示能力较弱,可供选择的书目资源库体量较小,很多馆藏图书无法通过网络借阅,不能较好地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3.2 系统整合度低,响应迟缓

O2O 网络借阅的实现,需要读者认证系统、在线借阅系统、订单系统、RFID 架位管理系统、图书采编流通系统、物流系统等共同完成,以上系统相互独立,系统接口繁多,响应迟缓,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3.3 品牌建设滞后,影响力有限

南京图书馆“陶风网借”服务起步较晚,品牌建设滞后,读者知晓度较低,使O2O 网络借阅平台的图书流通量较少,影响力有限。

4 改进与提升建议

4.1 加强馆藏建设,提高馆藏揭示能力

目前,“陶风网借”平台可供流通的书目较少,南京图书馆应逐步增加更多的在架书目,在图书馆内部进行纵向的资源整合,为馆藏资源的快速流通创造条件。 南京图书馆还可在“陶风网借”平台上架合作书店的在架书目,读者在线提交网借请求后,系统将生成该书目的MARC 信息,并进入图书馆的采编库,由书店工作人员寄送至读者手中;读者借阅期满后,直接将该图书归还至图书馆。

4.2 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政府支持,打造文化品牌

公共图书馆的特色服务需常态化开展,避免昙花一现。 公共图书馆应利用新媒体向公众进行宣传,增强读者黏性;以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化品牌建设。

4.3 提高系统整合度,构建开放的服务体系

线上借阅服务可以消除读者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节约交通成本。 公共图书馆应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读者的意见建议,避免闭门造车,进一步优化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公共图书馆的O2O 借阅平台应打通移动端、WEB 端的信息流阻塞,收集多方数据,实现读者的“单点认证”和资源的多端共享,将书目采编系统、流通系统、移动借阅系统、RFID 架位管理系统、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解决系统接口多、响应慢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应加快基于O2O 借阅的图书馆联盟建设,引导和鼓励读者参与线上活动,促进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营造全新的阅读生态环境。

4.4 提高图书馆动态仓储管理能力

基于RFID 技术的馆藏管理平台可实现对图书馆总馆、分馆、流通点资源的快速定位、提取和拆分,可以有效解决图书馆空间与资源之间的矛盾。 利用基于RFID 技术的管理系统和手持终端,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完成动态资源调配工作,及时掌握资源的存储情况,采用就近原则处理读者的网络订单,实现快速分发,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猜你喜欢
南京图书馆书目馆藏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名家书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选刊
书写南京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走过南京图书馆的名人们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南京图书馆陶风图书奖”获奖图书大学校园阅读推广方略
馆藏兵团文献利用分析实证研究
试论馆藏知识的使用价值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