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通脉汤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2020-07-10 06:29宋丹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6期
关键词:通脉全血益气

宋丹丹

(河南省延津县中医院内科 延津453200)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因素,每年超过死亡总数的40%是由心血管疾病所致,远超癌症以及其他疾病。随着生活、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近些年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亦呈现不断上升趋势[1]。中医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且中药具有副作用小、作用靶点多等优势,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关注[2]。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22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益气通脉汤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 年1 月~2019 年2 月我院收治的122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 例。对照组男32 例,女29 例;年龄45~72 岁,平均年龄(58.63±4.42)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2.87±1.46)年。研究组男31例,女30 例;年龄47~73 岁,平均年龄(58.79±4.51)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75±1.3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病程>3 个月;发作频率>2 次/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类型心脏疾病;入组前6 个月内出现过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既往心脏手术史;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异常;免疫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药物过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后均给予β 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等常规治疗,对于存在合并症的患者积极给予针对性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国药准字Z31020068)治疗:口服,22.5 mg/次,3 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通脉汤治疗,组方:黄芪30 g,丹参、党参、三七、红花、桔梗、葛根、柴胡、川牛膝各15 g,赤芍、桂枝、川芎各10 g,甘草6 g。1 剂/d,1 L 水煎至250 ml,分早晚2 次服用。两组均连续用药4 周。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心排血量(CO)]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心绞痛发作频率下降>80%为显效;下降50%~80%为有效;下降<50%为无效。将显效和有效计入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定性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 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 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

组别 n对照组研究组发作频率(次/周)治疗前 治疗后 t P持续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 t P 61 61 36.238 44.529 0.000 0.000 18.654 27.461 0.000 0.000 t P 4.55±0.47 4.62±0.53 0.772 0.442 2.08±0.25 1.41±0.19 16.665 0.000 6.70±0.83 6.64±0.75 0.419 0.676 4.41±0.48 3.73±0.35 8.940 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LVEF、CO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LVEDd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CO(L/min)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LVEF(%)治疗前 治疗后 t P LVEDd(mm)治疗前 治疗后 t P 61 61 7.923 12.439 0.000 0.000 2.341 6.359 0.000 0.000 7.733 16.703 0.000 0.000 t P 40.33±3.59 40.50±3.71 0.257 0.797 45.82±4.05 49.63±4.37 4.994 0.000 60.03±5.41 60.11±5.29 0.083 0.934 57.83±4.96 54.30±4.79 3.998 0.000 4.75±0.46 4.81±0.42 0.752 0.453 5.43±0.51 6.29±0.55 8.955 0.000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血浆黏度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全血低切黏度治疗前 治疗后 t P全血高切粘度治疗前 治疗后 t P 61 61 13.18 25.061 0.000 0.000 11.741 20.807 0.000 0.000 12.515 28.135 0.000 0.000 t P 13.59±1.35 13.64±1.19 0.217 0.829 10.63±1.12 8.59±1.03 10.471 0.000 6.85±0.63 6.79±0.57 0.552 0.582 5.72±0.41 4.93±0.35 11.446 0.000 2.56±0.31 2.63±0.28 1.309 0.193 1.96±0.21 1.45±0.17 14.743 0.000

3 讨论

如何安全、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虽然常规西药治疗可暂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远期疗效仍不是十分理想。现代中医将冠心病心绞痛归于“胸痹、心痛”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生多与心气不足、血运无力致使心脉阻塞有关,不通则痛,病机为本虚且标实,故临床治疗以益气活血、温阳驱寒为原则[3]。

麝香保心丸是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中成药,原方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苏合香丸,在现代中医和药理学指导下,去除对人体有害的青木香、朱砂等药物,保留了开窍辟秽、行气止痛的苏合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的麝香,开窍醒神、清热散毒的冰片等三味药物后,加入强心、调节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人参提取物,清热解毒的牛黄,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肉桂和解毒消肿、强心止痛的蟾酥等药物,诸药合用共行芳香温通,益气强心之功效[4]。而益气通脉汤则由黄芪、丹参、党参、三七、红花、桔梗、葛根、柴胡、川牛膝、赤芍、桂枝、川芎、甘草等多味药物配伍而成,其中黄芪补气固表;丹参、三七、红花、川穹活血化瘀;党参补中益气;桔梗宣肺排脓;葛根升阳止泻;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川牛膝活血通经;赤芍清热凉血;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甘草调和诸药[5]。诸药合用共行活血化瘀、补中益气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益气通脉汤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的研究组临床疗效较好,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CO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LVEDd 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益气通脉汤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可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对改善心功能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亦有明显改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可能与益气通脉汤组方中多种药物均有较好的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等功能有关[6]。

猜你喜欢
通脉全血益气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通脉养心丸对ApoE-/-小鼠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分析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广告目次·
十未通脉汤的应用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微量全血彗星试验检测电子制造业不同工种人群DNA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