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美术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研究

2020-07-10 07:21郑泓灏
理论与创新 2020年5期
关键词:美术学民族地区

【摘  要】民族地区美术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研究应从现有美术实习、实践教学中进行探索并加以总结,并在适应社会需求的情况下,我们的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内容范围要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制定和取舍,以此扩充美术教育价值的内涵。

【关键词】民族地区;美术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研究

1.美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意义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观察,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各类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但是,就美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质量的现状看,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其毕业生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不如一流高水平大学,而实践动手能力又不如高职高专院校。在业务规格上,是用“画家”的标准,还是用“杂家”、“通才”甚至是 “一专多能”的标准,都是高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的过程分析,我们需要很好地处理美术理论基础与专业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教与学、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本科教育与终身教育以及学科体系与实际需要、就业市场等诸多关系。因而积极探讨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改革与实践,不仅能形成“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特色培养模式,还能紧密结合市场的供需要求,有效扩大学生的择业范围和就业路径,从而体现美术专业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对美术学院自身的发展也将有着极大的促进。

2.民族地区美术学专业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民族地区美术学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优个性”为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一方面依托湘、鄂、渝、黔四省边区民族地域文化优势,结合专业特点,大力进行民间手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力图将民间美术的研究成果,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从而拓展教学空间,实现民间美术与现代创作有机结合,形成创作风格特色化,从而达到继承和弘扬民族艺术的目的。另一方面分步划时进行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建设,不断优化教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在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已逐步形成了以研究带动学科发展,以学科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成绩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足:地域条件的相对落后,高层次人才紧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及结构是制约我院学科建设的瓶颈,几年来,尽管学院在人才引进和在职教师培训提高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花费了大量精力,但从整体看,学院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学缘、学科、知识等结构仍需作很大的提高和调整,教师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

3.民族地区美术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研究与改革的目标

(1)了解现当代及古代美术名家教育思想研究,收集大量有关美术实习及实践课程教学的著作,探求适合民族地区美术学专业学生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合理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充分利用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优势,讨论美术实习及实践课程设置及实践基地教学内容的设立,研究出适合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相关美术实习及实践教学内容。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展开美术学专业实践基地教学内容、方法與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以促进美术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

4.民族地区美术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研究内容

4.1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与服务定位,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合理设置专业

作为地处武陵山片区的普通本科院校,我们需要合理利用自身的优势,寻找自己的特色和长处,将美术教育着眼点定位在从事中等美术教育、创作、编辑、管理、美术活动策划等工作的人才培养目标上。由于美术专业特点是重视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所以该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很强,我们必须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原有的教学时段,把过去开设的相关课程进行整合,摒除理论知识体系与技能体系的罗列,制定凸显地域优势资源的教学大纲,增加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实践课,将创新实践课程贯穿各年级教学中,将新的办学理念融入到学科专业设置上,培养具有“一专多能”及较强综合艺术创新能力的美术专业人才。

4.2明确和深化美术学院的办学理念,突出学生的自身发展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结合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特点,进一步强化知识实用强、艺术视野开阔、综合素质良好的办学理念,在专业教学着眼于美术本体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眼、脑、手的训练,学生只有具备自我不断学习发展的潜力,过硬的专业本领和活跃的艺术创新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因而引导学生积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自主地探究问题,从而改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突破书本与课堂的局限,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其团队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环节的主角,才能让教学更有“靶向”性,即根据存在的问题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同时针对实践而研究,针对学生个体而改革,突出学生的个体发展。

4.3科学的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建成“懂教育、通实践”的师资队伍

美术教育需要我们根据学校的定位,细分市场,在适应社会需求的情况下进行面向职业生涯、面向实际需要、面向就业市场的多重需求。就课程体系而言,我们的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内容范围要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制定和取舍。也就是说,学生掌握水平要求到什么程度,需要依据学科知识体系、知识属性的拟定和职业生涯、实际需要、就业市场加以确定。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造就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懂教育、通实践”师资队伍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精通学科理论与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要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要坚持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形成三者的最佳平衡。

4.4完善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出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要的一环。在形成相对比较完整的、由课内实践环节、课外实践环节和校外实践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基地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此,在实践基地教学上有意识的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美术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的竞争力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5.研究工作所解决的关键问题

(1)在有限的美术学课程中展开教学问题,从实践课程开设的相关课程中拓展开来,或者借鉴其他高校的教学经验,结合本校美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展开对美术实践基地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如通过钉钉进行线上直播示范教学,解决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

(2)教师怎样注意自己教学的进程问题,通过建立微信群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反应迅速地做出评价和反馈,并能根据学生的反应迅速而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干预,调整教学。

(3)课堂、课外教学中避免主观性及片面性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实践基地美术教学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艳芳、胡胜、王斌.应用型本科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16.

基金项目:为吉首大学2018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美术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研究》(编号2018JSUJGB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郑泓灏(1973-),男,满族,广东广州人,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猜你喜欢
美术学民族地区
作品赏析(2)
作品赏析
浅谈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作品赏析(4)
黄保华、秦浩明、沈晨晨、王波作品
刘小毓作品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