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0-07-11 07:05甘肃省陇西县巩昌中学陈富忠
家长 2020年1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活化

□甘肃省陇西县巩昌中学 陈富忠

随着义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生活化教学在各科教学中逐渐得到推广与应用。各学科教师都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引进教学工作,通过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解读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下面我联系实际,就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做具体分析。

一、活用应用生活化素材

初中学生所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虽有一定的适应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编写教材时一般是按照普适性原则,导致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能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要通过调查、搜索等方法广泛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素材,并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素材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综合教材内容与生活素材为学生讲课。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如在引导七年级学生学习“亲情之爱”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活用一些生活素材、生活案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怀与照顾,让学生真正了解亲情的意义。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从最常见的生活事件入手:早晨妈妈会早起为你准备早餐;家人会多次嘱咐你马路上注意安全;生病时家人也会焦虑不安等。这些虽然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毫不起眼的小事件,但它就是亲情的体现,是对亲情的证明。教师要利用这类素材改变学生对亲情的看法,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亲情的重要价值。除从学生身边入手外,教师还可应用一些区域性资源,在保证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相关、生活素材内容真实的情况下对学生展开生活化教学,进一步拉近学生与该门课程的关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就在他们身边,就蕴藏于日常生活,进而能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认真践行《道德与法治》中相关观点与规则,让学习真正具有意义。

二、巧妙创设生活化情境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比较难懂,尤其是在学生缺乏相关经验的情况下,如果教师只根据教材照本宣科,将很难让学生理解到字面文字下的实际价值与精神内涵。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案例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与感悟,进而实现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能力素质养成情况,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体验式情境教学活动,通过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师可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创设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分析教材知识,在课堂中联想实际生活,在生活中评价自身以及他人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做有担当、有素质的合格公民。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时教师可从网上、报纸上搜集一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违法违纪案例,将其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或是通过案例重现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出实际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以当事人的身份判断相关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并提出自身观点与解决措施。如教师在课上给学生引入这样一个生活案例:“4月7日王小姐出门开车时发现汽车轮胎被人为扎破了,王小姐向公安部门反映了情况,两天后该违法乱纪人员A受到了教育与惩罚。”在给出这一案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判断A的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其这样做的原因与心理是怎样的,以及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该怎样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分析王小姐的做法是否合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维权?教师要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

三、确定生活化评价标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评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客观全面的总结评价,教师可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实现高效教学;而学生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不断调整,促进自我完善与转变。为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基础确定生活化评价标准。如在进行测试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时,教师应保证测试材料和提出问题的真实性,要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道德观念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除此之外,在应用生活化策略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建立包含了课外学习评价的教学评价系统。即不只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书面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课后学习与实践,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志愿者活动、家庭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并将其作为评定学生的重要标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学科的距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能立足学情,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活用生活素材、生活案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让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