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视角下亲子互动游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2020-07-11 07:05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阳幼儿园上官敏
家长 2020年15期
关键词:亲子家园幼儿园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阳幼儿园 上官敏

亲子活动是构建家园互动、融洽亲子关系、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亲子互动游戏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明确的游戏主题和互动目标,突出互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家长和家长起到引导配合的作用。无论是怎样的游戏形式和内容,最终都是为幼儿成长发展而服务的,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教师在游戏设计和组织中要有一定的统筹规划能力,协调家长更好地参与到互动游戏中,能够在游戏过程中与教师、幼儿互动,这样才能形成三方联动效应,保证亲子互动游戏顺利开展。

一、幼儿园开展亲子互动游戏的意义

(一)符合幼儿发展需求,提升幼儿实践参与能力

亲子互动游戏属于幼儿园集体性活动,在这类活动中,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归属感,为家长创造更多参与幼儿学习成长的机会,融洽亲子感情,在家长的引导下掌握相应的游戏规则和互动方法,这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亲子互动游戏中,幼儿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诉求,语言能力有所提高,通过亲子互动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幼儿的互动合作意识,从而更好地参与到互动实践中。

(二)激发幼儿潜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亲子互动游戏能够充分发掘幼儿潜能,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动脑、动手,和家长一起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形式能够最大化地活跃幼儿思维,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亲子游戏是一个“小社会”的缩影,幼儿在游戏中观察、发现、探索、实践,这一过程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感受亲子游戏乐趣的同时为幼儿的成长注入活力。

(三)双向沟通,形成家园互动合力

亲子互动游戏是建立家园互动沟通的直接途径,幼儿的学习发展不但需要规范的学前教育,同时也离不开科学的家庭教育,如何充分发掘家园互动资源、提高家园共育合力,这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亲子互动游戏建立起家园共育的良好格局,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和组织指导优势,另一方面则能够实现共育结果的共享,在亲子游戏中拓展双向交流空间,构建起家园共育的新格局。

二、亲子互动游戏的实践对策

(一)尊重幼儿天性,提高游戏参与质量

在幼儿园亲子互动游戏中,教师是游戏的设计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主导游戏的全过程,更不是游戏活动的掌控者,教师和家长都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起到辅助和引导作用,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发挥,在亲子游戏中体会到自由和乐趣。

例如在“叠脚赛跑”亲子游戏中,孩子的双脚要站在家长的脚面上,家长们比赛看谁先到终点,比赛过程中孩子的脚要一直叠在家长的脚面上才算合规,这个游戏考验的是幼儿平衡力、下肢力量以及协调能力的很多孩子刚开始玩的时候,脚面会本能地脱离家长,这时候教师不能过分强调幼儿“犯规”了,而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两幅脚面叠得更牢固,帮助幼儿适当调整身体姿势、调整站立位置、帮助家长放慢步伐等。经过一系列的调适,幼儿很快适应了“叠脚赛跑”的游戏规则,和家长配合得很好,同时也有效提高了亲子互动游戏的参与质量。

(二)引导家长调整游戏角色

从幼儿园亲子游戏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不少家长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热情的支持,但是,由于一些家长在游戏中不得要领,或者和孩子的配合默契不足,导致游戏中出现了流畅度差、完成度差、家长体验差等问题。基于此,教师在游戏设计中要关注“家长”这个核心要素,只有家长起到引导合作作用,才能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亲子互动游戏中。针对家长的具体表现,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长参与积极不足,认为亲子游戏孩子是主角,自己就是“陪衬”,游戏活动中比较被动;二是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有自己的想法,在互动游戏中“全盘代表”,让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的安排,进而导致幼儿游戏积极性受挫,活动体验下降。三是家长不知道用怎样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尤其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亲子共议”的时候较少,多数时候都是家长想办法解决,这就造成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惰性”和过度依赖心理,自主游戏能力较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专门开设了“家长课堂”,利用家长开放日和家长群两种形式,为家长讲解参与亲子互动游戏的方式方法、注意事项等,重点强调了家长参与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亲子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同时利用幼儿园公众号为家长推介了不少有趣易行的亲子游戏,这样就能让家长更好地掌握亲子游戏实施方法,了解如何与孩子配合、互动,怎样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发展。通过家长角色的引导和定位,现在,家长们已经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亲子互动游戏中,配合教师和幼儿更好地完成游戏任务,亲子游戏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三)建立幼儿园亲子活动的长效机制

幼儿园亲子活动并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活动内容,而是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关系到幼儿园综合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因此,教师在亲子互动游戏的设计和实施中要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将亲子游戏纳入幼儿园常规课程体系内,这样才能做到长期化、长效化、常规化。

幼儿园在亲子互动游戏设计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内容和实施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和家长反馈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形成为亲子游戏的长期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幼儿园亲子活动要贯穿于学前教育的始终,尤其要突出其时效性特点,结合不同时段的特色主题开展活动。譬如五一节前后开展亲子劳动游戏,以此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端午节前组织开展“包粽子”的亲子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家长教孩子怎样包粽子,其中有什么技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包好粽子之后还可以和其他家长“互赠粽子”,以此营造和谐、友好、亲密的互动氛围。将亲子游戏落实到学前教育的实践中,才能形成长效机制,实现家园合力最大化。

(四)以亲子互动游戏促进幼儿成长

在亲子游戏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主体性,为幼儿创造更多探索发现的机会。比如在健康游戏“小医生”中,幼儿扮演医生,家长扮演病人,孩子们要根据家长的描述来“找病因”并“开方”,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家长根据幼儿平时不良的生活习惯来陈述病因,比如“我刚才喝了冰冻的饮料,肚子有点疼”,或者“因为喜欢吃糖所以牙齿坏了,现在牙齿很疼”……这样的形式无形中帮助幼儿转换了健康视角,不再被动地接受家长的提醒,而是主动提醒“病人”不能喝凉的饮料,少吃糖、注意刷牙保护牙齿等,这样的形式能够提高幼儿的自律自查能力,以亲子游戏启发幼儿健康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亲子互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统筹规划和组织指导作用,从游戏设计到实施要紧扣幼儿园实际情况,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教学目标、活动主题提高亲子游戏的趣味性和启发性,通过专门的家长课堂提高家长的游戏参与能力,帮助家长找准自身角色定位,建立亲子游戏开展的长效机制,突出亲子游戏服务幼儿发展的核心主旨,促进幼儿园亲子互动游戏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亲子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绿家园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