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运用借鉴

2020-07-11 07:05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李沅珍
家长 2020年1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内涵人文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李沅珍

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是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达到可以根据教师教学,理解课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水平,因此高中的语文教材相较初中小学加入了更多富有人文精神内涵的内容。人文精神,是认识与弘扬人生的价值,探寻生命的未知,追求真、善、美。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和传播途径。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属于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是万物的尺度,更是人类所特有的且为人而存在的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类世代繁衍传承中一直占据着优先地位。可以说,一部浩瀚而无有穷尽的人文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地认识心灵历程的形象化历史。正如英国著名美学家科林伍德指出:“没有艺术的历史,只有人的历史。”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而人文学科则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二、高中学生缺失人文精神的原因

(一)教师重应试教育,轻人文精神

高考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教育理念逐渐出现偏差,只将学生的升学率作为其教学重点,根据考纲指定学生的学习计划,教授学生如何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教师完完全全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抛之脑后。功利性教学的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学生能否已经将考纲要求背诵的内容烂熟于心,是否将所有的模拟题和精选题做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地和学生强调解答不同种类题目时的技巧,写作时的技巧,甚至让学生写好一篇通用的文章以备考试之用。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或许能够让学生在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但是课堂缺失了人情味,学生也缺失了人文精神。

(二)部分教师自身缺乏人文精神

部分高中教师由于自身人文精神的匮乏,导致其难以深入挖掘高中教材中所体现人文精神的内涵,在课堂上关于人文精神内涵的解读是肤浅、经不起推敲的。部分老教师由于深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已经完全失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识和教学理念,在教学时如同学生写“八股文”一样,有特定的陈旧模式,先系统介绍全文与作者,再带领学生解读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最后将全文按照写作的明暗线分成几个部分最后分析中心思想,探究写作情感。

三、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要传授学生知识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还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偏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初衷,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人文精神世界。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在不断地更新中,教师应该时时关注教材变化,认真研习,发掘其中值得向学生解读的富含人文精神内涵的内容。在备课中思考如何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该部分内容产生兴趣并且融会贯通。此外,教师可以多向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学习,取其长处,为己所用。

(二)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教材的人文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悟教材中所体现的人文情感,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高中教材中的《荷塘月色》这一课,教师可以提问:“虽然整篇作品都在向我们渲染了一种安静的氛围,但是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作者的心情呢?”有的同学认为作者内心安静,有的同学认为作者内心难以平静。此时教师可以再次提问:“当同学们自己身处安静的环境中,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同学们答:“可能是不开心的,也可能是开心的。”继而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文本情感分析,第一点是,此篇文章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烦闷的心情;第二是部分读者认为文章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沉浸于个人的小天地,继而表达出悠然自得的心情;第三是有人认为它不是传达出作者想要逃避现实的心情,而是表达作者不满现实的愤怒。由此,教师通过此文告诉学生要仔细地品读文章,深入挖掘文章的人文情感,感悟作者赋予文章的人文气息。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同时,切记要将自己和学生放在交流平等之位,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对学生要有尊重、关心、宽容之心,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宽容和谐的环境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渐培养起人文精神。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高中教材里的古诗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收集诗人生平经历以及奇闻轶事,圈画出自己的疑问以备上课提问,在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分析句意,共同探讨诗人作诗时的情感世界,保留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到学生手中,对于激发学生钻研探寻课本中人文精神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教师以海纳百川的教学态度包容学生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从很大程度上可以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感悟课文中的人文情感。

四、结语

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学生知识的任务,更承担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将人文精神渗透进课堂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内涵人文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活出精致内涵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