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020-07-11 07:05甘肃省积石山县银川中学何生波
家长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初中语文

□甘肃省积石山县银川中学 何生波

语文教学事关母语知识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尤其是其中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应是炎黄子孙必须了解、传承、创新和发扬的内容。这无论是对于语文教学本身,还是学生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具体分析如下:

一、民族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

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此,各国都极其重视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我国也把繁荣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任务,一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持续地滋养亿万中华儿女的成长和发展;二是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更好地保证中华民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能够始终处于民族之林;三是凝聚中华儿女,树立文化自信,有效地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利用自身独特的学科优势,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与培育民族精神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本身发展的需要

印度文豪泰戈尔曾说:“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消极影响,如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侵袭、知识大爆炸的冲击、信息网络的负面影响等,民族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影响呈现出日渐式微的状况。据平时的观察和了解,当前很多初中生对类似《诗经》《大学》《论语》《老子》《史记》等经典读物非常陌生,对于传统文化也是知之甚少,对于传统文化的情感也今非昔比,在平时的语言表达水平和能力方面缺乏文学素养,这影响着让炎黄子孙引以为傲的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如前所述,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任由传统文化以当前的状态发展,势必会对民族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助于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其在民族发展、个人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三、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新课标中曾指出,应该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根据人教社对于此方面内容的回复,我们看到当前的语文教材在传统文化方面,一是内容更全,如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了原有的《论语》《孟子》《庄子》外,还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二是分量更多,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三是要求更高,专门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四、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

大众文化的盛行,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更多的是一种冲击或挑战,如学生对于浅显通俗的口水歌情有独钟,钟情于各种流量明星和漫画、言情小说,校外的各种培训补习中更多的是补习英语、数学,为此家长甚至可以一掷千金,对于经典的名著却弃置在一旁很少过问。这也造成了当前很多初中生缺乏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积淀,而缺乏知识的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就难免捉襟见肘,在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中表现尤为明显。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平时的文化熏陶和经典著作阅读,注重学生的人文知识积淀,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努力打造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五、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青少年时代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向“社会人”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其所接触的文化思想观念对于他们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换言之应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沉淀着中华民族思想精髓和精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周易》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道家的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思想,儒家的关注民生、积极入世实现自我价值思想,墨家的务实兼爱思想,对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此,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广泛地涉猎各种经典著作,打破时空的限制,在与创造人类与民族精神财富的巨人对话中,增加其生命的体验和厚度,积淀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面向未来,但绝不应割断历史,反而应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在其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中,帮助青少年更加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民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我们的民族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MINORIT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