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管理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

2020-07-12 08:52徐姣姣项勇谭璐薇
消费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服务业政府服务

徐姣姣 项勇 谭璐薇

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一、引言

当前,健康产业已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7%以上。在中国,健康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5%左右。健康产业的发展使得大健康管理服务在健康产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但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依然严峻。因此,有必要梳理出大健康服务管理业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动力,并探究大健康管理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为我国大健康管理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大健康管理服务业内涵及特征

健康管理专家白书忠指出,健康管理服务是指运用健康管理理论技术和资源,为健康人群和慢性病早期及疾病康复期人群提供一系列的活动以维护和增进其健康[1]。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结合国务院关于促进医疗事业发展的意见,将大健康管理服务业概括为以全过程干预为基础的健康理念,采用一系列生物技术等围绕健康进行管理。

就大健康管理服务对象而言,针对健康和亚健康群体、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对疾病或意外伤害群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指就医需求管理服务,疾病群体就医需求和供给的匹配效率,但不包括具体的诊疗过程。服务内容包括保健预防、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管理、慢性疾病管理、就医需求管理等。大健康管理服务的产品主要是为不同人群提供具有多样化特征的健康管理服务。它既有无形性、消费者参与性、不可分性等一般性特点,又有由大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而带来的个性化、整体化和系统化的特征。

三、大健康管理服务业的影响因素

大健康管理服务业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是产业的运行体系,其次是产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总的来说,家庭/雇主对大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方面产生影响;大健康管理服务部门对该行业发展的供给方面产生影响;政府部门从政策、制度两个层面对大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

(一)家庭/雇主对大健康管理服务业的影响

雇主部门利用健康资本来进行生产,而健康资本的存量影响生产时间和劳动生产效率,同时为员工提供团体的大健康管理服务。雇主部门主要通过影响大健康管理的筹资方式影响其服务需求。首先,可通过缴纳医疗保险的方式为员工的健康管理服务间接筹资;其次,可通过直接购买大健康管理服务,为员工的健康管理服务进行直接筹资。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需求的变化。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属于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但在健康需求的内部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层次,低层次的生理性需求是维持没有明显痛楚、不影响日常生活状态等,高层次的提高生活质量需求则是对健康服务便利性和舒适性体验的追求,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则是健康服务的个性与时尚。上述三个需求层次也体现了大健康服务产业的演进模式。

(二)健康管理服务部门对大健康管理服务业的影响

大健康管理服务部门可通过增加投资和技术创新进而影响大健康管理服务业。一方面,大健康管理服务业是一个资本雄厚、劳动力大的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征,促进大健康管理服务业及其产业规模扩大的直接动力是进行产业资本的投资,从而使企业规模扩大,达到能够增强其获利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技术创新通过两个途径对大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发展起推动作用。第一,以技术创新来提高组织生产效率。第二,通过企业组织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引导创造新的健康管理服务新需求。

(三)政府部门对大健康管理服务业的影响

政府方主要是通过服务政策、准入、监管对大健康管理服务业产生影响。首先,大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都具有“健康服务”的共性,两者均属于公共医疗保障体系监管范围,包括价格控制和市场准入等。其次,政府方对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基础资源投资,也将对大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的供给产生重要影响。健康管理产业属于高智力产业,做好对大健康服务人才的培养机制是政府服务投资中最为重要的。最后,政府部门还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供给进而影响产业发展,如预防医学、医疗科技等基础科学的投资。

四、大健康管理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一)产业发展模式

苏东水指出,大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类似,都是具有内在逻辑的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客观过程[2]。厉无畏等认为产业发展不仅包括整个产业,还包括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组织这几个方面的创新[3]。当前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所谓产业发展模式,即“基于既定的外部发展条件和市场定位,通过产业内部和外部的一系列结构所反映出来的一种资源利用方式”。其特征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发展模式针对的是对不同结构的描述;2)反映了资源的利用方式;3)可通过产业自身特点及外部环境反映;4)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根据自身具有的优势进行选择;5)动态、变化的过程[4-6]。

(二)大健康管理服务业发展模式

我国大健康管理服务业发展模式,偏重于在经济社会等诸多条件约束下对产业发展模式进行选择和优化。根据政府和市场在内外部驱动因素中的作用强度大小,形成大健康管理服务业发展的三种模式,以市场力量起主导性作用的为市场主导模式,以政府力量起主导性作用的为政府主导模式,两者力量对比没有明显的倾斜为混合发展模式。

1.市场主导。市场主导模式下,大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通过市场组织提供,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也主要来源于市场;由个人和家庭收入承担消费者健康管理服务费用。政府没有或较少地进行经济性干预与行政性干预,政府的职能仅限于进行市场运行和基本制度的建立,例如契约自由和保护公民。美国的健康保险和英国采用的商业健康保险均是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

2.政府主导。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下,大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通过政府公立机构,当前这些公共机构主要是各种传染病防治组织、公共防疫与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等,主要为了满足社会大部分成员对公共健康管理的需要,这种模式下的服务费用由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内部支付或免费提供。政府主导模式在满足个性化健康管理需求的细分行业中也有体现,即政府通过行政强制、产业政策与直接投资等手段强制影响产业的发展,以缩小市场机制的自由度空间。芬兰在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发展中即采用的政府主导发展模式。

3.混合发展。混合发展模式下,政府和市场两者共同发挥作用,其力量对比没有明显的结构倾斜。政府和市场作用的混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和市场在公共产品及服务中的结合,比如供给主体的混合,政府直接投资供给和市场供给并存;以及产业发展不同环节的混合,政府工程中将其中一些环节独立出来,再引入市场力量进行竞争性供给,比如医院、社区健康服务建设等。第二,混合不同领域的产业发展,比如政府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干预,政府通过制度、财税政策引导市场参与,且对市场具有较强的控制力,使市场作用的自由度相对缩小。混合发展模式是由政府、市场主导的中间态,同时政府与市场两者力量的对比只是一个比较相对的概念,特定产业与特定阶段的发展模式,将随着两者力量对比结构的变动相互转化。

(三)大健康管理服务业发展模式特征

在全球经济转型和健康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健康管理服务业的发展模式逐渐呈现出一系列的内外部结构规律和特征。其内涵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有哪些因素影响大健康管理服务业发展的内外部驱动因素;第二,这些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运行机制及形成的内外部结构是怎样的。其中,大健康管理服务业内外部结构是形式上的规律,产业发展的内外部动力要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实质上的规律,两者共同组成大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发展模式的形式和内容。结合大健康管理产业特性,其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征[7]:

1.大健康管理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是一个不断动态上升的过程。不同产业的生命周期、发展环境和目标不同,包括产业形成、成长的发育方式,也包括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向高度化、有序化的演进模式。健康管理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处于由健康检测、健康干预、健康信息技术创新到应用、商业化的产业发展的形成、成长阶段,因此,本文对健康管理服务业发展模式的研究重点主要围绕产业形成、成长阶段的发育模式展开。

2.大健康管理服务业发展模式是理论的抽象简化。产业发展模式是对产业发展过程和规律的整体认识,产业发展过程受多因素相互作用。大健康管理服务业发展模式是一个多维空间,包含了经济、文化、社会及制度等。所以要抽象总结大健康管理服务业发展模式,就是识别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表达清楚各因素之间关系和运行机制的过程。

3.大健康管理服务业发展模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产业发展的模式具有特殊性和适用性的特征。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与外部环境的差异,以及产业自身的特殊性,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以及相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适合各自的发展模式存在本质差异。产业发展模式是在经济社会等约束条件下探索出来的,能发挥本优势的发展模式就是好模式。

五、结语

大健康管理服务业以“健康”为中心,通过主动管理和提前干预的目标,以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这样做不仅能促进人的健康素质、节约医疗资源,还可以实现健康服务产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带动相关健康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大健康管理服务业的发展对控制我国当前的医疗成本、缓和慢性疾病和老龄化问题、满足多样化和高质量健康服务需求,最后实现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的推动力,是兼具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人文绿色产业。

猜你喜欢
服务业政府服务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