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7-13 06:34查晓岚广州工商学院会计系
消费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账款信用管理工作

查晓岚 广州工商学院会计系

一、引言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应该收回而未能及时收回的款项,从属于企业流动资产,这类账款主要因赊销等活动而产生。在当前,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业内竞争激烈程度加强,为了在严峻的发展环境下扩大业务,企业不得不接受赊销、分期付款等方式加以交易,从而也导致应收账款规模增大。应收账款的存在,导致企业流动资金被占用,容易遭遇资金周转困境,尤其是如果交易对象出现信用风险,也极易导致企业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损失。本文以企业为例,对应收账款管理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企业在实际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改进和弥补,这对于企业减少坏账率,提高应收账款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开展本文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并通过实证研究来完善现有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管理不客观

应收账款作为信用交易活动行程的未完成款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公司内部信用政策是否科学。一方面就公司目前的应收账款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信用风险意识薄弱非常常见,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和领导为了扩大公司业务规模,增加公司的营业收入,在进行交易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客户的信用没有进行深入的评估,对于商业活动的潜在风险的预判也不足,却盲目使用赊销的方式,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形成了极大的阻力。

就企业的管理结构来看,目前并没有单独针对客户信用管理建设直接的管理部门,仅仅是在财务部之下成立了一个客户信用评审小组。小组成员都多个部门人员组成,例如财务部、运营部、营销部等。由此可以发现该公司客户信用管理小组成员都是属于兼职,并没有与之相关的管理专业知识或者经验。由于公司没有将信用管理部门建设纳入公司政策规划之内,从而导致公司目前的信用管理活动长期只能由信用评审小组实施。与此同时,公司信用评审小组的工作人员均属于兼职人员,其本职工作在公司的财务、营销、运营等其它部门,跟多人在日常工作中并不能直接接触到客户,并且信用管理专业水平也有限,因而导致工作质量不高。

(二)合同管理不规范

企业应收账款周转时间长,其反映出的是公司对于合同管理的不规范,没有把合同的约束,包括还款时间、方式、违约处置等明确好,以至于出现一系列的后续问题。从实际管理情况来看,企业由于在行业内部并不是“头部”企业,其需要面对的市场压力较大,使得对于它对于客户的依赖就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赢得更多的客户,公司就对合同签署等环节进行了简化,特别是一些长期合作的对象,就会采取口头协议的方式来进行替代,这就容易出现账款回收不及时或者质量不高等隐患。虽然,合同作为当今世界普遍应用的一个合作证据,但在竞争环境下,企业还是容易放松对此的控制。

(三)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

对于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周转时间长、账龄较短等,都与考核价值不完善,对具体业务人员缺乏有效约束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一问题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司对于应收账款台账的管理考核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现象是公司的台账模式不够先进,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仍然采用人工管理考核形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公司信息化建设落后,工作效率不高,影响了应收账款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其次,公司在签订的合同时候,为了达成增加业务量的目的,往往会降低对合同的考核标准,忽略合同中存在一些的漏洞,从而导致债务人对于合同的履责情况较差,经常出现拖欠付款的现象。不仅给公司的资金流通带来一定风险,也引起了较大的信用风险,增加坏账率。

公司对于应收账款的明细表和报表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一方面不能将信息沟通纳入到管理制度中来,导致各部门疏于沟通,无法形成管理合力,统一管理。另一方面致使不同部门使用的报表不统一,上报的材料也不一样,造成财务部门在进行应收账款的信息统计时容易出现差错,也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管理制度不完善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限制该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专业人员综合素质低

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质量好坏,与管理人员的水平也有直接的联系。企业之所以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也与公司专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有关。很多企业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还达不到总人数的一半,剩余的全部都是大专以下学历。此外,公司整体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偏高,达到35岁。平均年龄偏高,标志着公司内部人员就业时间长,拥有更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工作人员年龄偏高也会导致公司缺乏新型管理意识和理念,导致对于应收账款管理这种在我国兴起不久的管理概念了解不多,从而不能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和有效进行管理工作。

三、提升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公司信用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也并非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与公司管理政策以及管理工作执行有关。就企业目前制定的政策架构来看,公司的管理政策本身还需要改进。首先,公司要针对信用管理单独制定成文的政策规定,所有的信用管理都是依据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公司领导的经验进行,或者是依据相关财务管理规定进行展开。这样可以使多部门组成的信用评审小组在工作时,能够将统一的政策规定,作为工作依据,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依据部门规则和主观经验进行信用管理,使管理活动得到协调和统一。

首要,最好要成立一个专门客户信用评审工作室,成员都多个部门人员组成,例如财务部、运营部、营销部等,将人员固定下来。其次,就公司信用管理执行方式而言,一方面,在信用评价之前,信用评审工作室要全面掌握客户企业的基本信息,能够获取的资料仅仅是客户企业营业执照等,对于客户企业的财务状况、战略规划、竞争情况等则处于不知情的状态。另一方面要在信用评价和拟定条件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制度为后续活动提供现实依据和指导,让企业授信与客户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加匹配,使之不容易发生信用风险。

(二)强化合同规范管理

签订合同保证交易双方利益和权益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双方的交易得到法律保护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提高应收账款控制和管理水平,公司在进行信用交易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合同的签订也不可马虎。首先,尽量做到每笔交易业务都能签订合同,不可为了一时的业务扩大,而与客户达成所谓的口头协议,也不能因为程序繁琐,而不签订合同,要知道口头协议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客户失信而发生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的情况。其次,合同签订应该仔细。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将每个细节都充分考虑到,进行反复的检查合同条约内容,做到不出一点纰漏,同时避免陷入合同陷阱。如果审查过程中出了问题,合同双方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保证问题得以解决。最后,妥善保管合同。合同签订之后不一定会马上用得上,甚至可能永远也用不上,但是公司为了保障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后续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在合同签订后对其进行妥善的保管,必要时可以做好相关的备份,以备在后续的工作中需要使用时能够找到,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三)完善应收账款考核机制

企业应综合考虑,健全应收账款管理考核机制,引导和规范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公司首先应该重视信息网络技术,整合公司内部的技术力量或者邀请外部技术人员,为其搭建一个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更新款项变动信息和客户信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应收账款的动态化管理。其次,要将应收账款合同管理确定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要求其有效跟踪公司债务合同落实情况,严格审核应收账款风险。同时建立约束机制,明确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失职的追责方法和内容,让工作人员警惕避免出现失职行为,以提高管理质量。最后,需要促进管理信息流通,将信息流通要求以规则条文的方法明确下来,命令要求财务、业务、审计等各个相关部门必须针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加强沟通,做到综合管理,避免个别环节出现管理脱节,影响整体管理质量。

(四)提升专业人员综合水平

首先要从管理层着眼,增强他们对于该业务的风险认识,从而在账款的形成把握上有一个更好的掌控,防止过度放宽带来的损失。其次,对于会计等直接参与账款处理的人员,应强化其技能方面的能力,进而在合同细节以及法律维护方面有更好的条件。第三,日常工作中对市场上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风险做好备案和应对预案,以便当风险发生不可避免时,可以及时的采取措施,将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除此之外,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也非常必要,公司可以考虑引入几名应收账款管理专业人员,成立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化工作。或者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制定培训机制,专业培训工作人员的应收账款管理技能,不断增强专业管理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保障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主要是指企业由于赊销等交易活动产生的应该收回却还未收回的款项,是流动资产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而言,应收账款对于内部资金流动有重要影响,在应收账款总额不断增长的情况之下,如果不能保证按期收回应收账款,极易导致坏账率上升,甚至发生流动风险。目前很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信用管理不客观、合同管理不规范、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管理标准和思想不统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况,与公司管理政策不科学、信用政策不严格、工作人员水平低有关,可以通过加强信用及合同管理、完善应收账款考核机制、做好应收账款分析和回收、提升专业人员综合水平等措施加以完善和解决。

猜你喜欢
账款信用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