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增徜徉在剧场时空的行者

2020-07-13 06:06石海芹
工会博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梁思成林徽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道增,因病于3月19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李道增专精于剧场设计,通晓中外剧场的历史发展,北京天桥剧场、中国儿童剧场、新清华学堂等均为其代表作。李道增曾出版长达150万字的巨著《西方戏剧·剧场史》,成为国内首部跨戏剧与建筑两个学科的学术专著。

1930年出生于上海的李道增,籍贯安徽省合肥市。1947年,他以高分考取了清华大学电机系。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后代”,李道增形容自己的家庭熏陶是 “半新不旧,不中不洋”。实际上,他的国学和英文都非常出色。或许正是这中西合璧的教育背景,让李道增入校不久,便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彼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刚刚从美国回来,在清华创建了建筑系。他们那部创中国古建筑研究之先河的 《中国建筑史》让李道增着了迷,人生便这样调转了船头。当年的清华建筑系只有20多名学生,但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先生执教却毫不含糊,重专业更重国学,重理论更重实践。梁思成曾感慨“城里到处是房子,但是缺少建筑”。这句话,在李道增心里敲打了一辈子。

1952年,李道增毕业留校,成为梁思成的助教和“左膀右臂”,他选择剧场建筑作为毕生的研究方向,而他此生最大遗憾,则是与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擦肩而过。1958年,为庆祝新中国即将成立10周年,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曾被提上议事日程。几经评比,当时年仅28岁的李道增主持设计的方案被选中。1997年,国家大剧院重新招标,最终三个备选方案之中,仍有一个出自李道增之手。遗憾的是,经过漫长的论证与等待,李道增的设计落选了。

1980年,为填补国内空白,李道增开设环境行为学、西方剧场发展史两门研究生新课程,提出 “重视生态在规划中的作用”等新观点,为我国建筑师执业、建筑学本科生学位制国际化进行铺垫。他坚持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 “新制宜主义的建筑观”。他曾表示: “文化是建筑的灵魂,是最根本的。”

17岁进入清华,从此未曾离开,在夫人石青心里,李道增无疑想为母校建一座最好的剧场。

清华的剧场,声效堪与国家大剧院媲美。包括这座剧场在内的一组建筑——新清华学堂,2011年落成,既是李道增的封山之作,也是他献给清华百年华诞的礼物。主持设计新清华学堂时,李道增已将近80高龄,仍然是那个著名的 “拼命三郎”,亲自画图、事必躬亲,夜以继日。弟子当中流传,80岁的他,骑着电动自行车飞快地在校园里疾驰。别人笑着喊他:“李老师你可千万不能再这样了啊!”他却一脸得意的模样。

夫人石青说她曾问过李道增:你做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哪个啊?他说,盖起来的我都喜欢,没有盖的,我虽然很遗憾,但是我也很喜欢。

猜你喜欢
国家大剧院梁思成林徽因
大剧院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彭真:我支持他们的婚姻
彭真:我支持他们的婚姻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三年只为这《兰花花》——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兰花花》观后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