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钢琴课程体系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

2020-07-13 09:40肖盈
卷宗 2020年11期
关键词:钢琴课程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肖盈

摘 要:高校钢琴课程把具备较好的音乐素养及钢琴演奏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学校的钢琴课程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交往互动与积极探究的能力;质疑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课堂培养目标。

关键词:钢琴课程;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音乐教育也得到了普遍关注。而《钢琴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把具备较好的音乐素养及钢琴演奏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学校的钢琴课程教学中,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对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应用能力欠缺,使学校对钢琴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的所需不能很好的对接。因此,在钢琴课程中更需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课堂观和价值观,即: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不唯师、只唯学、不唯教、只唯学,让学生能够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学习钢琴课程。钢琴课程的整体培养目标,需要遵循三大目标与方向。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交往互动与积极探究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更多的去关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研究学生如何去主动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后,要能够快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需求,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会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钢琴课程的问题链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链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命脉,每个问题是遍布于全身的经络穴位,每个穴位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小组学生合作、小组代表或集体展示以及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等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在比、学、赶、帮、超的激发下,培养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应,最终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的意识;通过从空间、格局、思维、环境上打破了传统,不仅仅能提升专业技能,还能打开对专业求知欲望,也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批判性思维

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质疑能力,既可以完善学生的钢琴专业知识技能结构体系,也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功能;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创新创造能力;让学生知道该学啥、怎么学、学成啥。

学习过程其实是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重新加工组合的过程,教师应该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进行开发,创设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自主性提出疑问,在答疑解惑过程中获取知识。

钢琴课程中的问题链,也就是问题教学法是以提出的问题为载体,引导着学生设置问题和答疑解惑中激发出学习探索的积极主动性,如学习一首钢琴曲,教师先提出问题:乐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情感表达是什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搜集资料,带着已掌握的知识和需解决的疑惑走进课堂,通过老师在课堂中的启发引导和师生间、同学间的探讨,最终掌握了本首乐曲的重点难点。

问题教学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搜集材料-课堂启发思考-集体研究探讨-解决难点疑惑-练习巩固。所以,问题教学法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学生只有具备了质疑的能力,才能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的水平,直接能够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转变观念,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变被动记忆为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是教师自身质疑观念转变的重要体现。

3 培養学生成为万众创新的平台,提高师生的创新创作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时代特征的反映,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土壤和氛围。在钢琴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让课堂成为学生理论和知识的实践园,成为能力素质提升的实践园,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提升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创新型学习的能力,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符合了社会的需求。

3.1 钢琴课程体系的创新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具备创新的意识和动机,通过教师的目标引导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拓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创新的潜在能力。

1)让学生打破对钢琴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不再是简单的识谱和弹奏的过程,而是能够灵活学、自主学、创新学;

2)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够具有求异性和求新性,比如对于一首乐曲来说,除常规的理解方式外,应该能够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创作思路和情感表达内涵;

3)在解决课堂的实际问题时,应是多种思维模式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例如:逆向思维、顺向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等。

4)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具体体现在实操能力的培养上,如:创新钢琴技术技法的能力,对乐曲演奏中情感表达的创新能力等。

3.2 钢琴课程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

1)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先导,努力实现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目标,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观转向培养学生能够自主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观。

2)育人环境的创新:钢琴课程作为一门艺术课程正是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创造能力。而开放、进取、自由、民主是培养创新人才需营造的良好成长环境。如:在钢琴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集智备学课堂的作用,开展多种集智备学创新活动,让集智备学课堂具有既具有原则性和一致性,又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创新创造,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需求。

3)教学方法的创新。第一、教师变“讲”为“导”,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看似是“辅助”,其实是在有准备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将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在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要体现出学校创新的教学方法。第三、课堂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法、引领式教学法、评价式教学法以及学生的研究式学习法、讨论式学习法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评价体系的创新。第一、评价的过程不是孤立的,应注重学生对钢琴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上,要对实际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进行考核,使考核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第二、评价过程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对钢琴课程的学习效果,应更多地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创造欲。第三、评价方式不是单一的,通过比赛、合作、模拟等各种灵活方式让学生展示钢琴专业技能,从而在测试环节中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创新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钢琴课程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校钢琴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和若干思考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