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引领小学生多角度阅读

2020-07-13 23:11李向军
家长·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多角度语文阅读教学引领

李向军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中心环节,通过这一阅读教学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是听、读、说、写之中最主要的一种能力。一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采取的是满堂灌方式,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中心思想相背离,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多角度地引领学生实施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引领;多角度;审美能力

当前,社会公众普遍对小学语文教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度,尤其是阅读教学备受关注。一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采取的是满堂灌方式,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中心思想相背离,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多角度地引领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思维被调动,从而充分的挖掘自身潜力去理解文本,彰显思想个性,真正地实现文本与个人的情感交融。而学生也能从中领略到文本的魅力、文本的内涵,从而思想得以启迪、精神得以净化与升华,这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课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我讲你听的老套做法,充分搭建师生之间的对话平台,以及为生生之间有价值的对话创造机会。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情,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可以适度地放手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充分发挥个体的阅读能力,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文本的意义。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文本阅读时,他们会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学会怎样阅读,如何阅读,如此,则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师生之间正是因为产生这样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谐愉悦的关系,使语文阅读教学更能彰显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就比如说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支配下,教师可能会让学生听自己介绍作者的背景。而随着观念的转变,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目的,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提前通过资料查阅有关作者的背景,两种不同行为实际上也是角色的一种转变:一种是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地听自己的讲解,另一种则是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发动自己的主动性去获取有关作者背景的资料,从而使他们与文本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也进一步确立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奠定了他们与阅读文本建立对话关系的良好基础。

二、激发兴趣,巧妙引导

能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指导一步步进入阅读的深层,兴趣是最重要的推动力。学生对所要阅读的文本产生兴趣,则会调动自我的主动性自觉进入文本中,充分地与文本合二为一,与作者的情感同频共振,更为精准地去触摸文本的内涵,去体验和感悟文本的主旨思想。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持久且耐心的引导训练,调动他们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比如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以及段落进行分析解读,不少学生都认为对课文理解得差不多了。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女孩在离开人世时为什么嘴角还露着微笑这一?”问题引领小学生去深入地理解问题,真正地去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思想,以及他所怀有的一种乐观的生命态度。这一问题的追问,实际上也将学生从对课文的理解上继续向深层导入,从而能够让生生之间继续调动自我的思维与想象,更为深入地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使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深层次的交汇。而学生在遇到一些思维困难的时候,教师则需要对他们进行一些点拨与指导,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当然,当学生的思想处于懈怠以及抑制状态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抛出一些争论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师生、生生之间激烈地进行言语之间的对话,产生思想与思想交锋碰撞后的火花,再次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参与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体现。

三、传授技巧,提高能力

学生要达到阅读的能力的提高,则需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阅读,对文本的字、词、句、段等等的意思进行通解。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地进行阅读,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所需。此时就需要教师指导怎样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进行速读,并在其中对内容的理解加以关注,从而达到以最短时间获取最多信息目的。在教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下,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阅读中进行运用,并扩大他们阅读的知识量、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得到多种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阅读文本时,经历的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初期要去感知文本的大致意思,朗读就是最好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引领学生通过一定的朗读,对于文本内容的思维理解以及记忆都会有所帮助,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材料,使他们学到连句成段以及连段成篇的方法,以此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提升。可以说阅读教学不是单独进行的,听、读、说、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教学之中进行读写结合也是语文教学的规律,通过读不断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词汇,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写作又能够反过来对读产生促进作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以及阅读质量。学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等等记录在笔记本上,一边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能够收集所需要的素材,以便在写作中做到灵活运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打牢基础的阶段,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黄金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自主阅读的能力。而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围绕学生做好文章,能够采取切实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进一步对小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等进行培养与指导,助其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推动学生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从而使其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对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大有裨益,这也能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

參考文献:

[1] 高浩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整合浅探[J].内蒙古教育,2019(24).

[2]胡梦婷.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观察,2019(26).

(责编  翁春梅)

猜你喜欢
多角度语文阅读教学引领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一道圆锥曲线问题的多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