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艺术的策略

2020-07-13 23:11张全生
家长·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艺术小学数学

张全生

摘要:培根曾说过,“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小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将来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期”。因此小学一线数学教师需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艺术,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艺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艺术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如何在教学中创新教学艺术,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现针对小学数学中创新教学艺术提出几点看法。

一、利用小故事創新教学艺术

小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对事物充满探索欲望,对故事更是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被代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因此创设小故事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以《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教师可以讲小熊吃蜂蜜的故事,小熊有五瓶甘甜清香的蜂蜜,小熊舍不得吃将蜂蜜放在柜子里保存,有一天小猴子来小熊家做客,小熊将蜂蜜拿出来招待小猴子,小熊吃了一瓶蜂蜜,小猴子吃了一瓶蜂蜜,请问还剩几瓶蜂蜜?利用这个故事教师教会学生5减2等于多少。还以《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教师可以讲森林运动会的故事,小白兔、小灰兔与小黑兔一共进行了两项体育比赛,分别是百米赛跑与跳远,其中小白兔既不挑食又热爱运动从而锻炼了健康的体魄,由此在这次运动会中均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这引来了森林中其他小动物对小白兔的祝贺。那么请问小白兔在体育比赛中一共获得了几个第一名?利用这个故事,教师教会了学生1+1=2。

二、利用小游戏创新教学艺术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自身特点,选取适合小学生的游戏进行数学,这样做可将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摆脱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概念化、抽象化。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准备两组长方形与正方形,第一组长方形纸盒,长度为100厘米,宽度为50厘米,正方形的边长为50厘米;第二组长方形纸盒长度为100厘米,宽度为50厘米,正方形边长为80厘米。教师让两名学生走上讲台,采用试试看谁放的快的小游戏,让第一名学生将第一组正方形纸盒放入长方形纸盒中,学生会发现正方形纸盒可以放入长方形纸盒中,并且还会留有余地,该余地还可以放进去一个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而第二名学生在第二组长方形与正方形中,无论怎么放,正方形都放不到长方形纸盒中去。教师通过该游戏教授学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形状不同、边长不同。

再以《表内乘法》为例,教师可以设置“我就是乘法小算式”的游戏,教师将学生进行数字分配,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八小组,两大组中第一组学生分别代表数字1、2、3以此类推直至数字9,两大组中第二组学生分别代表数字1、2、3直至数字81,两大组中第三组学生分别代表数字乘号,两大组中第四组学生分别代表等号符号,当教师说数字3×5得多少的时候,两大组中代表数字3的第一组学生,两大组中代表数字乘号的第三组学生,两大组中代表数字15的第二组学生以及两大组中代表等号的第四组学生可即刻跑上讲台,完成算式3×5=15的数字组合形式,教师可根据小组组合的速度快慢进行打分,分数高的一组即为获胜组。这种趣味性强的数字游戏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表内乘法的记忆。

三、结合生活实际创新教学艺术

由于小学数学的授课点非常贴近生活,教师应思考小学数学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以此着手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

以《100以内的加法》为例,教师可将100以内的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小明的妈妈让小明去买两瓶洗手液,超市里一瓶洗手液的标价为16元,那么两瓶洗手液应该是多少钱呢?这样的问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再现了生活场景,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教师对16+16的算式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加法的认知。教师还举出这样的实例,李华的爷爷让李华去市场买两斤排骨,并告诉李华排骨的价格为35元钱一斤,那么两斤排骨的价格应该是多少呢?李华运用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知识,用35+35得到了70,知道了两斤排骨的价格为70元。以上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的,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再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与角有关的物体有哪些?有的学生会说五角星,有的学生会说彩色三角旗,有的学生会说三角形蛋糕,这些都是与角有关的物体,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三角旗有几个角?三角形蛋糕有几个角?五角星又有几个角?通过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明白角的数量。学生根据在生活中的观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在思考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这不仅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锻炼,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在生活中数学的实际价值。

四、结合多媒体创新教学艺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步走入小学课堂,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声光影动态视频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以《观察物体》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长方体模型通过动态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由此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中长方体的不断运动变化,发现同一种物体在不同角度下呈现出的形状就会有所不同,以此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

将一个组合的立方体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小强从上面看、让小红从正面看、让小华从左面看,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同,从上面看的小强会看到完整的组合型立方体,小红会看到一个大长方形,而小华则会看到一个小长方形。教师可以此向学生讲授不同方向和角度观察图形都会看到不同形态的图形。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艺术的手段林林总总,但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教师也应对创新教学艺术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更新,为学生创造出更优越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高延福.浅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教学艺术的策略[J].学周刊,2019(30).

[2]卫民芳.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A]. 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

[3]左肇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7).

(责编  侯 芳)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艺术小学数学
纸的艺术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