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留桩高度对丰两优香1号再生稻生育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2020-07-14 02:29雷志祥陈传安彭俊鹏袁高华胡炯肖森孙凡刘道红熊路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再生稻产量

雷志祥 陈传安 彭俊鹏 袁高华 胡炯 肖森 孙凡 刘道红 熊路

摘要:为探索湖北省天门市种植再生稻适宜的留桩高度,以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留桩高度对其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15~45 cm的留桩高度范围内,随着留桩高度的增加,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稻的生育期缩短,株高升高,再生苗数增多,穗长、穗粒数均降低,有效穗数、再生率均增加,再生季稻产量以45 cm留桩高度处理的最高,为4 570.45 kg/hm2。从生育期、再生率、产量上综合分析,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应尽可能留高桩。

关键词: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留桩高度;生育动态;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05-0024-04

Abstract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stubble height of ratooning rice in Tianmen city, Hubei province, taking the Fengliangyouxiang No.1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ubble heigh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ynamics, yield of ratooning ric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 the stubble height of Fengliangyouxiang No.1 increased at the range of 15~45 cm, the growth period shortened, the plant height increased, the ratooning tillers increased, panicle length and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all decreased, effective panicles, and ratooning rate increased, the stubble height of 45 cm showed the highest yield, was 4 570.45 kg/hm2.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growth period, ratooning rate and yield,the highest stubble height should be reserved for ratooning cultivation of Fengliangyouxiang No.1.

Key words: ratooning rice; Fengliangyouxiang No.1; stubble heigh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ynamics; yield

再生稻是一种利用头季稻桩休眠芽生产一季稻谷的种一次、收获两次的种植模式,俗称抱孙谷,具有省种、省田、省工、绿色、优质、高效等诸多优点[1-3]。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缺乏,双季稻种植效益持续下降的条件下,再生稻种植在江汉平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4,5]。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天门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先后6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7.67万hm2左右,其中再生稻种植面积0.40万hm2左右[6]。再生稻种植受品种类型[7]、种植密度[8]、肥水管理[9]、收割方式[2,10]等的影响,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有效穗的多少[11,12],而有效穗数与留桩高度密切相关。天门市各乡镇再生稻留桩高度各不相同,产量差异较大。因此,本试验以在天门市作再生稻种植推廣面积较大的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留桩高度对其再生季生育动态和产量的影响,旨在确定天门市再生稻生产适宜的留桩高度,为再生稻在天门市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国审中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

1.2  试验地点

2018年3—11月于湖北省天门市麻洋镇梁塔村6组开展相关田间试验。试验地为冬闲田,土壤类型为潮土,土壤检测结果显示,有机质含量为30.98 g/kg、pH 7.62、速效氮含量为107.0 mg/kg、速效磷含量为16.4 mg/kg、速效钾含量为95.0 mg/kg。试验地丰两优香1号生长期间气象数据见表1。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再生季设置7个不同留桩高度处理,分别为15、20、25、30、35、40、45 cm。试验于3月30日播种,5月2日机插移栽,栽插密度为行距30.00 cm、株距14.63 cm,小区长6.00 m、宽2.40 m,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头季收割时间为8月15日,收割方式为人工收割。

1.4  田间管理和指标测定

所有小区播种前均基施含量为48%(N、P、K养分含量分别为26%、10%、12%)的复合肥450 kg/hm2, 8月7日施75 kg/hm2尿素作促芽肥。肥水、病虫草害等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试验于8月22日、8月29日、9月5日、9月11日、9月20日、9月26日、11月1日在各小区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连续的10穴植株测定株高、分糵数、抽穗数等指标,以其平均值作为测试值。成熟期对各个小区分别取长势一致连续的10穴植株考种测定产量构成因子,同时连续取80穴植株测定实际产量。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留桩高度对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稻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留桩高度的增加,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稻的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均提前,生育期逐渐缩短。其中,留桩高度15 cm处理的始穗期、齐穗期比45 cm处理的推迟6~7 d,其生育期最长,为82 d;留桩高度45 cm处理的生育期最短,为73 d。可见,高留桩处理有利于丰两优香1号再生稻提早抽穗,安全齐穗,缩短生育期。

2.2  不同留桩高度对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稻株高变化动态的影响

由图1可知,在不同生育阶段,随着留桩高度从15 cm增加到45 cm,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稻株高均逐渐增加,且均以高留桩处理的植株较高大,各处理成熟期株高分别为85.90、85.62、87.68、87.96、88.73、91.76、97.09 cm。另外,9月5日以前,随着留桩高度增加,株高增长量有变小的趋势,其中8月15—22日,各处理间的株高增长量分别为18.01、14.31、12.54、12.20、11.14、7.80、8.94 cm。可见,留桩高度越高,株高越高;而低留桩处理前期的株高增长量更大、增长速度更快。

2.3  不同留桩高度对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稻再生苗数变化动态的影响

由图2可知,不同留桩高度处理下,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稻再生苗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留桩高度15 cm处理下,单株再生苗数在9月5日达到最高苗数,为13.93个/穴;留桩高度20、25 cm处理下,单株再生苗数在9月11日达到最高苗数,分别为14.20、14.21个/穴;其他处理的单株再生苗数在9月20日达到最高苗数。随着留桩高度的增加,单株再生苗数逐渐增加(8月22日除外),最高可达17.77个/穴。可见,留桩越高,再生苗数越多,最高苗数出现的时间越晚。

2.4  不同留桩高度对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随着留桩高度的增加,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稻的穗长、穗粒数均逐渐降低。其中,穗长由18.83 cm降低到16.97 cm,降低了9.88%;穗粒数由88.84粒降低到64.44粒,降低了27.47%。有效穗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再生率、成穗率总体上均随着留桩高度增高而增大,增幅分别为65.22%、81.18%、80.83%、55.67%、6.79%。穗实粒数、结实率随着留桩高度增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均以留桩高度30 cm处理最大,分别为52.26粒/穗、75.18%。不同留桩高度处理下,以15 cm处理的千粒重最小,为27.91 g,与其他处理的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0~45 cm处理间千粒重差异不明显。可见,留桩高度越高,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稻产量越高,产量的增加主要是有效穗数随留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低留桩高度下,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稻的生育进程推迟,生育期延长,这与刘爱中等[13]、郑景生等[14]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然而,也有研究认为,再生季稻生育期随留桩高度的增大先缩短后延长[15],这可能与试验品种类型、留桩高度不同有关。留桩高度越高,再生季稻植株越高、再生苗数越多,可能因为高留桩处理保留的再生芽相对较多、萌发较快,这与蒋廷杰等[16]的研究结论一致。至于最高苗数出现的时间推迟,可能是因为高留桩处理的低位芽受顶端优势的影响而萌发较慢[13,14]。

留桩高度越低,再生稻的穗长、穗粒数越大,可能是因为低节位再生芽孕穗时间较长、新生叶片多、再生根系多[14,17]。Darliri等[18]、练红等[19]研究表明,留桩高度越高,有效穗数越多、产量越高。本研究表明,有效穗數、再生率、产量随留桩高度降低而降低,可能是因为低留桩处理的再生芽数量少、生育后期受低温影响而结实率下降。

4  结论

在15~45 cm的留桩高度范围内,留高桩可缩短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稻的生育期,使株高升高,新生分蘖增多,穗长、穗粒数降低,使有效穗数、再生率增加,45 cm留桩高度处理的再生季稻产量最高,为4 570.45 kg/hm2。从安全齐穗、产量上综合分析,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稻应尽可能留高桩。

参考文献:

[1] 熊  洪,冉茂林,徐富贤,等.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J].作物学报,2000,26(3):297-304.

[2] 王尚明,张崇华,胡  磊,等.头季稻不同收割方式对再生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20):31-34.

[3] 黄世聪,冉景慧,易镇邪.机收留桩高度对‘甬优4149再生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8,32(3):188-190,197.

[4] 罗  昆.湖北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 2016,55(12):3001-3002.

[5] 邹春华,李小兵,许本元,等.再生稻不同农药减量技术组合效果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6):73-77.

[6] 天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门调查队.天门统计年鉴2018[M].天门:天门市统计局,2019.

[7] 易镇邪,周文新,屠乃美.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性状与物质运转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9,23(5):509-516.

[8] 唐仁忠,梁昌南,贾翠仙,等.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广西农学报,2014,29(1):3-6.

[9] 林  祁.头季低桩机割再生稻發育特性及施肥技术试验[J].中国稻米,2019,25(1):88-92.

[10] 钱太平,梅少华,张  键,等.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和收割方式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14-17.

[11] 熊  洪,方  文.再生稻腋芽萌发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研究[J].生态学报,1994,14(2):161-167.

[12] 习  敏,吴文革,汪靖桂,等.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7,32(1):104-110.

[13] 刘爱中,邹冬生,屠乃美,等.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20-5121,5172.

[14] 郑景生,沈如色,李小萍,等.再生稻头季机割高度对再生季形态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6,31(8):791-796.

[15] 余贵龙,刘祥臣,丰大清,等.不同留茬高度对豫南再生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8,24(5):112-115.

[16] 蒋廷杰,易镇邪,屠乃美.留桩高度对培矮64S/E32再生特性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4):359-363.

[17] 姜照伟,郑景生,沈如色,等.再生稻佳辐占低桩机割再生分蘖节根的萌发特性[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7(5):658-663.

[18] DARLIRI M S,EFTEKHARI A,MOBASSER H R,et al. Effect of cutting time and cutting height 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ratoon rice[J].As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2009,8(1):89-91.

[19] 练  红,周海涛,陈维建,等.播种期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7(4):28-31.

猜你喜欢
再生稻产量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再生稻自适应仿形割台性能试验与分析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