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020-07-14 17:52杨芳敏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方式

杨芳敏

摘要:中国是一个流传五千载历史、拥有璀璨文化的国家。在国家的发展中,既有辉煌灿烂的岁月,也有历经磨难的时光,通过一代代人民的流传,如今这些经历都成为了历史,也成为了中华文化魅力传承的载体。然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环境下,青少年容易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对于国家历史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家国情怀淡泊,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通过历史课堂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学方式 家国情怀

前言: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21世纪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环境之中,追求和谐圆满的生活。当下的人们,每个人都在为伟大的复兴梦想而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新的时代也注入了新的理念,但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却不会动摇,历史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对于学生的教育与启蒙,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西周的宗法制时代,家和国是一体的,以血缘作为维系关系的纽带,统治者通过家庭作为单位,对国家实行管理政策,家族的安定是国家安定的前提条件,这是家国情怀最早的阐述。

现今21世纪,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交融不断增强,西方国家采取“和平演变”的策略,正在向我们国家不断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侵蚀我们的民族,特别是对我们青少年的影响比较大。在这种环境下,家国情怀显得尤其重要。少年强,则国强,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不断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型的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作为传播桥梁,协助教师更好地引导以及启发学生树立更好的家国情怀意识。构建家国情怀,升华教学理念,能够有效的增强归属感、幸福感,提升时代荣誉意识,为伟大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高中历史课堂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具体策略

(1)高中历史教师不断加强学科素养。中华文化渊源流传五千年,博大精深,能够在课本之中体现的相较于博大的文化宝库,只是冰山一角,因此高中的历史教师应该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以文化底蕴作为基础,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科素养水平。一方面,第一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拓展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及书籍,升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熟悉课本知识节点,拓展家国情怀教育,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影视视频资料,以及历史典故书籍的阅读来增强历史资料的知识储备,将注意点侧重于家国情怀教育之中。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是高三12班,学生的历史底子会稍弱一些,很多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度不高,课堂上渗透家国情怀的难度也会大一点。这时,我会有选择性地节选一个跟本课相关的视频,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融入家国情怀意识的培养。例如,在讲到《抗日战争》时,我会找一个关于杨靖宇在抗日时期的英雄功绩的视频,为了国家和民族,即使没有粮食,靠吃草根树皮等也要与日本帝国主义抗争到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浓厚的爱国之情,尽可能地将家国情怀渗透到历史课堂上。课堂上将家国情怀融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之中,其时代感表现明显,跟随文化潮流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效的、科学的结合,才能更好的传播家国思想、构建教育机制与理念。

(2)改革创新家国情怀教学模式。新型教学课堂的改革,更为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高中历史教师也應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构建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立足班级实际教学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例如班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上文所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能够被学生所接受的新型教学形式来传递家国情怀教育。讲解延安长征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标注红军长征走过路线,一边标注坐标,一边讲解长征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搭配放映现如今的文化发展,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设备,感受到曾经的历史文化发展,对如今的生活产生感想。再比如,对于刚过去的国庆70周年庆典,恰好讲到《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我借此作为据点,联系到祖国母亲的70岁生辰,延展教学内容,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有什么想法? 联系前段时间土耳其对叙利亚发动战争,引导学生知道我们现在能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最大的原因是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课后再布置作业,让学生对祖国母亲“表白”,让学生能够有传递情怀的平台,让家国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

(3)立足课本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家国情怀教学方式,透过教师的讲解,很容易被学生学生理解为“说教式”,单一的传授方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立足课本转变教学理念。例如在讲解《辛丑条约》的时候,可以将重点集中在当时国家的国力对比,让学生透过数据来意识到这款条约对当时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意识到条约对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在讲解抗日战争的过程中,要利用线下时事热点中包含的素材以及影视资料,通过新型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关注度,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触碰到历史的真相,不再是文字的阐述,客观地了解历史曾经发生的景象。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既要帮助学生构建爱国、爱家的情怀,让他们感觉到身为中华儿女而自豪,更要让学生由内而外的体会中华儿女永不放弃,不屈不挠的勇气,以及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决心。

三、结语

家国情怀是一个当代青年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作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应该不断的创新、改革教育形式与方法,教师也应该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实现个人道德素养发展的同时,培养具有正确核心价值观念的21世纪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少勇.“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5):86-88.

[2]戚建满.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J].学周刊,2019(16):63.

[3]姜安平.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22):46-47.

[4]刘芳.立足家国情怀谈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6):46-47.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方式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