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作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创新策略

2020-07-14 08:44陈希敏
天津教育·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学写作创新策略情感教育

陈希敏

【摘  要】小学写作教学是学生语文输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方式。在传统语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是按照“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形式完成写作教学过程,学生在写作学习过程中只是单一地按照教师的写作要求和范文模板,生搬硬套地完成作业,并没有自己真实情感的抒发和流露。因此,立足现代化素质教育,教师必须从日常写作教学实践出发,多维度地设计写作教学策略,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在文章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提高语文写作的质量。本文以小学写作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为课题,首先简要叙述了写作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契机,并进一步阐述了写作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创新策略,以期与各位教育学者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写作;情感教育;创新策略

情感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丰富学生情感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为主的教学策略,它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写作不仅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基于情感基础的语言表达过程,理应成为情感教育实施的载体。就当前语文写作教学实践分析,许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的渗透,学生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写作要求完成写作作业,缺乏有效的情感融入。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语文写作的质量,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工作迟迟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对学生写作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创新情感教育的融入形式,进而在日常实践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语文写作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现行的语文课本教材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当前教材内容已经开始实行双线并行的教学单元设计,通过构建多板块、多层次的语文习作训练体系,有计划地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培养。综观现行语文课本教材,在学生写作设计上大致分为三个中心的内容,即:以学生为中心,要将儿童放在习作教学的中央,激励每一个儿童说童真的话、写童真的事、抒童真的情;以生活为中心,力求将习作与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建立起丰富的联结;以实践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写作体验的过程中习得表达,学习语言智慧,实现习作能力的螺旋上升发展。对于小学初级阶段的语文写作而言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含糊应对,而是应当着力于激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激活学生写作的思维,促使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够以“写真”为基础,然后通过日常的写作教学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向上”“向善”。因此,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摆脱传统作文教学生搬硬套的写作思路,指导学生学会围绕情感的向度,主动地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内心感受,不架空、不套用,让学生能够以真实的情感为基础进行写作活动,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为学生的语文写作之路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小学写作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在选择写作素材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情感

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是学生语文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选好写作素材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在传统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单一地要求学生从范文和写作材料中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写作训练。这种教学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没有体现作文源于生活的本质。立足现代化教学改革,要在写作教学中创新情感教育的策略,首先要学会指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择写作素材,借助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实践,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语文写作就是真实的故事叙说和情感表达,从而奠定学生在写作中抒发情感的基础。例如在寒假作业中要求学生以《寒假里的一件事》为题进行写作训练,对假期中发生的一件事情进行记叙。此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假期生活出发,回想一下哪件事情让自己记忆深刻,从生活实践中取材,不要从作文选集中仿照范文去写。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只有突破原有素材的束缚,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将写作目光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在思考与选择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这种生活化选材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情感,将语文写作的本质回归到真实的情感抒发上,从而使学生写作内容更加深刻,同时更具情感。

(二)在写作立意中让学生感悟情感

在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搜集写作素材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当更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在写作立意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自己的写作兴趣、喜好以及个性方面进行立意思考,创造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在立意思考的过程中梳理情感。例如,在指导学生以“对某件事的看法”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时,在立意上就可以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合理分析立意。某件事可以是生活或者学习中的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在写作立意探讨交流时,有的学生提到了在自己不听话时父母会忍不住打骂自己,但是转头就会发现父母在打骂自己时眼睛不知不觉地就湿润了。针对这件事情,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中,大家都会发现这是父母对自己爱的表现,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表现。因此,在这件事的写作立意上,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了“打在儿身,疼在娘心”的情感,从最初的不理解到顿悟后的感动,学生可以在立意分析中感受丰富的情感,进而在写作中表现出父母对自己浓浓的亲情。在创新写作中的情感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和思考,在立意中感悟情感,在情感体验中激发写作表达的欲望,促使协作成为感受情感的一种途径。

(三)在写作交流中体验情感

创新情感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生完成写作内容之后,教師可以采用班级内交流批阅的方式,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写作内容的批阅与学习交流。从语文写作的本质分析,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真实的情感抒发和表达的过程,小学语文写作无非就是学生将学习生活中的琐事融入自己的情感之后再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指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选材以及立意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梳理情感和表达情感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交流写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情感教育的质量。每个学生的情感经历和思维方式都不相同,所以在写作中的立意与表达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异,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堂变为学生互相交流的载体,学生相互批阅与学习的过程并不仅仅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去感受其他同学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领悟生活、感受情感。例如,在以“平凡的爱”为主题的语文写作中,通过大家的交流和学习,同学们明白了原来平凡的爱不仅包括父母对我们无声的关爱,同时也不局限于父母对孩子,更应当拓展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奉献的劳动者在无声中表达着自己对社会的爱、敬爱的解放军战士在遥远的边疆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爱,等等。这些都是人与人之间平凡的爱的体现,在作文立意上除了要赞美情感的体现之外,同时也可以表达出对这些人的尊敬,呼吁更多的人关心他们。

(四)在教学激励中让学生注入情感

写作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一种基于学生情感和意识的教育引导,这种教育特质决定了在教学中单纯的说教是不能保证教育效果的,它需要通过日常的教学过程,对学生不断地激励,循序渐进地逐步影响和熏陶学生。因此,在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激励的形式,为学生注入更多的情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情感无处不在。例如,在日常写作教学中,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写作的困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有了真实情感的流动,学生在写作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就可以表现出自己体会到的情感,从而通过教师的耐心引导,逐步提升写作能力,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将情感教育渗透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通过教学实践,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情感感悟能力,进而带动语文写作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燕.小学习作教学如何融入情感教育[J].新教育,2015(14).

[2]李丽.浅谈将情感教育融入到作文教学中的方法[J].中华少年,2017(11).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小学写作创新策略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写作能力的提高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