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0-07-14 00:16吴晴陈意德
神州·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思政课问题

吴晴 陈意德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是高校改进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本文以湖南某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主要从学校,教师,研究生三个维度,分析新时代下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现实途径,以期为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提供参考,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思政课;问题;对策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践行途径,它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各高校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然而,随着研究生教育的逐年扩招,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当前研究生思政教育面临极其严峻的形势,各高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迫在眉睫[3]。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主要从学校,教师,研究生因素三个维度,编制了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并于2019年12月选取了湖南某高校进行走访调查。笔者以该校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54份,回收154份,问卷回收率为100%。经收回、筛查,剔除2份无效问卷,保留有效问卷152份,问卷有效率为98.7%。本研究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经信度检验,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98,问卷测量工具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好。经效度检验,该问卷的KMO值为0.637,Bartlett's球形度检验达到显著水平。总体上,本次调查覆盖面较广,信度效度较好,学生参与度高,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普遍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本次调查对象中共有中共党员33人,共青团员104人,群众15人,笔者基于学校、教师、研究生三个维度,通过调查数据,分析目前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

高校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教学效果和教学管理方面。调查数据显示66.23%的硕士研究生认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一般,13.82%的认为实践教学徒有虚名,并没有什么效果。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研究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但仅有79.61%的同学每次都去上课,逃课现象较为严重,学校对于该门课程的考勤管理较为松散。高校是研究生思政教育施展拳脚的重要平台,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的实效性。

高校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笔者随机走访了5次思政课教学课堂,发现上课人数均超过100,且是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课。随着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长以及师资力量的缓慢进展,高校普遍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上课人数过多,老师难以与大部分学生交流探讨,一对多的教学课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和素质正在稳步提升,但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还存在短板。

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不够鲜活。调查数据表明,63.82%的被调查者认为枯燥的教材内容是学生逃课的首要原因,教材内容是影响其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各高校采用的教材均是国家教育部统一颁发的教材,涵盖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具体内容却不够贴近学生生活,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导致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易使他们产生学习疲劳。

(二)教师

教学方法落后单一,缺乏创新。本研究调查了学生心目中教师的角色的扮演,数据显示,有55.30%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是思想灌输者,仅有13.16%的认为老师是互动者。同时部分受访者(51.30%)认为教学手段,风格陈旧单一是研究生逃课的重要原因。部分思政课教师基本采取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缺少与老师交流互动的机会,其主观能動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简单机械。一般情况下,大部分高校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形式,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和实地调研。在这种考核方式下,通常学生都能轻松拿到高分,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难以体现,不利于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较低。

(三)研究生

学习兴趣不足,积极性不够。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对思政课的兴趣较低。同时,仅仅只有79.60%的被调查者每次都会去上课,逃课现象严重。在课堂上,大部分(67.11%)研究生表示边听边做自己的事情,少部分(8.55%)则睡觉、聊天、玩手机或者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仅有24.34%的受访者会认真听讲,与老师积极互动。这表明大部分研究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较低。

学生出现认知偏差。调查发现,思政课中学生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对思政课设置目标的认识偏颇,对部分课程内容出现质疑,同时对社会现象认识肤浅,并认为思政课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大。调查数据显示,有51.9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开设思政课只是教学环节的需要和必要的意识形态教育,并无太大意义。这些认知偏差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使得其获得感较低,易产生逆反、消极的心理。

学生社会实践不足。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通过走访调查,该高校常用的实践教学手段单一,流于形式,基本以任课老师组织的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和材料分析为主,且有67.11%的研究生认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14%的则认为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徒有虚名。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严重缺乏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机会。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通过对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高校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教材教学内容多,理论抽象。第二,教学中教师大部分采用纯理论性的思考和讨论,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简单机械。教学观念传统落后,陈旧过时,使研究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学习兴趣大大下降。第三,研究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足,积极性不够,且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出现认知偏差,使得大部分学生易产生逆反、消极的心理,同时学生缺少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理论教学脱离实践,使得学生收获感降低,学习热情逐渐被削弱。

(二)对策建议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目前高校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问题,将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第一,坚持“八个相统一”,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思政教学中,教师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八个相统一”号召,教师要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统一[5]。各高校应加快落实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第二,思政课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思政教育“金课”。张立杰,冯洁玉提出,我们要用活网络热点素材,打造有知识、有热点、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金课”[4]。因此教师可利用新媒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多模态教学。第三,纠正认知偏差,增强新时代使命意识。广大研究生要革新学习观念,纠正认知偏差,不断增强学术自信,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忘初心,勇担时代重任。

办好高校研究生思政课,要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总之,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在长期理论探讨和实践中逐步实现的,是一项长期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國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3]刘志.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论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7):20–27.

[4]张立杰,冯洁玉.用活网络热点素材打造思政“金课”[J].人民论坛,2019,(22):126–127.

[5]颜叶甜,黄蓉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J].思想教育研究,2019,(08):22–27.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思政课问题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