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辑加强新闻舆论引导的策略探究

2020-07-14 18:28贺志梅
声屏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引导力新闻舆论

贺志梅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要将新闻舆论的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作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措施,加强新闻舆论引导是当务之急。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冲突和竞争、真假新闻的较量等都增加了媒体市场的混乱。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广播电视媒体,需在其中承担起应有的媒体责任与担当,自觉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坚持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为社会稳定和媒体市场的平稳发展提供良好助力。文章将深入分析广播电视编辑工作现状,探究加强广播电视新闻舆论引导的策略,为我国媒体行业发展提供相应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辑  新闻舆论  引导力

今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部分新媒体平台为了博取眼球,编造传播类似于“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口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成功”“小磨香油滴在鼻孔可阻断一切流感和瘟疫感染”等虚假新闻,这对疫情防控秩序和社会稳定等造成了负面影响。广播电视新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是政府宣传的窗口,是稳定人心的重要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需坚守职业道德和媒体良心,为新闻受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为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的舆论引导,为社会稳定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广播电视编辑加强新闻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融媒体时代下媒体平台和新闻信息舆论混杂,容易误导舆论方向。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从最初新冠疫情被发现到全民居家隔离,再到我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其间出现过大量与疫情有关的虚假新闻,给国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严重扰乱了疫情防控秩序。在国家最需凝聚力和向心力时,部分新媒体平台和自媒体工作者罔顾国家大义,缺乏全局性和国家观念,将自己道听途说或在网络上获取到的信息添油加醋进行发布。诸如“燃放烟花爆竹可预防瘟疫”“多洗热水澡可预防新冠病毒”等荒谬甚至迷信的言论在微信朋友圈和其他新媒体平台上大肆传播,导致文化水平不足的人群信以为真。这给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最终还需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官方辟谣,稳定社会秩序和疫情防控的舆论秩序。在融媒体时代,舆论混杂的各类媒体新闻信息,尤其是虚假新闻信息,都会对社会稳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民众容易受到虚假新闻和负面新闻的错误引导。因此,广播电视编辑需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将社会上的舆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舆论秩序和方向。

部分媒体从业者丧失职业道德和操守,影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媒体行业的创新发展降低了媒体从业者的准入门槛,也使这一群体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较之以往有所下降。融媒体时代,部分媒体从业者丧失职业道德和操守,为了名利违背做人的道德,不仅扭曲新闻事件的真相,更传播虚假新闻或不利于国家发展的负面新闻,导致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幅度下降。因此,广播电视编辑需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增强广播电视这一类官方媒体的引导力和吸引力,用真实可靠的新闻舆论信息打破谣言和虚假新闻,正确发挥新闻报道在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社会发展和稳定需要正向真实的新闻舆论引导。社会发展和稳定需要正向真实的新闻舆论进行引导,广播电视作为官方媒体,具有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作用。例如,今年3月30日发生的T179列车侧翻事故中去世的济南铁路公安处乘警于忠元同志的事迹报道,让群众从于忠元同志的工作经历和光辉事迹中感受到工作人员的付出与牺牲,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树立向于忠元同志学习的良好氛围,形成尊重英雄的社会舆论。社会发展和稳定应是正向的,其中需要广播电视编辑加强新闻舆论引导,维护好社会舆论发展的正确轨道。

广播电视编辑加强新闻舆论引导的策略分析

着力培养和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面对复杂多变的媒体环境和发展态势,广播电视编辑加强新闻舆论引导首先需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广播电视编辑需明确自身作为传播新闻真相和政府政策等重要工作媒介的职责使命,明确自身作为媒体从业人员需具备的思想品德和素养。在日常工作中,广播电视编辑可通过自主学习媒体前辈们的光辉事迹和相关资料,自觉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在此基础上,广播电视编辑还应恪守职业本分和操守,面对外界的各类诱惑,能够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不移地传递新闻真相,保证发出的新闻报道真实可靠且经得起推敲。只有着力培养和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才能守住广播电视媒体的根基和本分,用质量过硬且真实可靠的新闻报道引导社会新闻舆论,提升新闻舆论的引导力。

提升编辑的“四力”建设,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新闻舆论的“四力”建设与编辑的“四力”建设密不可分,广播电视编辑在加强新闻舆论引导时,同样也需注重“四力”建设。首先,在脚力建设方面,新闻编辑与新闻记者需加强联系和沟通,在有必要和有条件的基础上可与记者一同深入到基层调查新闻真相,保证新闻报道真实可靠且具有感染力,能够透过新闻报道准确地回答群众关注和想要了解的问题。其次,在眼力建设方面,广播电视编辑需把握当下新闻编辑的主流方向和态势,自觉提升新闻敏感度,不是单纯地从新闻的吸引力和话语度出发,而是深入到新闻报道的价值和引导力方面选择新闻报道的素材和内容。这样不仅能够避免陷入人云亦云的尴尬局面,更能彰显广播电视在新闻舆论方面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再次,在脑力建设方面,广播电视编辑需广泛涉猎不同专业的知识,在新闻报道编辑中能够融入专业观点,对新闻舆论加以引导,为社会稳定和谐提供帮助。最后,在笔力建设方面,广播电视编辑人员需加强练笔,能够透过或细腻或有力的笔触让新闻受众产生共鸣,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和新闻的认同度。编辑人员笔力建设也是让其区别于其他低水平媒体平台新闻编辑的关键,对于增强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具有关键作用。

转变编辑思路,增强新闻舆论影响力和吸引力。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受众数量的减少和年轻受众的流失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已不再单向和被动,年轻群体可利用智能手机客户端自主获取想要了解的新闻信息,智能终端也可根据其浏览习惯为其推荐相应内容。广播电视新闻的被动性使其在融媒体时代缺乏一定的竞争力,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年轻新闻受众流失的关键原因。新闻受众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闻舆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其引导力也会有所下降。因此,广播电视编辑需积极转变思路,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媒体发展思路和编辑思路,吸引更多的年轻新闻受众,提升和恢复其原有的新闻舆论引导力。

广播电视编辑可通过收集网络媒体新闻编辑特点并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然后总结出年轻新闻受众偏好的新闻类型和编辑模式,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例如,年轻新闻受众更加喜欢短视频一类耗时较短的新闻形式,广播电视编辑可在正式播报前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一分钟以内的新闻预告,以简短的文字内容和视频内容对今日广播电视新闻进行总结,可起到为广播电视新闻引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吸引年轻新闻受众的目光和青睐。在此基础上,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应增强交互性,引入网友评论之类的编辑内容,增强年轻新闻受众的代入感和参与感,有效提升广播电视编辑新闻舆论的吸引力和引导力,使相应新闻舆论在年轻群体中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加强新闻舆论引导作用。

加强编辑政治素养建设和提升,保证新闻舆论方向的正确性。广播电视编辑加强新闻舆论引导还需自觉提升政治素養,保证新闻舆论方向的正确性。广播电视新闻在民众心目中具有较高地位,是新闻真相的代表,可信度和公信力都很高。因此,广播电视编辑过程中对于编辑人员政治素养的要求也很高,需要编辑人员在新闻编辑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国家观,帮助群众把握正确的价值方向,正确引领社会舆论。广播电视台必须加强编辑政治素养建设和提升,通过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和自主开展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编辑人员建立新闻编辑工作中的全局观和政治观,在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闻编辑工作中,使编辑人员能够掌握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引导社会舆论走向正确的轨道,彰显广播电视新闻舆论引导力。

结语

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各类虚假新闻的出现反映出当下我国新闻舆论发展中的不足。加强新闻舆论引导是促进社会舆论正向发展、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需要广播电视编辑自觉提升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播电视局)

参考文献:

1.何艳芳:《浅谈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效性》,《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3/31。

2.邵鹏:《建设性新闻的理论溯源与实践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3/31。

3.本报评论员:《增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自觉》,《陇东报》,2020/03/27。

猜你喜欢
引导力新闻舆论
改进创新党建报道的方法路径
新形式下高校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媒体如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做活政论 做强时评 做精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