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四格漫画优化培智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

2020-07-14 07:30王吉燕
考试周刊 2020年59期
关键词:培智班级管理

摘要:培智学生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必须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班级是学生规则生活的开始,也是自我约束的起步,但由于培智学生个体间差异悬殊,班级的秩序和规则难以建立。凭借有效策略,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一直引发和激励着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本文主要借四格漫畫的策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试图引导学生建立规则秩序。

关键词:四格漫画;培智;班级管理

一、 研究缘起

曾几何时,上厕所也变得惊心动魄起来。孩子们会尾随着你一直进厕所,全然不顾自己是男的,老师是女的,他们会在厕所门外不停地叫嚷,你回应了,他会循声找到你所在的厕所门,然后趴下来,从门外往里瞅;你若不应,他则会一个门一个门地趴着找过来,你真是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他们不知道这有什么对与不对的,还会兴奋地在厕所门外又笑又跳又叫。在班级管理中,像这样的啼笑皆非的事,还比比皆是。培智班级学生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埋伏在身边的“定时炸弹”,随时随地,他们都会制造些“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麻烦”,这些“麻烦”,都是些摆不上台面的鸡毛蒜皮一类的小事,但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给后续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隐患,更会对学生将来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制造障碍。

课间,学生喜欢看动漫,剧中动漫人物的形象性与生动性,总是能把学生带入画面,产生情感与行为的共鸣。是否可以借助动漫的支撑,帮助学生建立形成社会行为规范,“四格漫画”应运而生。

二、 研究行动

“四格漫画”在确认班级管理中学生存在的适应问题需要,找到学生应建立的社会行为规范,以行为的情境、行为的刺激、行为及行为的后果四个步骤呈现画面,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环境与行为的因果关系,对学生心理产生暗示、监督、修正、模仿、导向,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具有的正向行为与潜力,矫正不良行为,稳定情绪,提高学生的班级适应能力,养成自觉遵守规则与秩序的意识,习得“我需要这样做”“我必须这样做”“我不能那样做”的主动的自制行为,逐步养成常规的落实与达成,推动日常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

(一)确认问题制成主题

下课了,孩子们上厕所的上厕所,玩桌面游戏的玩桌面游戏,喝水的喝水,聊天的聊天……好一派祥和的氛围。

“呯”好大的声响,原来是门被撞开反弹发出的巨响。这声响,把教室里的每一位都给着实吓了一大跳。我也神经质地跳了起来,孩子们则纷纷把目光扫向正站在门口的小杰,扫了一圈,继而又把目光回到我的身上。其实,小杰这样的行为,也不是第一次发生,我也不少说教,可总是收效甚微,你当下说一说,他就好一好。回头又是故技重演。这样做,破坏学校公共财物自然不用说,更可怕的是,要是门背后有个同学,这撞击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同时这样也有可能伤害到他自己。看起来是这么一件小事,但却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对于培智学生来说,小事处理不妥当,会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大事,而且还说不清道不明。

我不能再停留在说教的面上,该寻找新的策略方法。

培智班级管理以个别化教育服务为出发点和核心,从个别化教育计划到教育诊断、个案会、教学活动设计、实施,教学活动空间、资源,从教育教学目标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等,调查学生已有的正向行为与潜力,结合家长、各课老师和班级管理需要,确认学生的适应问题,找到学生应建立的社会行为规范,制定出一学年的单元目标,形成漫画主题。如依据上述小杰在班级适应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我轻声开关门》的主题。

(二)确定步骤编成漫画

对培智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考虑他们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没有对接他们思想与行为的基点,喋喋不休的否认指责是对牛弹琴;体贴入微的批评指正也是空中楼阁。形象、生动、熟悉,易理解,易接受,易操作才是行动的出发点。“四格漫画”在确认班级管理中学生存在的适应问题需要,结合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班级管理需要,找到学生应建立的社会行为规范,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和境来勾勒画面,以行为的情境、行为的刺激、行为及行为的后果四个步骤来呈现画面。每个主题均设计成四个步骤,形成四格漫画。

如9月漫画主题《我轻声开关门》

第一格:行为的情境:主角小楠回教室。

第二格:行为的刺激:教室的门关着。

第三格:行为:小楠轻轻地转动把手,打开门,再轻轻地把门关上。

第四格:行为的后果:老师称赞小楠并给小楠吃糖果。

按漫画主题的需要,刻意地去创设情境,并按行为的情境、行为的刺激、行为、行为的后果拍摄成一组照片,保存在电子相册中,利用班队时间定期播放,让学生说说谁做得对,应该成为榜样,谁做得不对,应该受到批评。这样,学生行动有了明确的效仿对象,便于观摩模仿,避免了行动的盲目性,也逐步提高了其分辨是非的能力。对于培智班级学生的教育,直观形象的引导效果明显优于说教。奖励能极大地调动培智儿童积极性,尽管培智儿童在认识上有缺陷,但他们同样具有荣誉感和自尊心,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良好行为与强化物(按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强化物发放做到及时到位、目标针对性强、考虑个体差异)密切结合,使学生达到控制自身行为。这种美好的反馈能激起学生良好的心理反应,稳定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从而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演练步骤促成表象

从知到行的行为过程,对培智学生来说确实很难很难,经过榜样示范或提示引导很难达到行为的自制能力。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经过严格、反复的训练才行。培智学生自制力相对比正常孩子较差,好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就容易消退。所以更应该对他们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好行为得到有效巩固为止。因此,对行为的强化训练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一位教育家说过:“老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演练先由班主任与搭班老师合作,示范演出四个步骤的行为,并加以说明;接着由老师和学生配合演练,指导演出四个步骤的行为;最后由学生组合演出四个步骤的行为,反复练习。此时,他们不光自我评价,还评价他人,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取长补短。“四格漫画”似乎是一面镜子,演练促使每个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从他律走向自律。

(四)区分行为达成自律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

如9月漫画主题《我轻声开关门》

试演另一个学生用力地用脚踢开门,被老师批评或无法吃到糖果的后果,让学生区分两种行为及因果关系。

第一格:行为的情境:主角小杰回教室。

第二格:行为的刺激:教室的门关着。

第三格:行为:小杰用力地踢开门。

第四格:行为的后果:老师批评小杰,并扣除代币。

培智学生的特殊性,往往表现出在抽象思考、逻辑推理、理解、问题解决的能力上十分有限,在概念的理解及类化上常不理想。同时,他们由于学习能力及经验的影响,在学习表现上有外控依赖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他人的增强。区分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我需要这样做”“我必须这样做”“我不能那样做”的主动自律行为。

(五)分组练习达成内化

良好行为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在获得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活动应充分重视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利用已有知识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人是在与社会情境的互动中获取知识,所以强调主动参与,相互磋商等活动。分组练习有助于培养儿童认识的深度、弹性以及自我调节,解决问题,使儿童真正建构起自己的认知“平台”,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积极地汲取新的知识。久而久之,使学生把外来的强制性行为内化为自觉良好行为。

(六)制作课本形成班规

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促使人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主题快结束时,将四格漫画及其故事制作成课本,成为班级常规内容。并和学生一起动手把规范行为与区分行为对照着昭示于教室墙上,促使学生在日常情境中随时能复习到、提醒到,从而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一个有益于教学的班级管理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和教育起到至关重要,使学生在操作或是观看的过程中巩固内化,即润物细无声,无时无刻地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 成效困惑

(一)研究成效

在班级管理中,像前文提到的連上个厕所都惊心动魄的此类啼笑皆非的事,慢慢地,慢慢地少了下来。虽然班上依然有调皮、淘气、惹事的孩子,但是,这些都可以在老师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借鉴“四格漫画”以四张图展示某项行为的情境、刺激、行为、结果,通过“四格漫画”的格式,克服了学生自身缺陷的限制,将计划与目标层层落实,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了“我需要这样做”“我必须这样做”“我不能那样做”的主动的自制行为,发展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了班级正气和团结和睦的氛围。

(二)研究困惑

在漫画主题的学习中,学生在具体的这些方面的表现确实有了大大的令人惊喜的改观,只是学生的迁移能力还是不能够好好地表现完善,环境中的人、事、物发生一点点的变化,他们就不会做出一丝丝的变通,如《我轻声开关门》,在学校里他能做到了,但是在家里却依然我行我素,不能按学校的要求做到;再如《对人说话有礼貌》,对自己班的老师、阿姨、同学能做到,但是对于别班的老师、同学或阿姨就达不到,也就是还是没有达到活学活用的境界。漫画主题教育对于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效果不是很明显,待好好反思和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梅.智力障碍和孤独症儿童的学与教.华艺出版社,2003.

[2]向阳儿童发展中心教学团队.新专业整合课程.向阳儿童发展中心出版,2011.

[3]张文京.特殊儿童班级管理.重庆出版社,2007.

[4]陈云英.智力落后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王吉燕,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培智班级管理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