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文化修辞学视角的英语写作教学探析

2020-07-14 16:36张艳
文教资料 2020年12期
关键词:英语写作写作教学

张艳

摘    要: 英语写作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学生母语的语言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影响学生语篇的组织。本研究以跨文化修辞学为基础,将跨文化修辞学的写作方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和有针对性的英语写作练习,对于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全面提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水平更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跨文化修辞学    英语写作    写作教学

1.引言

跨文化修辞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对比修辞学。近年来,受诸多学科的融入和影响,跨文化修辞学的内涵和外延日益拓宽。无论是对比修辞学还是跨文化修辞学,它们的研究成果都是为了提高英语写作的教学水平。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英语写作备受关注,凸显了从跨文化修辞学视角研究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本研究将英语写作置于跨文化修辞学的框架下,探讨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助于理解跨文化修辞取向和修辞习惯的动态变化,对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理论背景

跨文化修辞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Kaplan和Connor研究模式。自Kaplan模式的兴起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比修辞学主要关注二语写作学生的习作,通过这些习作重新定义母语与英语写作的不同之处。八十年代以来,以衔接连贯和语篇模式等语篇分析方法为主的框架逐渐发展了对比修辞学的理论体系。九十年代以来,对比修辞学的研究领域超越了篇章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把英语写作过程中的认知和社会文化变量作为研究重点。Leki(1991)曾指出,将对比修辞学用于二语写作教学实践中,不应该要求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恪守英语写作规范,应避免他们对英语写作的规范形式刻板化,从而增强他们对写作活动的元认知意识。

“跨文化修辞”这一概念是由Connor(2004)在著作《跨文化修辞研究:超越语篇》中正式提出的,旨在更准确地理解对比修辞学理论的核心和内涵。近年来,跨文化修辞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着对比修辞学完成了研究模式的转变。对比修辞学在不断拓宽理论模式及研究方法中,对跨文化修辞视角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意义:由纯语言分析模式转向认知和社会文化模式,开始研究写作的交际性与社会性。Walker(2006)曾指出:“尽管我们可以对某一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概括,但由于群体内部成员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并不是完全遵照同一方式去写作。”英语教师不断尝试将跨文化修辞学用于指导写作教学实践,研究成果不太理想。本研究基于跨文化修辞学的核心理念和原则,研究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模式,目的是探析学生在英语写作实践中对背景文化、写作体裁及规范的动态理解,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成效。

3.跨文化修辞学视角下的英语写作教学原则

从跨文化修辞学角度出发,Connor(2011)提出,语境化的跨文化对比、互动调适与文化和体裁的动态化理解这三个基本理念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的理想目标。Connor提出的跨文化修辞学视角的兴起标志着该领域进入多元发展理论模式阶段。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将学生置于具体语境中的跨文化对比,有助于他们在写作任务中语境意识的强化。Casanave(2004)曾强调,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启发他们对不同文化语境进行分析,从而“打破学生对母语和外语修辞规范的本质化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母语修辞是如何构建意义的”。Belcher(2014)指出,随着国际文化的深入交流,非英语本族语的英语使用者在多数情况下会导致自身的文化身份变得越来越模糊,他们被视为独特的个体。如果学生不依赖某一特定文化,就不会受制于某一文化模式的影响,在写作时就会有选择地吸收多种文化资源建构文本和意义,促使英语写作教学目标和跨文化修辞学研究的取向发生转变。

互动调适的理念强调作者与读者在实际语境中的互动和语言规范的协商性。Belcher(2014)指出,跨文化修辞学研究的新焦点是互联网时代的写作与交流方式带来的转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英语写作”理念和模式,带来的新的交流方式将研究对象延伸到网络虚拟空间世界的互动。Matsuda(1997)曾指出,由于写作情景的动态性及写作者文化身份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情景中完成写作任务,使学生意识到有多种因素对文本的建构有影响。

同一文化的修辞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因为修辞具有复杂性、动态变化性和多元性,同时写作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着。Connor(2011)提出“大文化”和“小文化”的概念,进一步阐述了体裁和文化的动态化理解过程。所谓“大文化”是指民族的、国家的和国际的群体特征,而“小文化”则具体指“任何一个具有聚合力的社会团体”。Holliday(1999)认为,基于“小文化”视角,“寻找、界定和观察在目标情境下各种文化之间的互动”是文化学习的着重点。“小文化”的互动性特征有助于加深跨文化修辞学对体裁和文化的动态化理解。英语写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文化又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由此,文化、写作与修辞的发展受社会、历史与政治等语境变化的影响。Belcher(2014)指出,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特别是与西方的深入交往,跨文化修辞学更多地关注影响英语写作实践中认知与文化、社会意识形态、政治语境等多种因素。

4.跨文化修辞学视域下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反思与启示

跨文化修辞学视角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正处于逐步提升阶段。高校英语教师总结相关研究与成果将给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提供启示。

第一,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心理。对于大学生而言,理解不同文化首先要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对不同文化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不同文化、不同语言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大学生有必要采取積极且有效的态度学习外国语言与文化。英语写作教师开展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不仅要强化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积极促进大学生意识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而且要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心理,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英语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提高写作能力。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始终保持对外国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多涉猎历史地理、社会与文化、政治与经济、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外国作品,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从中汲取跨文化知识,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英语写作中。再次,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讲解中外文化背景、思维差异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开展相应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并增加相应的英语写作课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机会,才能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与英语写作理论建构方面强调协商性。早期的对比修辞学主要关注修辞方式对二语写作教学效果的影响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但在多元环境下的跨文化修辞学,对如何进行二语写作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Connor(2011)曾指出,虽然互动调适及协商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至关重要,但英语写作教师更应该重视主流英语的形式规范。文秋芳(2012)指出英语作为通用语使用者所共享的核心体系是本族语言,也是主要的教學内容。

英语写作文本一直是跨文化修辞学关注的焦点。对于文化身份单一且处于二语初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交际场合、交际媒介、交际对象等各种文体要素,以及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语篇层面都决定了文本的不同风格和多元化形式的可接受度。例如,在词汇层面,他们可以向外国语言引入母语特有的词汇和表达式;在语篇层面,又能够反映民族文化的思维模式。因此,作为某一语言写作的实践者来说,外国语言本身和文化修辞习惯得以尊重和接受,需要对语言的使用进行适当调适,将有助于交流和写作的需要,并能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因此,在英语写作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互动调试及协商的重要性,使英语写作规范形式多元化。

第三,跨文化修辞学视角下强调去中心性、模糊与不确定性。随着全球化教育资源的共享,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在交际过程中的复杂性及动态性、标准及规范的多元性、社会身份的建构性等特征都对中国本土英语教学提出了挑战。文秋芳(2012)强调,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既要了解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英语教学框架,更要重视其在交际过程中的动态性和复杂性[10]。冉永平、杨青(2016)指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在此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应培养学生在不同文化语境之间进行交叉融合、协同共建的语用能力,避免学生形成以本族语语言和社会语用规范为标准的模式[9]。无论教学模式和框架怎样转变,都离不开一个中心,即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理念和原则。因此,在英语写作实践中,重视英语写作规范的可协商性和调适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英语标准和规范的认识。

5.结语

跨文化修辞学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跨文化修辞学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视域宽广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远超传统的二分模式和单纯的语言研究框架。在开展高效英语写作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借助跨文化修辞模式、写作教学理念与原则,切实有效地采用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加深他们对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Belcher D.. What We Need and Dont Need Intercultural Rhetoric for: A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Look at an Evolving Research Area[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14.

[2]Casanave, C.. Controversies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Dilemmas and Decisions in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4.

[3]Connor U.. Intercultural Rhetoric in the Writing Classroom.[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11.

[4]Holliday, A.. Small Cultures[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9(20):137-264.

[5]Matsuda, P. K.. Contrastive Rhetoric in Context: A Dynamic Model of L2 Writing [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997(1):45-60.

[6]Walker, D.. Improving Korean University Student EFL Academic Writing with Contrastive Rhetoric: Teacher Conferencing and Peer-Response Can Help [J]. Journal of Asia TEFL, 2006(4):71-111.

[7]鞠玉梅.跨文化修辞学视阈下的二语写作研究:理论模式与研究路径[J].外语界,2016(5).

[8]刘立新,游晓晔.基于跨文化修辞学视角的跨洋互动写作教学活动设计[J]. 现代外语,2018(3).

[9]冉永平,杨青.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and Its Conceptualization[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16 (2): 287-299.

[10]文秋芳. A Pedagogical Model fo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J].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2012(1):77-81.

猜你喜欢
英语写作写作教学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浅谈如何“步步为营”指导中学生英语写作
教师反馈对不同水平高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差异性研究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