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用于肱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效果探究

2020-07-15 02:07高健强王海涛牟元明成振波
甘肃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鹰嘴肘关节肱骨

高健强,王海涛,牟元明,成振波,赛 煜

(甘肃省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华亭 744100)

肱骨远端骨折处理困难程度大,此处结构复杂,形状不一,此处骨质厚薄程度明显不均,且多属于粉碎性骨折,移位明显[1]。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应用广泛且效果肯定的常见治疗方案,内固定器械选择性较多[2]。相关生物力学试验研究表明:双钢板技术的引入,促使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且牢固性甚佳[3]。基于此,本研究于肱骨远端骨折治疗过程中选择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术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甘肃省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8.74±5.18)岁;部位:左侧肘关节 15 例,右侧肘关节11例;致伤原因:摔伤11例,高处坠落伤9例,车祸伤6例。研究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 21~55 岁,平均年龄(38.77±5.21)岁;部位:左侧肘关节16例,右侧肘关节12例;致伤原因:摔伤12例,高处坠落伤11例,车祸伤5例。2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肱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②并不存在手术禁忌;③患者知情本次研究且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血液系统疾病;②合并严重脏器疾患;③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具体实施:①麻醉;②手术内固定其他骨折;③调整体位,宜健侧卧位,作纵行切口,切口位置选择肘关节后侧正中;④切口完成后,进行游离、探查等操作,需要注意保护尺神经;⑤显露肱骨远端及关节面骨折处理,此项处理主要借助尺骨鹰嘴截骨法,或者可借助肱三头肌舌形瓣,对显露骨折予以恰当处理;⑥术后处理:常规预防性抗感染,具体时间视情况而定,多为5~7d;服用消炎止痛片,具体用药时间视情况而定;准确判断骨折固定稳定程度,据此明确是否进行石膏托固定。

研究组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具体实施:①麻醉处理:建议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体位选择:建议取侧卧位,即需要术侧朝上;手术入路选择:建议选择肘关节后方入路(主要包括两种:鹰嘴截骨入路、肱三头肌劈开入路)。②直视下进行骨折碎片复位处理,处理完成后进行临时固定,主要使用克氏针(规格:1.6mm)实施操作;处理肱骨远端关节面,使其重建、恢复、保持平整,达解剖复位标准。③观察肱骨远端是否存在复杂踝间粉碎性骨折,如存在,则将其变为简单的踝上骨折;接下来借助肱骨(包括:内侧+外侧)解剖钢板,或者肱骨内、外双侧形状充分塑形后的重建钢板,确定后将其予以准确置入。④将双侧螺钉交叉固定,内侧钢板放置位置:肱骨内侧柱的内上踝嵴表面,外侧钢板放置位置:肱骨外侧柱的后侧,将其予以垂直放置状态,进行C型臂正侧位透视,透视结果提示满意。⑤若入路方式为:鹰嘴截骨,则需要借助克氏针、钢丝张力带予以固定;若入路方式为:肱三头肌劈开,则予以缝合归位,常规引流,各项操作完成且经良好检查后,关闭术区即可。

1.4 观察指标

1)愈合时间与愈合率对比。记录两组具体愈合时间,统计愈合率。

2)肘关节活动范围与肘关节功能评估结果对比。开展为期12个月的随访,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测定两组肘关节活动范围,评价肘关节功能。

3)并发症对比。统计两组有无出现异位骨化、尺神经麻痹等在内的并发症。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用SPSS21.0,愈合时间、肘关节活动范围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愈合率、肘关节功能评估结果、并发症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愈合时间与愈合率对比

研究组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愈合率,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愈合时间与愈合率对比

2.2 肘关节活动范围与肘关节功能评估结果对比

对比两组肘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肘关节功能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2。

表2 肘关节活动范围与肘关节功能评估结果对比

2.3 并发症对比

对照组共有2例出现轻度异位骨化,1例出现尺神经麻痹,发生率11.54%,研究组共有1例出现轻度异位骨化,发生率3.57%。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远端骨折比较难治,其发生普遍与高能量损伤有关,累及远端关节面。临床通常将其归为关节内和近关节处骨折,治疗方案多样,目的在于恢复肘关节功能。现阶段应用最为普遍的治疗方案是切开复位内固定,其能够实现多重目的:(1)解剖复位;(2)坚强内固定;(3)尽早开展功能锻炼[4]。 随着临床对其研究不断深入,内固定理论日渐丰富,内固定器械日渐增多,双钢板技术备受关注。在内固定器械选择方面应用双钢板,其与生物力学要求更为一致,三分之一管状钢板、重建钢板特点突出,因均凸显可塑性,故更为适宜此处明显不同的解剖形态,并不会因肱骨远端外形不规则而受到限制,坚强程度可满足机体所需,尽早开展功能训练[5]。在手术入路选择方面,可视情况而定,既可选择尺骨鹰嘴截骨,亦可选择肱三头肌舌形瓣[6]。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倾向选择尺骨鹰嘴截骨作为手术入路方式,其优势多样,比如有利尽早开展功能训练、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暴露充分等。但其不足仍不能被忽视,比如因操作不当可人为导致骨折发生、潜在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基于以上认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内容:(1)截骨平面选择。重视截骨平面选择,如无特殊情况存在,建议尽可能选择软骨最少的鹰嘴中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创伤性关节炎,使之维持低发生率,在此基础上,联合尖端指向远端的Chevron截骨术,对接下来复位、固定十分有利。(2)截骨前处理。借助克氏针(规格:1.5mm,数量:2枚)作皮质预钻孔,范围包括鹰嘴至尺骨前方,相应部位完成皮质预钻孔后,于截骨前取出即可,对接下来张力带固定操作具有较大帮助。(3)截骨操作。作鹰嘴截断处理,此项操作需借助摆锯,截断三分之二的鹰嘴,接下来借助骨刀,用其完成剩余截断处理,至关节面。(4)尺神经处理。尺神经的显露、保护,先行尺神经远端游离操作,直至其到达尺侧腕屈肌(以此部位第一运动支发出处为终点),对接下来减少术后尺神经功能障碍具有积极意义[7]。

复位作为手术实施困难程度最大的操作环节,需在实施前做好相应细致、完整的方案,待骨折块复位后,充分利用点状复位钳或克氏针进行固定处理,使骨块有效固定于肱骨干处,接下来取数枚松质骨螺钉,予以坚强固定处理,各项操作有效进行,可使临时固定物分布合理,减少对最终固定物放置过程的干扰。比如,若明确关节面为粉碎性骨折,则应特别注意拉力螺钉使用过程,不可加压过度,否则较大可能出现肱尺关节不匹配情况发生,此外,要想预防螺钉进入关节面,则需要先放置外侧接骨板,再放置内侧接骨板,保持放置顺序正确,方可达到张力带作用,并且外侧接骨板放置位置尽可能远,最佳位置为接近肱骨小头软骨的后侧界处。再者就是最远端螺钉置入,应保持恰当倾斜角度、指向近端,其准确置入能够保证不触及肱骨小头,还能够形成机械交锁结构。在放置双侧接骨板过程中,需要将其最后一枚螺钉以恰当角度准确拧入,二者互成90°为最佳,可大幅增加稳定性。踝上加压操作易不容忽视,于肱骨踝上水平进行钢板近端固定操作,此项操作应严格遵守最大加压原则,在实际进行此环节时,往往会出现内固定不佳情况,此种情况发生后,会引起僵直,程度剧烈且时间持久,内固定不佳亦会阻碍早期功能锻炼,无法承受锻炼所产生的应力,延缓骨愈合,甚至出现内固定断裂,若桡侧并未建立牢固固定,不建议选择三分之一管状钢板[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愈合率,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肘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肘关节功能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术式是一种较好方法,可用于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愈合加快,时间短且愈合率高,对肘关节恢复十分有利,减少其活动受限程度、促进功能恢复,未见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肱骨远端骨折治疗过程中选择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术式,愈合时间短,愈合率高,有利肘关节功能恢复、活动范围增加,且安全。

猜你喜欢
鹰嘴肘关节肱骨
杂交水稻“鹰嘴稻”的成因及防治技术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鹰嘴桃树
外固定架、张力带联合结构性植骨重建尺骨鹰嘴治疗鹰嘴粉碎性骨折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