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2020-07-15 02:07李亚丽赵殿雯姚承理
甘肃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准确性准确率标本

李亚丽,赵殿雯,姚承理

(甘肃省金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金昌 737100)

医院是具有社会功能的特殊场所,主要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和公共卫生技术服务与传染病防治的社会公益性机构。近年来,随着医疗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医疗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交叉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微生物检测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项目,在疾病感染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患者的健康[2-3]。诊断结果有负面影响。本文探讨提升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甘肃省金昌市疾病预防疾控中心2017年3月-2019年4月收集的400份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样本,根据不同时间段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200份。研究组中包含呼吸道标本50份、尿液标本50份、血培养标本50份、伤口脓液分泌物标本50份。参照组中包含呼吸道标本50份、尿液标本50份、血培养标本50份、伤口脓液分泌物标本50份。两组标本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标本均有同一组检验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检验科组长1名,工作人员6名。

1.2 方法

参照组接受常规检验管理,开展采集、送检以及试验等工作,发现不同种类的标本出现污染,部分样本中的病菌活性较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红细胞等均出现形态变化等,从而导致患者在拿到检验结果受到影响,降低准确率。

研究组则强化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微生物样品检测的结果,因此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不仅关系到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要求,而且关系到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由于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存在差异,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检验人员业务水平的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检验工作,对不合格的检验人员应重新培训考核;此外,为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组长应加强微生物室对工作人员的指导和监督,发现操作不当,应立即指导和纠正;样品检验完成后,检验数据必须完整、正确、准确,并对清洗工作环境、清洗,工作结束后,必须加强消毒灭菌检查表和仪器。避免二次使用,发生细菌污染。(2)加强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微生物检测人员需要合理监测所有检测环境,包括无菌实验室、培养箱、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净化室,防止有害细菌侵入检测环境。检测人员还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进入检测环境前应戴手套、穿隔离服,并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此外,还需要定期对废弃样品和有毒废物进行合理的处理、消毒和处置,因为培养基配置过程在微生物检测中也很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培养基的配置中明确标记分配时间,确保固定培养基在接种前无菌落,培养基的硬度和清晰度适宜。在日常的检查灯中还需要检查介质的ph值,以确保所含介质的指示灯能显示正常的颜色。一般情况下,培养箱的温度应控制在36°C以内[4-5]。(3)保证送检的规范性。若微生物检测样品采集缺乏标准化,样品会出现污染问题,这将对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很大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检验人员需要进行标准化的标本采集和加工操作。在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中,首先要求采集者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标本的正确采集、检验和最佳培养模式。检查人员还需积极与临床医生沟通,做好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确保样本采集和检查的合理性。(4)完善标本的存储。采集样品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样品送至实验室。但由于微生物实验室工作量大、工作量大,样品在检测前需要运输和保存。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用塑料薄膜覆盖样品,使样品受到环境的影响[6-7]。(5)改进质量管理系统。因微生物检测涉及步骤较多,标本均经过患者、工作人员以及设备仪器等过程,均会对样本检测质量带来影响,所以检验科室需对检验质量从整体上进行控制,从样本采集、送检、接收和检测等环节对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完善。例如制作相应的操作流程图,由专业且临床经验丰富的人员对于不同的微生物标本操作流程进行图画绘制,每个步骤中标注可发生的危险或影响因素,将流程图贴至门口或操作台上,以起到警示作用。

1.3 观察指标

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plus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检测标本,对比两组呼吸道微生物标本、伤口脓液分泌物标本、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尿液标本以及血培养标本的检验准确率情况[8]。由2名质控科人员采用自制的质量管理量表对干预前后检验人员的质控能力、环境管理、仪器管理、采样与送检、操作规范性内容进行评估,每项内容为20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检验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比(%)、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分别行 χ2、t检验。 如 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标本检验准确率的对比

研究组尿液标本检验准确率高于参照组,呼吸道标本检验率高于参照组,血培养标本检验准确率高于参照组,伤口脓液分泌物检验准确率高于参照组,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检验准确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比较(n,%)

2.2 两组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

干预后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为(92.96±3.46)分,干预前为(82.63±4.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5)。

3 讨论

疾病防控中心能够通过利用微生物检验技术检测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此外,微生物检测也是许多实验室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9-10]。只有在微生物检测结果得到进一步诊断后,相关医护人员才能将诊断结果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从而达到患者早期康复的目的。临床医学检查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加强检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时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数据,促进医院整体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良好的公众形象。设置。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报告的完整性,应加强实验室管理[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患者采集标本时操作不规范则容易引起耐药菌的出现,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加强落实采集标本的操作讲解能力,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对微生物操作与相关知识的认知,进而丰富个人的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帮助患者按照规范流程正确采取标本,避免标本的污染。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各类标本准确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强化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自我管理以及检验技术,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检验准确率。可见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操作水平与微生物标本检验质量息息相关。环境的管理也影响着微生物标本的检验质量,大多数工作人员对清洁意识较为淡薄,认为常规清洗相关工具即可,但是在细菌容易滋生于周边环境中,注重环境清洁是提高检验准确率主要因素之一,通过确保微生物检验的无菌环境,才能全面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13-14]。另外,加强管理体系和操作流程,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在检验中出现错误,使数据出现误差;而完善储存能够保证标本在适宜的温度下确保血液中的细胞能够正常存活,或保证培养基中的细菌具有活性,使得检验结果具有可靠和依据性,进一步提高检验成功率。

综上所述,加强微生物标本的检验,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提高标本检验的成功率。

猜你喜欢
准确性准确率标本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