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研究

2020-07-15 02:07罗晓亮
甘肃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广谱鲍曼耐药性

罗晓亮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 张掖 734000)

鲍曼不动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可在人体某部位定植,是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性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多见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伤口感染、尿路感染等。危重症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易引起血液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手段的大量应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增多,相关数据显示[1],在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居于第二位,且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提升,出现了广泛耐药与多重耐药。为更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现对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145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7.45±7.38)岁,男 84 例,女 61 例;平均体质量指数(IBM)(57.43±6.65)kg/m2。 选取同期未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435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8.03±6.95)岁,男232例,女203例;平均IBM(58.17±6.93)kg/m2。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2],低倍镜视野中痰液细菌定量培养≥106CFU/mL,鳞状上皮细胞<10个/LP,白细胞>25个/LP;②患者入院时间>48h;③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入院前合并传染性疾病;②入院前使用抗生素治疗;③标本存在污染;④合并免疫功能缺陷、恶性肿瘤。

1.3 方法

1.3.1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

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感染患者标本进行培养,痰液标本通过气管抽吸得到,将不同种类的标本接种于培养基上,定量接种尿液标本,线经肉眼观察菌体形态,再使用革兰染色后镜观察,最后使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种。

1.3.2 药敏实验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5年发布的推荐标准确认鲍曼不动杆菌,使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或最低抑菌浓度法(MIC)对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实验,药敏实验采用全自动生物分析仪进行分析。质控菌株: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鲍曼不动杆菌标本分布情况

剔除重复菌株,2016年1月-2019年6月本院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45株,标本分布类型中,晨痰、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构成比最高,为71.72%,其次为创面分泌物、引流液、血液标本,为8.28%、6.90%。见表1。

表1 鲍曼不动杆菌标本分布情况

2.2 鲍曼不动杆菌科室分布

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菌株构成比最高,为70.34%,其次为呼吸内科、老年科、神经外科,分别为8.97%、6.90%、4.83%。 见表2。

表2 鲍曼不动杆菌科室分布

2.3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耐药性较高,均在80%以上;含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为79.31%,对替卡西林/棒酸耐药性为77.93%;对多粘菌素B敏感度为100%,对美满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度也较高,分别为95.86、92.41%。见表3。

表3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2.4 影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感染前住院时间、GCS评分、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合并原发疾病俊辉硬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率(P<0.05)。 见表 4。

表4 影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5 影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年龄≥65、感染前住院时间≥14d、GCS评分、使用广谱抗生素、有侵入性操作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 5。

表5 影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存活时间长,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尤其是存在侵入性操作的危重症患者,感染率更高,并可通过交叉感染引起院内感染暴发流行。本研究对我院收集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晨痰、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检出率最高,为71.72%,与临床报道一致[3],重症医学科为主要感染科室。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重,治疗时需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操作器械,会对患者呼吸道造成损伤,排痰能力弱,免疫力下降,鲍曼不动杆菌活性增强,从而引发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可导致治疗效果下降,临床调查显示[4],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大量使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显著升高。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复杂,做好实验室监测是重要防治策略。本研究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头孢菌素、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耐药性较高,敏感率多数在20%以内。提示,能够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生素较少。有研究指出[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在安全范围内增加该药物的剂量,有助于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本研究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满霉素敏感度均较高,可根据临床实际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

本研究对影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年龄≥65、GCS评分、侵入性操作可影响感染率。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性疾病且自身免疫功能低,病情较重患者多采用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血液透析等,因此,易发生院内感染。感染前住院时间≥14d未影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时间长与病情较重具有一定相关性,有研究指出[6],感染前住院时间超过2周的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可能性升高4倍。使用广谱抗生素也是影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应严格把握抗菌药物适应症,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7]。

综上所述,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严重,影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因素复杂,临床应密切监测病原菌与耐药性,加强病房管理,从而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猜你喜欢
广谱鲍曼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婴幼儿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厦门大学科学家发现乙型流感的新型广谱中和抗体
某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
喜庆的春节
诱导广谱中和抗体的HIV-1疫苗研究进展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