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不良患儿应用整体护理的措施和效果分析

2020-07-15 02:07杨培兰
甘肃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恶心胃肠道腹痛

杨培兰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人民医院,甘肃 金昌 737200)

小儿消化不良是常见的胃肠疾病,是目前儿科门诊的常见就诊原因,患儿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学者称[1],治疗期间做好护理工作,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基于此,文中选取72例患儿作为对象,探讨了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在金昌市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中选取72例,起止时间段是2017年3月~2019年6月。以入院编号为准,分为2个小组:36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19例(52.8%),女性17例(47.2%);年龄位于 4 个月-13 岁,平均(4.5±2.4)岁;病程2-6个月,平均(3.5±0.8)个月。36例试验组中,包括男性 20例(55.6%),女性 16例(44.4%);年龄位于 5个月-14岁,平均(4.8±2.7)岁;病程 3-5个月,平均(3.1±1.2)个月。2组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进行以下比较研究。

1.2 纳排标准

纳入患者要求[2]:(1)年龄在 14 岁以内;(2)经临床检查确诊;(3)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良好。排除的患者有:(1)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2)合并其他消化类疾病;(3)肝肾功能不全患儿等。

1.3 护理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护理、生活护理等。

2)试验组。实行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干预。患儿年龄小,容易出现哭闹、不配合行为,心理干预能提高治疗依从性。例如:播放患儿喜欢的音乐,利用玩具和图片吸引注意力,和家长及时沟通交流,普及小儿消化不良的知识等。(2)饮食干预。对于呕吐严重的患儿,可以禁食6h,待病情稳定、呕吐减轻后,选择高蛋白的流食,例如母乳、牛奶、米汤等。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易吸收的,遵循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的原则,适量补充微量元素,满足小儿的营养需求。(3)治疗干预。消化不良的病情变化快,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体征变化,尤其是面色、体温、大小便等,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对于大便性状改变的患儿,采集标本送检,确定病菌的类型,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用药期间,告知家长正确的方法和剂量,不能擅自减药停药,并结合病情变化进行调整。(4)出院指导。出院前,向家长告知生活注意事项,明确诱发消化不良的因素,纠正挑食、偏食习惯,采用合理的饮食结构;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鼓励小儿参与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

1.4 观察指标

(1)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估项目包括[3]:①服务态度,②专业技能,③病房管理,共计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2)比较2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以腹胀、腹痛、恶心为代表。(3)护理前后,采用GSRS量表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4],包括腹痛、腹胀等16个项目,采用7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利用Excel表格记录各项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的最新版本。计数、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如果P<0.05,说明组间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试验组对护理服务满意35例(97.2%),高于对照组的 29 例(80.6%),差异显著(P<0.05)。 见表 1。

2.2 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表1 2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n,%)

在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上,试验组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见表2。

2.3 胃肠道功能评分比较

表2 2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d,±s)

表2 2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d,±s)

组别 例数 腹胀 腹痛 恶心试验组 36 2.6±0.8 3.0±1.2 4.3±1.8对照组 36 3.5±1.4 3.8±1.7 5.6±2.2 t 3.348 2.306 2.744 P值 0.001 0.024 0.007

护理后,2组胃肠道功能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 见表 3。

表3 2组护理前后的胃肠道功能评分比较 (分,±s)

表3 2组护理前后的胃肠道功能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值试验组 36 87.4±6.2 46.7±3.5 35.984 0.001对照组 36 86.5±6.7 51.2±3.8 27.497 0.001 t 0.591 5.226 P值 0.556 0.001

3 讨论

消化不良是儿科多发疾病,主要症状是腹泻,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嗳气等。该疾病的发生,和气候、感染、饮食等因素有关,治疗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小儿健康成长[5]。在治疗上,以药物为主,常见如抗酸抑酸药、抗Hp感染、促胃动力药等。实践证实,治疗期间做好护理工作,可以提高疗效,积极防治并发症。

文中以72例患儿对对象,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满意率更高,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的缓解时间更短,且护理后的胃肠道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王爱明的研究结果一致[6]。分析可知,整体护理不仅关注患者自身,还要把注意力放在影响疾病康复的因素上,例如环境、心理、物理等。相比于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的特点,护理工作贯穿在治疗全程[7]。其中,心理干预能提高患儿的依从性,饮食干预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治疗干预是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出院指导可以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运动习惯。结合文中数据,可见相比于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小儿消化不良实施整体护理,能加快缓解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和胃肠道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恶心胃肠道腹痛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