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术前术后功能锻炼方法研究

2020-07-15 02:07
甘肃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颈椎病下肢阶段

金 瑛

(甘肃省中医院脊柱微创骨科,甘肃 兰州 730050)

1 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颈椎病逐渐呈现出年轻化、集中化和严重化的发展趋势,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颈椎病手术是颈椎病患者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由于颈椎病手术的恢复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术前术后患者不仅需要接受被动的护理,还需要参与主动的锻炼。为了帮助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基础上更好的恢复和康复,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查阅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颈椎病术前术后的功能锻炼项目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借鉴和帮助。

2 术前功能锻炼

按照功能锻炼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术前锻炼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适应生活锻炼方法,另一类是适应手术锻炼方法。适应生活锻炼方法包括手术语言训练、俯卧位卧床锻炼、呼吸功能训练、床上大小便锻炼,这类方法的功能锻炼主要是为了帮助患者更自然的适应术后的生活状态和习惯。适应手术锻炼方法包括床上肢体功能锻炼、气管和食管椎移锻炼,这类方法的功能锻炼主要是为了增强患者身体机能,提高患者身体适应手术的能力,如图1所求。

图1 颈椎病术前功能锻炼流程图

2.1 适应生活锻炼方法

1)手术语言训练。由于颈椎病手术切口比较接近人体咽喉部位,导致患者在术后往往会因咽喉部位疼痛而无法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需要在术前1~2d给患者做手势语言培训,这对患者适应术后生活状态与生活需求具有重要的帮助。

2)俯卧位卧床锻炼。俯卧位卧床锻炼主要用于颈后路手术患者。由于颈后路术中俯卧位时间较长,容易导致呼吸道受阻;因此,在手术之前需要进行这方面的针对性训练以适应手术体位。通常情况下在开始的时候,每次持续10-30min,渐渐增加至3~4h。对于高位脊髓患者来说,还需分别准备胸、腹侧石膏床各1个,术前可以进行试卧适应,3次/d,1次/h。

3)呼吸功能训练。在颈椎病手术之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可增强肺活量,改善肺功能,对预防术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有着较大的帮助。通常可以采用的训练方法有膈腹肌式呼吸训练、人工阻力呼吸训练、有效咳嗽训练,在锻炼的过程中可以交替使用,保持肺功能处于正常状态,每次10min,3-5次/d。

4)床上大小便锻炼。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均不习惯于在床上大、小便,而术后又不允许患者即刻下地,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插入导尿管导尿。如果术前保持正确体位和翻身养成习惯,每天床上小便训练6次,每天床上大便训练2次,这样就可避免大小便不顺利造成的痛苦。

2.2 适应手术锻炼方法

1)床上肢体功能锻炼。床上肢体功能锻炼主要内容包括四肢屈伸,持重上举与手、足伸展活动;其中四肢屈伸,手、足伸展活动每天3组,每组100次;持重上举每天1h。这样既有利于术后身体功能的恢复,又可以增加心搏量提高术中对失血的适应能力。

2)气管、食管椎移锻炼。气管、食管椎移锻炼主要用于颈前路手术。因颈前路手术系经内脏鞘与血管神经鞘之间隙而抵达椎体前方,为避免术中牵拉损伤,减轻术后患者咽喉部及食管的不适感,需将内脏鞘牵向对侧方可显露椎体前方或侧前方。通常,术前应指导患者用自己的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一侧的内脏鞘和血管神经鞘间隙处,持续地向非手术侧椎移。开始时每次持续10-20min,逐渐增加至30-60min,且须将气管牵过中线,反复训练3-5d即可。

3 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功能锻炼对于提高身体机能的恢复,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以及促进后面生活中颈椎的健康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术后功能锻炼按照锻炼的时间、内容和强度可以大致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初始恢复阶段、调整适应阶段、强化训练阶段和生活常态阶段,如图2所示。

图2 颈椎病术后功能锻炼流程图

3.1 初始恢复阶段

初始恢复阶段主要是术后第一周的功能锻炼,由于颈椎手术都是全麻手术,刚刚手术之后患者的身体相当于电脑重启,整个生理机能和循环都需要逐渐的恢复。由于术后第一周患者每天的身体状况都会有较大的变化,因此这个阶段的功能锻炼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做精细化的安排。

1)手术当天。手术当天需保持正确体位,取卧位,为保护伤口术后即刻佩戴颈托。建议采用腹式呼吸,缓慢用力的深呼吸,在不引起伤口明显疼痛的前提下尽量用力完成,每小时1-2min;在三餐饭后1h使用环形按摩方式进行腹部按摩,每次30min。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翻身(以向左侧翻身为例),取仰卧位,左下肢伸直,右下肢屈曲,左手屈曲,将手放置于左侧头面部旁,右上肢、右下肢同时向左侧用力,与此同时头面部向左侧翻身,每间隔2小时一次。做握拳运动时需仰卧位,肘关节屈曲,手紧紧握拳然后再放松,每组10-20次,每天2-3组。肘关节屈伸运动取仰卧位,肘关节屈曲再伸直,每组10-20次,每天2-3组。做踝泵运动时需仰卧位,伸直膝关节,背屈踝关节,坚持3-5s钟后,再跖屈踝关节,坚持3-5s钟后放松,每组10-20次,每天2-3组。双下肢直腿抬高运动需仰卧位,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屈曲,伸直侧髋关节尽量前屈,注意膝关节保持伸直,两侧交替进行,每组10-20次,每天2-3组。足跟滑移屈膝训练需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另一侧伸直,然后放松,两侧交替运动,每组10-20次,每天2-3组。

2)术后第一天-第三天。术后第一天-第三天除了重复术后当天的功能锻炼以外,需要增加肩关节的锻炼,包括肩关节屈伸运动、肩关节外展运动和肩关节外旋运动;每组10-20次,每天2-3组。使用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缓解疼痛和心理紧张。

3)术后第三天-第七天。术后第三天-第七天在重复前面锻炼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颈部等长收缩训练,包括前屈等长收缩、后伸等长收缩、右侧屈等长收缩、左侧屈等长收缩,各种训练每组5-10次,每天2-3组。在做颈部等长收缩时,体位可先选择卧位,坐起后可选择坐位,双目平视,收腹挺胸,颈托保护;双手十指交叉,头颈位置不变,维持3-5秒钟后缓慢放松。在佩戴好颈托的情况下遵医嘱做早期下床活动,开始正确的坐起、躺下动作,开始站立及平衡训练,每次10-20min,每天3-6次;采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用对患者进行疼痛相关认知、行为、情绪管理。

3.2 调整适应阶段

术后第二周-第四周在重复第一周锻炼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耸肩环转运动,取坐位,双肩慢慢耸起,然后进行环转运动,每组10-20次,每天2-3组;桥式运动需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腰背部及臀部用力,使臀部离开床面,注意肩部不用离开地面,每组5-10次,每天2-3组;“空中”骑自行车需取仰卧位,双腿抬起,屈髋屈膝,在空中模拟骑自行车动作,每组5-10次,每天2-3组;背靠墙站立时收腹挺胸,双肩自然下垂,双眼平视前方,头颈尽量靠近墙面,每组5-10次,每天2-3组。按照医嘱做好出院指导,会谈时间约20min。

3.3 强化训练阶段

术后第四周-第八周是在调整适应阶段的基础上增加抗阻进行强化训练,增加靠墙静蹲训练,在锻炼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背部与墙之间放置一个瑜伽球,脚跟距离墙体约20cm,上身保持直立,抬头平视前方,缓慢下蹲;脚尖和膝盖均朝向正前方,且两者在一条直线上,下蹲至膝盖与脚尖平行位置即可,建议膝盖不要超过脚尖,维持3-5s钟,再缓慢直立,休息1-2min后继续。增加步行训练,每次20-30min,每天2-3次。

3.4 生活常态阶段

为了与生活常态化对接,术后第九周-第十二周需要在前面锻炼效果的基础上,继续肌力的训练和下肢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强度,每次30分钟,每天2-3次;增加全负重步行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强度,每次30-60min,每天2-3次,一周训练达到10h。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这样有利于心理的疏解和身体的恢复。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系统研究,从功能锻炼的目的、时间、内容和强度等角度,提出了颈椎病术前与术后两套功能锻炼方法;对辅助颈椎病患者的身体康复和心理平衡提供了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指导和帮助。颈椎病术前功能锻炼侧重于适应术后生活和术中身体机能两个方面的锻炼目的,颈椎病术后功能锻炼侧重于初始恢复、调整适应、强化训练和生活常态四个阶段的锻炼内容和锻炼强度。健康的颈椎为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身体保障,因此在颈椎病人手术恢复正常生活以后,仍然需要加强颈椎的康复锻炼。颈椎病康复的锻炼是对术后功能锻炼的有效延伸,对患者长期保持颈椎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容易理解和掌握且效果明显的角度,本文提供仰头望掌、旋肩舒颈、头颈相抗、左右交替、前俯后仰等5种有利于颈椎长期保持健康的锻炼方法,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去尝试和锻炼。

猜你喜欢
颈椎病下肢阶段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