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渔业经济助力昌南乡村振兴

2020-07-15 08:41陈道印
江西水产科技 2020年2期

陈道印

摘要:从南昌县(简称昌南)得天独厚的水域自然资源条件和地处省会郊县的区位优势,就该县渔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就未来如何发展特色渔业经济,助力昌南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关键词:渔业经济;生态渔业;特色水产

南昌县位于省会南昌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首府首县(简称昌南),江西省第一个百强县[7]。三面环抱南昌市主城区。距南昌市中心15公里;境内有105国道、316国道、320国道、温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京九铁路与浙赣铁路在南昌县向塘镇交汇,规划中的南昌地铁三号线直达南昌县中心,全县形成了一个公路、航空、水路、铁路、地铁等交通运输网络。

南昌县位鄱阳湖之滨,境内河沟纵横,水网密布,有着发展渔业经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全县水域总面积81.50万亩,养殖面积17.16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 12.40万亩[2];水产品产量一直是全市第一,全省前茅,是全国著的渔业重点县,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1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1.1  利用城市区位优势,催生都市特色渔业

南昌县渔业主管部门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首要任务,调整渔业产业结构,转变渔业产业发展方式,完善渔业管理制度,科学的利用现有水域资源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引导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将常规品种养殖模式向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方式转型提升。2019年全县水产品起水量达到14.51万吨[2],人均占有量138公斤水产品。2019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与去年持平。但水产品总起水量较去年同比净增4361吨,增长3.06%,其中特种水产品总量51160吨,较去年同比净增3122吨,增长6.5%。大口黑鲈、翘嘴鳜、黄颡鱼、翘嘴鲌、小龙虾等品种的养殖面积逐年递增,发展规模呈“燎原”之势。

1.2  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充分利用有限资源

南昌县是一个有着传统养鱼历史的渔业大县。为了确保南昌县渔业可持续发展,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全县制定了三个水产养殖水域功能区[1];即禁养区、限养殖区和养殖区,按规划要求,借力位区优势,南昌县积极引导鼓励渔农在宜养区发展渔业经济。采取公司十农户、组建合作社抱团取暖、兴办渔业休闲农庄[6]、渔业家庭农场等多种方式,到迄今为,全县以发展渔业为主业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6家;渔业合作社203家,渔业家庭农场687家,休闲家庭农场59家;打造了一批渔业休闲品牌,仅2019年南昌县就创建了南昌市五星级农家乐(渔业)6家,占全市农业农家乐的37.5%,南昌市农业休闲精品园25家,其中我县渔业精品园3家;在全省创建十佳休闲农庄过程中,南昌县杨帆休闲农庄名列全省十佳之首。

1.3  扶持龙头企业崛起,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扶持产业龙头,是南昌县的一大特色,在确保产业有足够的造血功能的同时,我们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一大批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例如蒋巷镇的南昌市鄱阳湖农牧渔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现有总资产达1.7896亿元,年营业收入1.1亿元以上,年实现水产加工3万吨。创建了“鄱湖”和“鄱湖骄子”两个省级著名商标品牌,成为江西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行业中一张靓丽的名片。系我省渔业养殖领域第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18年,公司创建了 “院士工作站”。是全省水产行业首家资产清晰、产业链全、科技力量最强的渔业领头企业。又如泾口乡的南昌风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租赁流转等方式承包了小莲村858户农户的东岗湖低洼农田1600亩。2018年,公司投资了2000万元,对1200亩低洼农田进行了平整改造,发展稻鱼、稻虾、稻鳖综合种养。开通物联网管理[5]、实现网络销售等。

加强财政政策引导作用,不断宣传和优化“财政惠农贷”业务,加大对经营主体的资金扶持, 2019年,全县水产业办理“财政惠农贷”超过166户,资金总额近亿元。

2  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2.1  投资资本收益率低,影响社会资本下沉

由于受渔业生产周期长以及易受自然灾害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渔业相关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且波动性较大,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渔业投资的资本收益率整体不高,制约了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3]。其次是渔业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领域与薄弱环节,涉渔领域投资环境尚存着较大改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本进入涉渔领域。此外,受我国农业保险不发达等因素制约,社会资本也存在“不愿投入”的现象。

2.2  渔业基础设施薄弱,支持发展后劲不足

南昌县现有的养殖池塘有相当一部分还是 20 世纪70~80年代修建的,水面承包期大部分都是几年一投标,由于承包期短,养殖户不愿下大力气对基础设施进行投入改造。導致年久失修,淤积严重,进排水不畅,养殖产出潜能下降。

2.3  产品市场拓展乏力,水产品牌建设滞后

南昌县本地自产优势水产品种还不够多,水产品品牌建设尚在起步阶段,无公害、绿色、有机为标准的水产品品牌较少,创建省、市名牌水产品的力度不大,没有很好的市场化运作“鄱阳湖”地理标志,本县水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的知名度还不高。当下,南昌县还是以草鱼为主体的一些常规养殖品种占比较大,缺乏市场竟争力,导致增产不增收。

2.4  渔业生态环境制约,导致发展空间萎缩

南昌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早在2005年就编制了《南昌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年又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养殖水域功能区域范围,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1],并依法落实管控措施。尤其是随着南昌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空间萎缩,促进渔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

2.5  缺乏龙头企业引领,行业抗风险能力弱

水产业经营分散、具有技術开发和技术消化能力的龙头企业少。水产养殖生产大多数为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从业主体大多数处于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弱势地位,抗风险能力不强,难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6]的格局。如何将分散经营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3  对渔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拓宽涉农融资渠道,破除渔业融资难题

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政府应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尽快完善农村金融、保险等服务体系,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农业保险体系,推动相关服务网络进一步下沉,缓解渔业经营主体融资及涉农投保等相关方面的难题[3];积极探索涉农领域相关项目合理回报机制,增强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通过适当的资本配置,充分挖掘涉农项目的商业价值;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探索财政奖补机制[3],对长期支持乡村振兴的社会资本给予财政支持、贴息政策和项目配套资金投入,要拓宽融资渠道,真正形成吸引社会资本持续投入的政策体系。改善渔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提升单位面积整体产能。

结合特色小镇、旅游景点、休闲渔业等资源打包[6]、提供土地使用权等,充分挖掘涉渔项目的商业价值,提高项目回报率。消除社会资本“怕投入”的顾虑。破除资本下乡的痛点、难点,着力引导社会资本的“源头活水”流向渔业等涉农相关领域。

3.2  发展特色生态渔业,推动水产品质量提升

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现代渔业示范基地,开展稻鱼、藕鱼、稻虾、鱼鳖健康套养模式示范创建,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养殖尾水治理、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等五大行动,实施疫苗免疫、生态防控、水质调控等技术措施,着力推动水产品产量、质量双提升。

3.3  特色水产品创品牌,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保护和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控制养殖规模、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行业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实现全县水产养殖规模适度发展,优化养殖品种上档次。发展鳜鱼、鲈鱼、黄颡鱼、鲟鱼、虾蟹等名特优新品种,促进品质和效益稳中有升。提高全县水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培植一批有实力的渔业骨干企业,打造一批象“鄱湖渔业”、等在全省内外有影响的水产品牌;积极引进水产品加工企业和鼓励本地加工企业的兴起相结合,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上的倾斜,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3.4  整合休闲渔业资源,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休闲渔业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员的岗位转换和传统养殖方式的转型,促进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渔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渔区发展休闲渔业给渔区的渔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可以解决一部分农村人口的就业和经济来源问题。因此,建议县乡(镇)村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时应根据自身情况,找出适合南昌县发展特色渔业的定位和渔业发展的模式。借力南昌县地处省会郊区的有利区位优势,结合渔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制定整体化和特色化规划,发展特色渔业、休闲渔业等。深度挖掘自身渔业资源,形成独特的渔业品牌,形成专业化、创新化和品牌化的发展格局。打造以生态养殖为依托,旅游观光、休闲垂钓、餐饮服务为一体的渔业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区[4],带动周边乡村餐饮业、住宿业、商贸业等旅游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南昌县人民政府,南昌县养殖水域滩涂规[M]. 2018,07.

[2]南昌县人才办,南昌县科协,南昌县农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 2020.05.

[3]吕庆喆,撬动社会资本 助力乡村振兴[N].经济日报,2019.08.23.

[4]张胜宇,新时代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养鱼,2020(01):1-2;2020(02):2-3.

[5]臧运存,解长玉,臧其运等.诸城市休闲渔业项目开发对接网上智能管理系统初探[J].乡村科技,2020(05):119-120.

[6]潭伯乐,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江西日报[N]. 2019-09-05.

[7]胡雪萍,万能,南昌县跃居“全国百强”第25位[N]. 南昌日报,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