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健康养殖技术

2020-07-15 08:41毕晓敏梁云安姚雪琳薛飞李毅吕云花
江西水产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健康养殖技术

毕晓敏 梁云安 姚雪琳 薛飞 李毅吕云花

摘要:介绍了双江自治县虹鳟鱼健康养殖的鱼池准备、苗种放养、饵料投喂、水质调控等技术,总结了日常管理和鱼病防治措施,对虹鳟鱼健康养殖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虹鳟鱼;健康;养殖;技术

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属鲑形目,鲑科,是世界上广泛养殖的重要冷水性鱼,原产于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岸,主要生活在低温淡水中,对养殖水域的水质要求较高。虹鳟鱼的肉质十分的细腻且味道鲜美,刺少肉多的特征十分适合我国国民的口味,又因其营养价值高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早在1959年,虹鳟鱼甚至作为朝鲜国礼赠送给周总理而传入我国,自此名声大涨,全国的虹鳟专业养殖场大多分布在北京、黑龙江、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陕西等地,云南省虹鳟鱼类养殖重点区域为滇东北和滇西北冷流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而位于滇西南的临沧市双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这里干湿季分明,水资源丰富,共有小一二型、中型水库30座,澜沧江水系大小河流106条,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充足的水利资源为虹鳟鱼养殖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发展鳟鱼养殖前景广阔。2019年双江自治县入选第五批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有双江现代生态虹鳟鱼养殖示范基地,其虹鳟鱼健康养殖技术也日趋成熟。

1  鱼池准备

1.1  场地选择

为了更好的满足虹鳟鱼生长,在养殖场地的选择上,需要做一些调查,同时注重在有限条件内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水源作为场地选择的首要条件之一,水量、周年水温变化以及水质条件等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双江现代生态虹鳟鱼养殖示范基地以无污染的南等水库坝下渗水作为养殖虹鳟鱼的用水,其弱碱性的水质和常年水温不高于22℃,能够为鳟鱼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重要的是溶氧丰富。

1.2  鱼池建造

养殖场内设有仔鱼池、鱼苗池、鱼种池、成鱼池、亲鱼池和后备亲鱼池等能够适应虹鳟鱼生长的不同阶段。鱼池为混凝土结构,每排鱼池有一定的落差,以有利于自然流水。鱼池为长方形,长宽比为 5~8∶1,进水口、排水口和排污口是每个独立鱼池所必须有的。为了防止逃鱼在进水、排水口处设置拦鱼栅,拦鱼栅的间距根据鱼体的大小来设定。

2  苗种放养

2.1  规格

选择体质比较健壮的鱼种放养,规格要相对整齐,一般以100~150 g/尾的鱼种为宜。

2.2  放养量

鱼种的放养量需要结合养殖过程中的注水量、池水交换率和饲养水平而定。一般来说以放养50~100尾/m2为宜。

2.3  放养前的准备

为了减少鱼种养殖过程中出现生病死亡的情况,对放养池进行消毒是放养前必不可少的步骤。我们选择用生石灰按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100g的标准,以1∶10的比例用清水将生石灰全部溶化后进行全池泼洒,鱼池消毒后,视实际情况在4~6天后注入新水。

2.4  放养方法

放养之前确定好鱼种入池前的储运水体温度与放养池的水温温差不超过3℃ 。放养鱼种时,动作要轻、要快。将储运鱼种的器具缓塘沉入水面以下,让鱼种自由游走。

3  饵料投喂

3.1  饵料要求

虹鳟鱼对饵料的要求十分严格,饵料营养全面是必不可少的。蛋白质的需求量为40%~45%,粗蛋白含量幼鱼在45%左右,成鱼不低于40%。除此之外,饵料中还要有较高的脂肪含量,粗脂肪为6%~16%,粗纤维为2%~5%,灰分5%~13%,水分8%~12%,还应注意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饵料的制作可利用我们比较常见的动物性食材如动物内脏、猪血、蚕蛹、蚯蚓等与豆饼、麦粉、玉米、糠麸、蔬菜等在不同阶段按不同比例混合加工成颗粒饵料进行投喂,苗种阶段动物饵料可占60%左右,成鱼50%左右,亲鱼40%左右;在这个过程中严禁使用霉变的食物进行饵料制作,以免对虹鳟鱼的生长造成危害。

3.2  投喂

投喂要定时,投喂次数要适宜。鱼苗阶段日投喂4~3次,鱼种阶段3~2次,成鱼和亲鱼2次。日投喂2次,最好在上午9时~10时,下午16时~17时;日投喂3次,在上午8时~9时,中午12时~13时,下午17时~18时;日投喂4次,可在8时~18时之间,均匀设置4次投喂。投喂时要注意投饲速度,要耐心细致。

4  水质调控

虹鳟养殖对于水质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除了要求溶解氧高之外,还需要有微流水的水体环境。水色要清净透明,色度一般低于30度,水中悬浮物应小于15 mg/L。溶氧量一般要求在6 mg/L以上,当溶氧量不达标时要适时开增氧机增氧。溶氧达9 mg/L时虹鳟生长较快,低于4.3 mg/L,鱼鳃长时间外张,随即会出现死亡,低于3 mg/L时则会大批死亡。水中的化学物质,应符合渔业用水国家标准。水温全年变化在 12℃~22℃之间,最适水温为 16℃~18℃。pH值5.5~9.2,最适pH值为 7~7.5,养殖过程中应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池水交换率在2次/h以上,流速保持0.02~0.16 m/s。

5  日常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坚持勤巡塘、勤观察。做好防逃、防盗,早晚巡塘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虹鳟鱼的健康养殖,需要记录养殖水温、水量、溶解氧、投饵量等,池鱼活动和进食量也是需要重点观察的。夏季高温季节对于虹鳟鱼生长并不友好,注意测水温(不超过22℃)、溶解氧(不低于5 mg/L)、总氨氮低于0.2 mg/L,亚硝态氮低于0.1 mg/L。一旦鱼池中开始变脏应及时进行清理,为了确保进、排水的通畅需坚持每天清污1次。

6  鱼病防治

为了提高鱼的成活率和增加经济效益,需要提前预防鱼病。我们之所以对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较为困难,是因为鱼栖息在水中,不易观察。所以鱼病的防治在虹鳟鱼养殖过程中十分重要,要坚持“早预防,早治疗”的原则,主要措施有:①放养鱼种时需要注意鱼种的活泼程度,体质健壮、抗病能力强的优良鱼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购买鱼种时选择诚信卖家以避免购进带病鱼种,病死鱼及时隔离或全部销毁处理。②鱼体消毒是鱼种放养前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用3%~5%食盐溶液浸泡后再放入池中,发病季节,用生石灰定期泼洒撒能够对水体消毒,并可适时投喂药饵进行预防。③使用国家准批的合格渔药。禁用渔药和无证无文号渔药是绝对不能使用的,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应避免危害人类健康和破坏水域生态。④科学的检测是处理鱼病的重要措施。找出病因之后需要对鱼进行合理用药,避免盲目使用药物、滥用药物。⑤制定合理的休药期。确保上市水产品药物残留量符合国家渔药残留限量标准。不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和不在水体中泼洒抗生素。⑥随时观察鱼的采食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处理。做好日志,记录每日水温、投饲量和投喂次数,死鱼数量和死鱼解剖情况,还应记录用药量和施药方法等。

7  小结

随着渔业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不断追求,渔业健康养殖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发展和推广渔业健康养殖技术也变得尤为重要。从养殖设施 、苗种培育、放养密度、水质处理、饵料质量、药物使用到养殖管理,每一步都需要采用合理科学的养殖手段,从而获得质量好、产量高、对环境无污染的产品,使经济、社会、生态产生综合效益,并能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

寿命长,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是虹鳟鱼的优势特点,这也是易于人工饲养的重要原因,经过长期的健康养殖实践,虹鳟鱼已能够在双江自治县养殖生产。2019年,双江自治县经过国家农业农村部的考核验收,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县的创建为双江自治县虹鳟鱼健康养殖提供了保障。在未来的养殖过程中吸取以前的教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开发利用水域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保护生态平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渔业资源,双江自治县虹鳟鱼健康养殖一定能够实现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祥栋.虹鳟流水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7(6):8-9.

[2]郑万明.虹鳟鱼小水面养殖技术[J].黑龙江水产,2016(6):10-11.

[3]刘山東.虹鳟鱼运输中的质量安全防控[J].甘肃畜牧兽医,2018(8):39-40.

[4]杨树国,万虎,陈斐,葛崇友.云南鳟鱼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J].中国水产,2019(11):33-35.

[5]陈程,宛洪权,冯国君,刘春兰.关于水产健康养殖病害防治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水产,2019(6):10+24.

[6]唐黎标.水产高效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019(22):38-40.

猜你喜欢
健康养殖技术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种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