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研究

2020-07-16 13:05扈俊华胡承啸李玲玲闫德祺柴超张晓娜王凤仙高玉松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卡压骨瓣小脑

扈俊华 胡承啸 李玲玲 闫德祺 柴超 张晓娜 王凤仙 高玉松△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 1)神经外科 2)血液内分泌科 驻马店 463000

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神经外科急危重症之一,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致死、致残率高[1],如何控制颅内高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去大骨瓣减压术是创伤性重型、特重型TBI患者的重要救治手段[2],小脑幕切开可使脑组织避免幕缘卡压,并可松解已经卡压的脑组织,利于患者脑功能恢复。选取我院2017-01—2019-10间收治的84例重型、特重型TBI患者,分别实施去骨瓣减压和去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术治疗,现对疗效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18~60周岁。(2)颅脑外伤史。(3)伤后6 h内入院。(4)符合颅脑损伤的分型标准[3]。GCS评分:3~8分,伤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脑组织挫裂伤(局限或广泛)、出血(脑内和/或硬膜下和/或硬膜外,单发或多发),具有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5)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伤前存在影响生存期的疾病。(2)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的严重损伤。(3)严重基础疾病。(4)单纯小脑幕下脑组织损伤。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观察组(去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术组)和对照组(仅大骨瓣减压术),2组患者如需清除血肿,均按照常规清除。观察组:男30例,女12例;平均42.16岁。车祸伤30例,意外摔伤、坠落伤、打击伤、爆震伤各3例。GCS 3~5分10例,6~8分32例。单侧瞳孔散大15例,双侧瞳孔散大11例。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平均44.31岁。车祸伤31例,意外摔伤、坠落伤、打击伤各3例,爆震伤2例。GCS 3~5分12例,6~8分30例。单侧瞳孔散大16例,双侧瞳孔散大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患者入院后迅速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和专科检查,紧急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对照组:平卧位,术区垫肩,头偏向对侧。由颧弓上方耳屏前1 cm,沿耳廓上方向后上绕过顶结节至中线发迹处切口,注意保护颞浅动脉。在颞顶部骨孔向骨窗边缘内1 cm颅骨板下的硬膜下放置颅内压监测探头(美国强生公司),记录颅内压。分离皮瓣,去骨瓣大小12 cm×15 cm,下方咬至颧弓水平。剪开硬膜,清除血肿,人工硬脑膜减张缝合。硬膜下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头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暴露小脑幕裂孔边缘,由内向外切开小脑幕2~3 cm,释放卡压脑组织,打开环池,释放脑脊液。其余步骤不变。术中出现脑膨出影响关颅时,可行脑非功能区组织切除内减压术[4]。2组术后均行镇静、镇痛处理,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抗血管痉挛、抗感染、营养神经、预防癫痫等综合药物治疗。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1.3观察指标(1)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第1、3、7天的颅内压(每隔2 h测1次,取平均值)。(2)术前及术后第1、3、7天的 GCS评分及伤后3个月GOS预后评分。(3)术后并发症。

2 结果

2.1不同时点的颅内压2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颅内压值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第7天2组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第1、3天,观察组的颅内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不同时点颅内压比较(kPa)

注:1.与术前颅内压值比较,*P<0.05;2.与对照组颅内压比较,#P<0.05

2.2GCS评分及3个月GOS评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3、7天 GC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观察组的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伤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GCS评分比较

注:1.与术前颅内压相比,*P<0.05;2.与对照组颅内压相比,#P<0.05

表3 2组患者伤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n(%)]

2.3并发症观察组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n(%)]

3 讨论

去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特重型TBI患者的重要手段,可快速去除血肿及坏死脑组织对正常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5-7]。但仍存在不足:(1)对存在幕缘卡压脑组织难以做到主动复位。(2)对术后脑组织肿胀或再出血的脑组织易造成嵌入幕缘的直接卡压。(3)内侧幕缘周围血管的可移动度受限,容易造成血管的压迫性狭窄或闭塞。

本研究中,术后即刻和第1、3天,2组组内的颅内压无显著差异,而术后第7天颅内压明显降低,这与颅脑损伤脑组织水肿曲线相一致。观察组术后即刻和第1、3天的颅内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证明去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技术的良好效果。2组术后第7天的颅内压无显著差异,说明随着水肿的减退,两种方式的颅内压值趋向一致,这也达到了我们此项对比研究的目的,即减轻急性期的颅内压力。此外,2组患者的术后GCS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脑梗死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伤后3个月GOS评分也显示,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较对照组高。

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脑幕切开术[8-9],可解决卡压脑组织主动复位问题。由于内侧幕缘切开,可避免再次出现卡压,也可以给幕缘周围血管更大活动空间,避免术后出现脑缺血。幕缘内侧面切开后可以打开环池,利于脑脊液循环,利于患者恢复。我们切开的范围小,不会导致大脑、小脑的过度移位,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性。但要注意,患者术中出现脑膨出的可能性大,可采用控制性减压技术逐步释放压力,并要求操作快速、精确。

综上所述,对重型、特重型TBI患者行去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术,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有利于加快患者的脑功能恢复,疗效良好。

猜你喜欢
卡压骨瓣小脑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高频超声在上肢周围神经卡压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
双胞胎在这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