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改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不良情绪及术后疼痛的效果

2020-07-16 13:06王小勤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规范化

王小勤

河南舞阳县人民医院骨伤科 舞阳 462400

术后疼痛是术后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之一,常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一系列病理性及心理性的变化,严重影响其术后的康复进程[1]。基于此,我们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并与同期开展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12—2019-08间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术前明确诊断且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指征。(2)均为单侧病变且为初次接受手术者。(3)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血液病。(2)恶性肿瘤。(3)有乙醇、阿片类药物及毒品依赖史。(4)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类疾病。(5)随访资料不全。本次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60~76岁,平均66.80岁。观察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60~77岁,平均67.29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2组术后均予以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联合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

1.2.1 常规护理 术后双下肢中间放置梯形枕,保持髋关节外展中立位。术区敷料应干燥清洁。遵医嘱手术当天予以帕瑞昔布钠(特耐)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输入预防性镇痛;术区定期换药,避免切口感染。严密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情况[3]。做好饮食、功能锻炼等其他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 (1)成立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小组:成立由手术医生、麻醉或疼痛医生及护理人员组成的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小组。定期邀请专家向小组成员进行疼痛管理培训,提高其疼痛管理能力。针对患者病情及疼痛原因做好合理分析与总结,制定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方案。其中责任医生根据疼痛程度评分规范化制定镇痛方案。护士长对疼痛管理护士实施监管及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后及时督促改进,提高护理工作的成效性。(2)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措施:①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共同通过关怀、安慰,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强其康复的信心[2]。引导患者表达疼痛的感受,教会其学会正确评估VAS评分的方法。术后1~5 d内每天准确对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在专用表上,评估内容包括疼痛类型、发生时间、发生部位、VAS评分、持续时间、对睡眠的影响等。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对应的干预方案。②根据VAS评分实施针对性镇痛措施。对1~3分的患者,医护人员可通过转移疼痛注意力方法(如玩游戏、看书、听音乐等),以及采取局部冷敷或舒适体位等方式缓解疼痛。对患者疼痛程度评定1次/d,直至VAS评分为0 分。对4~6分的患者,遵医嘱给予乙酰氨基酚类等止痛药。对患者疼痛程度评定改为2次/d。当VAS评分≤3时,改为1次/d,直至达到0 分时[5]。对VAS评分≥6分的患者,遵医嘱采用口服、肌内注射、静脉用药镇痛。口服用药1 h、肌内注射30 min、静脉用药15 min 后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定。此后1次/3 h,当VAS评分≤3时,改为1次/d,直至达到0分[4]。

1.3观察指标(1)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不良情绪。(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24 h、48 h、72 h的静息和运动疼痛程度。(3)应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术后4周和8周时髋关节功能。

2 结果

2.1SAS、SDS评分2组患者干预前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DS、SA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比较分)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2.2VAS评分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各时点的VAS评分比较分)

注:组间比较,△P<0.05

2.3Harris评分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及4周时的Harris评分分别为(67.24±5.37)分和(71.60±4.26)分;观察组术后2周及4周时Harris评分分别为(72.68±5.83)分和(77.64±6.40)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体会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疼痛应激反应明显,患者精神压力大,不良情绪多,早期康复功能锻炼配合度低。不利于患肢肌力及关节康复训练的早期开展,对患肢功能的良好恢复造成不利影响[5]。由于接受该手术的患者以老年人群居多,故对术后疼痛管理要求更高。

规范疼痛护理管理是指通过全面科学的干预措施减轻患者术后躯体疼痛感,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力,增强战胜疼痛信心和康复锻炼积极性的干预模式[6]。我们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通过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小组制定的针对性方案施护,提高了患者的认知度和疼痛干预的效果,有效降低了不良刺激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患者术后疼痛感得到明显缓解,锻炼依从性及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规范化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