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对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0-07-16 13:06程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凝肺癌肿瘤

程丹

河南西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西华 466600

小细胞肺癌主要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约占全部肺癌的14%,恶性程度及病死率较高[1-2]。仅Ⅰ、Ⅱ期患者适宜手术治疗,虽其对化疗、放疗的敏感性和初治的缓解率较高,但极易出现耐药,复发率较高,预后不理想[3-4]。有研究表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等凝血功能指标与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关联[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对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01—2017-01间于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且接受手术治疗并完成3 a随访的12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经CT等影像学检查和术前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Ⅰ、Ⅱ期小细胞肺癌。(2)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均完善。排除标准:(1)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及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2)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全身性严重感染,以及近两周内接受过抗凝、止血等药物治疗。将存活的7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40例,女32例;年龄41~82岁,平均65.48岁。将52例死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42~82岁,平均65.53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术前清晨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血浆。采用76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D-D水平,采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APTT、PT、FIB水平。

2 结果

2.1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的D-D、FIB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T、APTT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2一般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经一般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得到回归方程:Y=0.471+0.002X1-0.339X2+0.204X3-0.017X4。结果显示,D-D、FIB、PT、APTT可对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预后产生影响(P<0.05)。各主要系数见表2。

表2 APTT、PT、FIB、D-D水平对小细胞肺癌预后情况影响的一般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小细胞肺癌属未分化癌,依据不同病理类型分为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和复合燕麦细胞型。与吸烟、环境污染、年龄、遗传及营养状况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6]。

对于Ⅰ、Ⅱ期患者可给予手术治疗,由于小细胞肺癌对放疗、化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故作为术后的常规辅助治疗,对改善预后效果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血液高凝状态在小细胞肺癌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角色。大多数小细胞肺癌患者因肿瘤细胞会分泌癌促凝素等促凝物质,可激活凝血因子X和XI;同时炎症反应、肿瘤血管特点等也会激活凝血系统。最终造成血液高凝状态[7-8]。APTT、PT、FIB、D-D等为临床通常采用的凝血功能指标。FIB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可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起到阻碍作用,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发育;作为肿瘤细胞黏附分子的配子,亦可促进肿瘤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结合,促使肿瘤发生浸润或转移。D-D可反映机体血液高凝状态和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状态。APTT 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PT是对外源性凝血系统活性进行反馈的重要指标之一。当上述指标水平出现异常时,可导致高凝状态,促使动静脉血栓形成,加重内皮细胞的损伤,进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起到刺激作用,使肿瘤进展速度加快而影响患者的预后[9]。

本研究结果显示,存活患者的D-D、FIB水平均较死亡患者低,PT、APTT水平较死亡患者高;经一般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FIB、PT、APTT可对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综上所述,凝血功能可影响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预后,临床应作为常规检查并给予针对性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高凝肺癌肿瘤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廖美琳:肿瘤治疗没有百分百
北京肿瘤防治联盟(BJCA)
滚蛋吧!肿瘤君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