瘗旅悲歌

2020-07-16 18:29靳超
美文 2020年14期
关键词:龙场毒气官吏

靳超

疫情的冬日渐褪寒意,春夏的暖阳正值盛情。在这个不寻常的2020,我们看到了最美的逆行,我们生发了强韧的意志,我们感受了情感的温度,我们也拥有了那份真挚的希望!对待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着一颗乐观之心去珍惜;对待生命,我们也应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拥抱他人,审视自己。

一、瘗旅之悲歌

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孔子持有“存而不论”的态度。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对待生死的问题上,可谓给出了十分明确的态度:敬畏生命!

故事发生在正德四年的秋天。王守仁被贬龙场驿丞,在瘴疠毒气的恶劣环境下顽强地生存着。在一个阴雨绵绵、天色阴暗的一天,王阳明从篱笆的缝隙中看到了一个从京城来的官吏,他带着一儿一仆前去赴任,途径龙场,投宿在当地的苗族人家中。到了第二天将近中午的时候,有人来告诉他,有个老人死在了蜈蚣坡下,旁边有两个人哭得很是悲痛。王阳明一下子反应过来:一定是昨天那个官吏死去了。傍晚时分,又有人来说:“坡下有两个死人,有一个人坐在旁边哭泣。”阳明推断是官吏的儿子也死了。到了第三天,王阳明又从他人的口中得知:“看见蜈蚣坡下堆积着三具尸体。”原来他的仆人也死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悲伤的事情!

王阳明眼见此情此景,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之情——那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情!远在他乡,曝尸荒野,无人收殓,生命终结之时怎能如此地痛失尊严!于是他带着两个童仆,扛着铁锹和簸箕,一连走了二十多里山路去埋葬这些原本与他无关的人。

二、同是天涯沦落人

在王守仁的心中,官吏的死何尝不是千万个客死他乡之人的真实写照呢?而王阳明也是其中的一个。古人不轻易离开家乡,外出做官也绝不会超过千里,而王阳明因直言上疏“逆瑾”而被贬谪到贵州龙场做驿丞小官,这是何等的无可奈何!龙场的瘴疠毒气只是在侵袭着他的身体,更深的痛苦是来自于内心的压抑与折磨。在王阳明看来,死去的官吏又何尝不是自己!他与官吏三人一样,冒着风霜寒露,在曲折的山路上走走停停,翻山越岭,途中饥渴难耐,身心俱疲,又要忍受着瘴疠毒气的侵袭,内心所压抑着的愁苦烦闷深深地郁结在心中!

于是,阳明给官吏做了一首歌诗,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龙场这样的荒野之地,连绵的山峰与天相接啊,连飞鸟也不能通过。羁泊他乡的游子怀念故土啊,辨不清西和东。辨不清东和西呀,只有天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他乡异地啊,也是环抱在四海之中。达观的人四海为家啊,不一定非要有固定的住处。魂啊,魂啊,不要伤心悲痛!

三、真诚之心——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

生命的长短本身是不可预料的,生死的问题也是一个无解的答案。可是,我们对待生命理应有着自己独特的态度——真诚!

何谓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生命呢?“诚意”也是阳明心学的一个重要精神。以生命为例,人是具有灵性的动物,而后期外界所赋予的名字、官职、称谓、地位等均为性灵之外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抛开身外的名字、官职、称谓、地位等一切的东西,我们的性灵与生命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以此为起点出发,我们对待每个生命都应当尊重,更应当敬畏,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感同身受”,才能够在他人的身上寄托“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思。而我们对于内心的悲愤、欢欣、失意、痛苦的表达也才能够真正地被他人所理解,所接受。

清代林云铭曾这样评价《瘗旅文》:“掩骼埋胔,原是仁人之事,然其情未必悲哀若此。此因有同病相怜之意,未知将来自己必归中土与否,触景伤情,虽悲吏目却是自悲也。及转出歌来,仍以己之或死或归两意生发,词似旷远,而意实悲怆,所谓长歌可以当哭也。余读先生全集,多见道之言,且行文自成一家,不傍他人墻壁,真一代作手矣。”尽管瘗旅是一件施行仁义之事,而若只是普通的瘗人之事,其情感根本不会如此地深沉。正因为王阳明把内心的“真诚”发挥到了极致之地,才有了真正的同病相怜与感同身受。因此,阳明瘗旅实则瘗自己,长歌当哭也不仅仅在悲叹吏目一家,更是在哀叹自己怅惘的命运。也正是在这样的严酷环境下,王阳明绝处逢生,悟出了“心即理”的伟大思想!

猜你喜欢
龙场毒气官吏
美一州要用“纳粹毒气”处决死囚
王阳明在精神层面上对禅学超越境界的融会
聪明的官吏
毒气
一钱斩吏
生活中究竟有多少致癌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
威宁小黄姜带富一方
从历史文献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