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CA1 CA125 AFP阳性表达情况在不同病理因素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比较

2020-07-17 11:30李绪清沈孟荣
安徽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肌层阳性率内膜

薛 琪 李绪清 沈孟荣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一种上皮性恶性肿瘤,与卵巢癌和乳腺癌一起为女性临床上最常见的三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据研究[1]报告,我国每年约5万例新发EC患者,死亡比例高达36%。目前关于EC的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假说,且其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受多重因素(如肥胖、高血压、吸烟、饮酒等)影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预后情况亦不乐观。因此,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意义重大。乳腺癌基因-1(breast cancer gene-1,BRCA-1)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其与包括EC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存在关联,且其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125,CA125)是来源于胚胎发育期的体腔上皮细胞,在输卵管癌、宫颈癌、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水平升高,目前广泛用于消化、生殖等多种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检测[2]。联合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 AFP)的检测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3]。目前,3指标联合检测对EC诊断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拟对比分析BRCA1、CA125和AFP的阳性率在EC患者和子宫内膜正常的患者间的不同,同时探讨其在不同病理因素EC患者间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E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为EC组,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腺癌[4]。患者年龄为34~69岁,平均(47.45±8.11)岁,初潮年龄(12.50±2.25)岁,妊娠次数(3.25±0.85)次,分娩次数(1.85±0.65)次。并选择同时期在本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6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子宫内膜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年龄35~69岁,平均(45.72±7.46)岁,初潮年龄(11.15±3.24)岁,妊娠次数(3.85±0.69)次,分娩次数(1.65±0.46)次。两组患者年龄、初潮年龄、妊娠次数、分娩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病理学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的确诊患者;患者无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史;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排除标准:存在意识及表达障碍者;合并严重心肝肺疾病者。

1.2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BRCA1、CA125、AFP的阳性表达率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EC组患者此3个指标在不同组织分化、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患者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

1.3 结果判定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阅片,染色结果由2位病理科医师独立判定,进行阳性细胞比例评分和染色强度评分,判定标准[5]:阴性(-),视野中未出现黄色或棕色颗粒;弱阳性(+),视野中出现黄色或棕色颗粒,比例低于1/10;中阳性(++):视野中出现黄色或棕色颗粒,比例低于1/2;强阳性(+++):视野中出现棕色或棕褐色颗粒,比例超过1/2。阳性率为弱阳性以上评分例数与总例数之比。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BRCA1、CA125和AFP阳性率比较 EC组BRCA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CA125、AF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子宫内膜组织BRCA1、CA125和AFP阳性率比较[例(%)]

2.2 不同病理因素EC患者BRCA1、CA125和AFP阳性率比较 EC患者BRCA1阳性率在病理学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三项病理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患者CA125阳性率在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深度两项病理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患者AFP阳性率在病理学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理因素EC患者BRCA1、CA125和AFP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EC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然而由于其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较强等特点,手术切除并不能完全根治,复发率仍较高[6],且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种因素如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等在E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周敏巧等[7]、刘毅[8]的研究联合检测了多种肿瘤标志物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及妇科肿瘤的阳性检出率,如联合检测血清CA125、AFP和癌胚抗原,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探讨与EC发生发展相关的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情况,对多指标联合检测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EC组BRCA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EC患者BRCA1阳性率在病理学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三项病理因素间差异显著(P<0.05),这可能与细胞恶化存在关系,该结果与国内外多数学者观点一致。目前研究认为EC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由多个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BRCA1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同时也是重要的磷酸化蛋白,广泛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如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节、RNA转录调控等,对于基因组保持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旦缺失则可能引起细胞恶化。本研究结果与Eoh等[9]研究一致,其原因可能是BRCA1 基因低表达或缺失,导致基因表达产物变化,可使抑制肿瘤作用降低或丧失,从而导致肿瘤发生。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EC组CA125、AF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EC患者CA125阳性率在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深度两项病理因素间差异显著(P<0.05)。这与陈珏等[10]研究结论相似,表明CA125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等存在密切关系。目前有关CA125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清学上,CA125主要在胸腹膜、子宫等体腔上皮中表达,在卵巢癌等患者的血清中呈高表达,而在正常分化的组织中基本不表达,已经成为卵巢癌术前检测的常用临床指标[11]。AFP主要在胎儿肝脏产生,且在出生后不久会逐渐降低到成人水平,当血清含量水平升高时,提示可能存在原发性肝癌,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医疗机构将AFP作为临床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普查的常规项目[12]。在除肝癌外的其他恶性肿瘤中AFP的阳性率并不高,本研究结果表明,EC患者AFP阳性率在病理学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纳入样本量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 EC患者BRCA1、CA125、AFP阳性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正常患者不同,其BRCA1、CA125阳性率在不同病理因素间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除样本量少外,也存在一定的混杂因素影响,后续实验可在体外细胞层面研究三个指标与EC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

猜你喜欢
肌层阳性率内膜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经腹彩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子宫内膜病变超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