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疫情中低龄幼儿的生涯教育

2020-07-17 03:28易家长学校
中华家教 2020年6期
关键词:主治医生轩轩角色扮演

易家长学校

2020年3月7日

听轩轩妈妈说,轩轩最近越来越爱玩“扮演医生”的游戏。一会儿说家里是医院的“病毒科”,自己是医生,正在研究打败病毒的药物;一会儿说家里是医院的“口腔科”,要给全家人检查有没有蛀牙。大家都得装得头痛、牙痛来配合他“演出”。直到轩轩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张心电图,问妈妈这些折线是什么,轩轩妈妈就给他讲了什么是心电图,以及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并观看了视频。紧接着家庭医院里立刻有了“心脏科”,轩轩还照着视频里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消毒双手,拉好帘子,用小贴画当贴片,启动机器……然后认认真真地看“结果”,当“结果”不好时小眉头都皱在了一起。

为了照顾病人,“主治医生”轩轩还和妈妈约定“轮班”,前半夜轩轩医生照顾“病人”,后半夜由妈妈医生来照顾。结果还没出十分钟,“主治医生”就扛不住睡着了,睡眼蒙胧中还嘟囔着:“妈妈,你说咱们医生多不容易啊,给病人治病都睡不好觉…”

轩轩妈妈一边讲,我们一边哈哈大笑。忍不住为轩轩的创意点赞,也为他的认真投入而感动。别看孩子小小年纪,其实他什么都懂,在这场战“疫”中,经历与体验就是最好的学习。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也许这段经历,可以给孩子们心里留下更多有意义的东西。

边老师点评

从小对孩子进行职业教育、生涯教育非常重要。疫情期间,医生、护士、警察、老师、科研人员、社区工作者、快递小哥等不同职业的人群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抗击新冠病毒做着自己的贡献。在这个特殊时期,是对孩子进行职业理想教育的良好契机。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职业教育,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与年龄较大的孩子相比,低年龄段的孩子,例如日记中的轩轩——一个还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对于职业理想、职业价值等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只能通过亲自模仿、體验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了解医生这一职业。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角色扮演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职业理想教育方式,日记中轩轩妈妈的教育方式值得肯定。

家长们和孩子在玩角色扮演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营造真实情境。在角色扮演时,家长要尽可能营造一个真实的情境,跟随孩子,“演技上线”,全情投入,甚至可以像轩轩妈妈一样自制一些道具。此外,家长还需要尽可能多地引导孩子充分体会角色的真实情感变化、行为模式等。

第二。进行角色互换。家长在配合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时,可以多尝试角色互换,帮孩子更全面地了解职业。例如,在轩轩扮演“主治医生”这一角色后,还可以让他扮演一下病人。这样不仅可以让轩轩体会到医生的辛苦,也可以体验到医生的职业责任。

第三,让孩子自己领悟。角色扮演中,家长只需要带着孩子一起去体验即可,不需要对孩子讲大而远的道理。过多的讲道理不仅达不到家长们想要的目的,还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消磨孩子的兴趣。

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家教小课堂

不发脾气?真是做不到啊

Q:老师您好!疫情期间与孩子朝夕相处,总是会因为一些事情忍不住发火。老师说的那些与孩子的沟通技巧我也都懂,但火气一冒起来真是控制不住,要我不发脾气,真是做不到啊!

易家长答疑:

“不发脾气”简直是超高难度的任务,大多数家长都做不到对孩子不发脾气,但我们应尽力去“有质量”地发脾气。什么叫有质量呢?就是让每一次发脾气,都成为孩子学习管理情绪的机会。大多数时候,“不发脾气”不代表情绪真的没有了,其实也是一种情绪管理方式,叫作压抑。这种应对策略有它的好处,比如:在需要集中注意力处理事情时可以把情绪放在一边,避免对关系的伤害和破坏,减少进一步的;中突等等。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长时间采用这种策略,情绪会堵在自己的身体里,可能在未来的某一时刻爆发,甚至会转化为疾病。所以,当怒火已经点燃,没发脾气看起来是成功的“管”住了它,其实,我们是向孩子示范了“压抑”的管理方式。当有情绪时,表达和宣泄是必要的,这些都是人的正常反应。被孩子看到我们经历情绪并不是可怕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看到,我们是如何从这些情绪中复原。我们希望让孩子看到更多的应对策略和解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有情绪并不可怕,表达情绪也不可怕。

猜你喜欢
主治医生轩轩角色扮演
金玉良言
解救轩轩
没有答案的生命选择题
没有答案的生命选择题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下次吃2点
判断
角色扮演
提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