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意象油画语言中的具象与抽象

2020-07-17 09:48赵静王楚宁
参花(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抽象

赵静 王楚宁

摘要:本文从油画语言表达的具象与抽象入手,阐释意象油画语言中关于“意象”似与不似之间的表达方式。这是一定范围内的范畴问题,也是中西方艺术语言表达的不同之处,但其实质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意象油画 具象 抽象

一、关于意象油画

(一)“意象”的概述

“意象”在《辞海》的《美术卷》中意为专指中国文人写意画中注重主观表现,不重客观再现,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象,其特点是主观大于客观、神似重于形似、笔墨胜于造型;也泛指一切美术创作中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艺术形象。在 《庄子·外物》中“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这是言与意的关系,后陆机将言意关系引入文学领域,“得意而忘言”就成了关于艺术形象的问题。《周易》在“言”“意”之间加上了“象”,认为“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把言意关系转向了象意关系,并且认为“象”的来源是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即“观物取象”。而“意象”合在一起的表述是在中国古代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指在构思时需将审美关照中的易趣、情志和浮现于脑际的外物形象加以融合,构成审美意象,再通过艺术手段塑造形象。

(二)“意象”油画

意象油画是在西方艺术油画的基础上加入了意象观的表达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油画表达形式,这种油画形式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似与不似之间。意象油画是中西之间的一种结合,它有着油画本身所具有的西画特征,如光源的运用、色彩在光下的表达、素描黑白灰的应用、笔触肌理的表现等传统的西画特征,又有中國写意画中的笔墨意趣造型和文人画中的情感体验,它是艺术语言和文化思想汇聚、吸收、融合在一起的产物。

二、艺术中的“具象”与“抽象”

“具象”和“抽象”在《辞海》的《美术卷》中为术语,“具象”指再现性的艺术形象。在绘画和雕塑中,就形象的来源或视觉参照物而言,具象强调一种对被表现之物有直接性或可比性的特性;抽象指的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性,即在思想中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非本质属性。在绘画和雕塑中,就造型的来源或视觉参照物而言,强调一种对被表现之物只有程式化或象征符号性关系的视觉形象,或泛指非具象的视觉形象。所以“具象”与“抽象”是互相对立的概念。在西方的绘画艺术史中,写实艺术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占据主流,这一艺术表现方法也深入人心,在几百年的时间内一直被艺术家们很好地传承,直到19世纪,西方的绘画艺术表达开始不满足于客观真实地描绘事物,出现了一系列“打破传统”的新兴绘画流派,抽象艺术也由此诞生。

三、意象油画中的具象与抽象

由上文得知,“意象”是泛指一切美术创作中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艺术形象,所以意象油画不是完全的具象绘画,也不是纯粹的抽象绘画。多数时候,意象油画的画家们在创作意象油画作品的时候,会保留一些具象的内容,然后对另一部分具象的内容进行抽丝、提取,改变为抽象表现,所以在观看意象油画作品的时候,观众是可以看出来这画的大概是什么,但是又能感觉到和实际不完全一样,既表现实际又脱出实际,这就达到“意象”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目的。“具象主义强调的是事物客观的表现样式,意象则是一种形式较为主观但是蕴含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的表现手法。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油画的意象受到了我国传统绘画精神理念的熏染,在形式的层次上它追求简洁与优雅,在艺术造型上它表现得出神入化,力争将油画艺术对象的意境氛围与艺术家的感受统一一致,通过绘制的油画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1]这是具象表达与意象之间的一个很好的描述。“中国意象油画的形成受到西方抽象派油画的直接影响和启迪,并有别于西方抽象派油画。其把东方审美对神似与气韵的主观顿悟,与西方抽象艺术对内心情绪的通感与宣泄的自然融合构成中国意象油画的一大特点。中国油画意象画家在油画的绘画性趣味的营造中追寻着中国写意传统的抽象性(笔墨、肌理、痕迹等)。并把‘似与不似之间的中国诗式朦胧意象融入画面,这也是具有中国文人精神画家内心精神的自然而然。如赵无极、徐福厚等。”[2]意象的表达在具象与抽象中都有所体现,而现在的艺术创作者在创作意象油画作品时也有所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具象”可为“似”,“抽象”可为“不似”。那么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表达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了。

参考文献:

[1]吴玲.中国当代油画具象与意象表现形式之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16(15):114.

[2]路永泽. 中国意象油画[D].苏州大学,2008.

(作者简介:赵静,女,硕士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美术学专业2019级,研究方向:意向油画语言教育教学;王楚宁,女,硕士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美术学专业2019级,研究方向:中国人物画教育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抽象
由“抽象”变“具体”
从“抽象”到“写实”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