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微探

2020-07-17 09:48李美霖
参花(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旅游原则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旅游的理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在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思想指导下,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也已逐步走上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之路——保护性旅游,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开展绿色旅游发展的思想保障,而如何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新时代下生态文明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并进一步提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坚持的原则。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旅游 现状 问题 原则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带来了严重且无可挽回的破坏。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期,人类在对此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实施于各个领域。生态旅游就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之上,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特有的人文生态结合作为核心,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特色旅游方式。我国提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相对较晚,但迅猛的发展态势,已使生态旅游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旅游主题。然而,由于我国生态旅游尚处在发展的早期,对生态旅游发展理念的认识也不全面、不成熟,在对生态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仍旧只关注了经济的发展价值,却对生态资源开发过度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为进一步促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生态资源,就需要认清绿色旅游发展这一概念,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生态化。

一、我国生态旅游业以及资源发展的基本现状

当下,我国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发展势头都是强劲有力的,生态旅游的发展得到了来自政策的支持、产业的投入、学术的研究和实践。

(一)政策层面

整体来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尖锐,生态环境的系统质量和功能都相对脆弱,生态环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贯彻执行,国家对旅游行业的全面部署,作为重要载体的生态旅游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和战略机遇期。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实现绿色发展的成功转型,是生态文明社会的标志体现。为此,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旅游以及资源开发相融合,融入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活建设的各方面,实现旅游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同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收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格局。“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秉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和生态环境需要,推进生态旅游的深入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非资源消耗型的生态旅游模式,充分利用我国生态资源的丰富多样,并针对各地区条件的不同加以有效开发和整合,不断丰富生态旅游的内容和内涵,提升生态品位,促进融合发展,优化配套体系,加强资源环境国情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引导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树立崇尚生态文明新风尚,推动形成绿色消费新观念,发展负责任、可持续的旅游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产业现状

高速发展的中国旅游业成为当下以及未来国民经济新增长的重点产业之一,是居民生活、消费和收入的另一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9年国内游客6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251亿元,增长11.7%,其中国内的A级景区游、红色游、乡村民俗文化游等相关文化旅游成为热点。受到大数据资源尚未建立完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还无法单独对生态旅游产业的经济增长点、产业体量等进行独立的核算,但生态旅游已经形成特色和规模。例如受追捧的乡村游,近几年各省、市、县相关部门都充分利用和调整自身的资源优势,作为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和新重点开发、发掘和建设当地旅游资源,发挥自然环境、特色风俗文化等优势,为旅游和各地居民就业、收入开辟新渠道。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生态旅游发展,更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消费的新引擎,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三)学术研究领域

从我国生态旅游建设的初期,学术领域就建立并开展了生态伦理、自然保护、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社区发展等多角度理论“范式”,已形成了生态旅游方面的内容研究。生态旅游是在围绕大众旅游与替代旅游、特定主题旅游、可持续旅游等相互竞争的语境或背景下产生的。我国相关学者也在吸收、借鉴、引进国外成熟概念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的生態旅游概念体系。2000年的第一本国内《生态旅游》教材,为今后的这些生态旅游教材内容的丰富、细化和体系的完善都提供了依据和蓝本。学术领域发展至今,还相继出现了如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等相关组织以及教育机构。生态旅游的研究发展至今,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2)生态旅游资源与开发规划;(3)生态旅游伦理与中国山水文化;(4)生态旅游市场与品牌塑造;(5)保护地与生态旅游;(6)生态旅游作用与影响;(7)生态旅游管理与政策;(8)生态旅游与社区发展;(9)自然解说与环境教育。

二、现今我国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没有把生态发展的理念真正贯彻并贯穿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中

目前我国各级地方部门多数没有深刻理解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生态旅游发展这一理念,在对生态资源的发掘与开发上依旧不够深入、不够合理和有效,搞形象、缺实干,重形式、轻内容,只为突出响应号召导致这一新业态、开发的新产品缺乏真正内涵,只追求时尚潮流,没有把生态文明渗透到生态旅游资源中。

(二)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不深入、缺保护

绿色生态游是目前多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倾向,主要靠利用自然景观、环境、资源、文化等天然条件,却又对这些旅游资源没有加以深入开发和延伸,从而导致产业链条之间无法形成由点到面的旅游资源发展模式,游客的旅游体验收获感不足,绿色生态游自身发展动力和后劲都不足。各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往往以当地自然景观为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没有进行创新、立体、多方位的延伸开发,导致产业链条短,未形成以点带面产业全链条的发展模式。这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游客的停留时间短、深度体验效果差,绿色发展的动力、后劲不足。一些民族地区的景区“超载”问题突出。虽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自然生态系统相对脆弱,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不到位;过量的游客,餐饮食宿等商业点垃圾、污水处理粗放,这些都极大地给生态环境资源带来污染。在民俗文化方面,由于过度关注经济利益和收入,实现“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一些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被同化、被商品化、被庸俗化,民族民俗文化中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正在退化和被遗失,生态旅游的绿色发展已经被扭曲。

(三)生态旅游商品的开发能力和特色不足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民俗文化,各地均有自己的一些地方特色产品或有地方文化内涵的物品作为商品,但这些商品普遍存在开发不足,同质化竞争且技术滞后的现象,产品雷同,原本具有文化艺术民族民俗性质的商品逐步失去其内涵价值。而游客名义上是“生态旅游”,实际上却仍旧是乏味单调、走马观花式的传统观光游。各地普遍对生态旅游的资源缺乏深度的开发,把生态游简单地定义为自然风景的游山玩水,缺乏对生态文化的深入挖掘,生态旅游产品单一,室内娱乐、室外休憩、感官体验、心境享受等方面难以有机结合,缺少特色鲜明、参与性强的项目,旅游淡旺季问题难以破解。

三、生态文明理念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永续利用原则

这是指各地在对自身所拥有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确保合理、有计划地进行开发,体现生态文明的思想和内涵要求,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代际公平。具体来说,就是指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旅游开发的理念模式、环境承载力的设计、游客流量的控制和调整、旅游设施建设、旅游产品的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尤其是他们享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利益。

(二)保护性开发原则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首先要谨防变为保护性破坏,为此在对一些资源,如历史性文化资源等的开发中要严格恪守这些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而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首先以保护为原则和前提,以开发来促进对旅游资源更好的保护。

(三)突出生态特色原则

生态旅游资源的生命力体现在它所具有的特色性甚至独一性。被开发出的生态旅游资源往往都是极富特色、罕见独特、生态环境优质的地方,具有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游体验价值,因此,旅游资源产品的特色突出,才是要遵循和坚持的原则。

(四)多样性原则

我国面积广袤,生态旅游资源南北差异大,且类型丰富多样,具备生态资源多样开发的基础,因此,生态旅游资源在开发中,要坚持旅游资源产品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削弱旅游淡旺季的影响。

(五)協调性原则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须遵循协调性原则,既要与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也要通过旅游与水利、海洋、气象、体育、工业、教育等领域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全面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舜泽,刘越,俞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三大成果的理论思考[J].环境保护,2018,46(11):12-16.

[2]常纪文.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前景[N].人民日报,2018-10-29(003).

[3]陈希勇.生态文明视野下四川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以稻城县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01):149-152.

[4]马媛媛.生态文明视野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J].现代商业,2020(02):49-50.

[5]叶文,张玉钧,李洪波,等.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李美霖,女,硕士研究生,桂林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生态旅游)(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生态旅游原则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