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原理在当代中国画中的融合与分析

2020-07-18 15:44张衡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平面构成构图融合

张衡

摘 要:在中国画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进程中,构成原理的运用举足轻重。笔墨以点、线、面形态出现在二维空间,结合一定的程式和法则,加强分割和组合,从而使良好的构成形式在中国画创作中得以形成。在多元化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家也对艺术价值的独创性予以高度重视。在当今艺术时代,对中国画构图进行深入分析,集中整合平面构成和当代中国画构图的关系,将中国画构图提升到创新领域,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拓展开来,促进当代中国画的健康发展,并且实现中国画在继承中探索求新的目标。文章主要针对平面构成原理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融合展开深入研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可行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平面构成;当代中国画;构图;融合

当今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需求也随之提高,对艺术多样化的渴求尤为显著,中国画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中国画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对设计界的视觉表达方式予以高度重视。中国画艺术家要吸收构成设计元素并将其与作品进行融合,由此,平面构成原理在中国画构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借助平面构成的不同形式法则,如近似、特异、重复、渐变、发射等。画面注重视觉张力的体现,不断提高画面的形式感和秩序感,为当代中国画的艺术表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展现了中国画的笔墨意境和艺术魅力。

一、平面构成在当代中国画构图中的应用原则

在当代中国画构图中,平面构成元素和形式的应用,会大大提高绘画作品的视觉审美效果,一旦运用不合理,将会给中国画的创新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要把握好尺度,在创新的基础上,防止完全西化的现象出现,维护好中国画艺术文化的根本。对其原则加以分析,主要包括:首先,从本民族文化出发,即使构成语言的丰富性非常强,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要在中国画最基本面貌的基础上去汲取;其次,要根据平面造型艺术的规律,加强循序渐进方式的应用,避免追求过度;再次,中国画在创新之路上,需要不断积累和实践,最终形成新的突破;最后,在二者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有时可以尝试将其他艺术体系的元素来作为媒介。

二、平面构成元素在中国画构图中的具体应用

(一)平面构成中点的应用

在画面的活跃元素中,点不容小觑,其形状多样,意蕴深长,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效果可想而知。点的应用必须要结合画面整体大小形态来定夺。在中国画中,历代画家广泛应用点,比如米家山水画中的横笔点,既要积点成线、积线成面,又不能模糊一片,借助点的干湿和轻重的应用,将米家山水的迷茫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1]。

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历代画家在点的理解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已经较为成熟,但是也要对西方平面构成中点元素的应用方式进行汲取融合。如某一艺术家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将西方现代艺术的视觉感与水墨画意境融合在一起,集中整合了中国画和西方艺术的精髓。该艺术家注重形式美、独立性美的展现,借助独特的方式在不断创新和改进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平面构成中线的应用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要素中,线是重要的构成内容,其民族文化特征非常显著。在中国画艺术的发展演变中,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对线的形式因素造成了一定影响。现代人要对民族传统的精髓进行汲取,对前人的优秀遗产加以学习[2],不断兼收并蓄。

中国画中的线具有丰富的变化性,可以将视觉形象的造型和空间感觉表现出来,而且也可以将形体的精神状态表现出来。在视觉形体中,中国化的线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的线所表现出来的造型理念也是不同的。垂直可以将庄重之感体现出来,而水平则可以将平静的蕴味体现出来[3]。

例如吴冠中的作品,整幅画面的构成主要以看似错乱却有序的墨线为主,画面中对大量的线进行了广泛应用,使其更加具有整体性和有序性,未出现一丝杂乱的违和之感。作者在中国画笔墨的运用方面,对平面构成原理中线的法则进行了灵活运用,以独特的视角来正确认识和看待大自然,视觉冲击力较强。

(三)平面构成中面的应用

在平面构成中,面所呈现的形态非常多样化,通过在中国画中的应用,更具神采和魅力。一般来说,面是点和线的结合体,再加上在中国画的构图和意象方面的运用,其灵活性的特点更加突出。当代水墨家田黎明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了面的元素[4],借助少女面部表情的刻画,加之双手合围头后的细节,给观众带来惬意之感,通过面的大与小、实与虚的对比,表现画面中人物的衣着和背景等,进而将作者的创作思想充分表达出来。在《蕴》的画面中,作者加强回字形状的构图应用,并对比画面中的黑白灰,再加上笔墨干湿浓淡的合理运用,大大增加了该作品的神韵,并密切联系主题。

三、平面構成形式在中国画构图中的具体应用

(一)重复

相同的形象反复出现在画面之中称为重复,可加深人的思想认知和印象。在节奏感的影响下,可以大大提高画面的和谐性和统一性。通过重复构成形式的应用,反复出现形象,将强化观者视觉记忆的作用发挥出来,而且视觉冲击力也比较强[5]。但是在中国画中,同一形象的重复出现并不适宜,画家可通过笔墨基本形式的巧妙配合与应用获得视觉冲击效果,并提升画面的节奏感。

重复形式在花鸟画中比较常见,画面中反复出现同一个构图元素,充分发挥这个构图元素的形象和意义。乔宜男在画面的经营布置中,经常性地积极融入重复的手法进行创作,使叶、鸟、鱼等元素在多幅工笔花鸟画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典型的例子就是作品《远雷》[6]。在该作品中,堆积的叶子使画面形成具有设计意味的重复感,为确定构图的形式提供依据。同时,空白处鱼的形象重复,再加上鱼的叶形造型,与叶合二为一,增强画面的统一性,使画面更具节奏感。在重复和近似的造型中,加强虚与实的有效处理方式及应用,可以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在重复单一元素的影响下[7],一旦运用过程中出现错误,难免会产生厌倦感,所以要合理运用,将画面的重复性美感充分展现与处理。

(二)近似

当前国画创作中运用平面构成近似形式比较常见,其可以充分表达画面意向的多样性,也可以将艺术构成规律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体现出来。比如在绘画作品《金秋》中,借助近似构图手法,分别采用红黄绿蓝黑五种颜色,在相互衬托的作用下,一块鲜明色团呈现叶子的形状,不同颜色的秋叶和不同姿态的小鸟仿佛音符,使画面更具节奏感和活跃性。再如绘画作品《碑林》,通过水墨表现手法的应用,加强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应用渐变推移的构成方式表现不同的人物形态,将画面表现效果提升上来,增强厚重感和崇高感,使画面主体更加具有空间性和层次感。

(三)特异

采用重复和渐变形式可以将作品的整体感提升上来,但是基于整体视角,视觉中心尚未形成。基于传统规律,特异性构图是一大延伸和拓展,其对比形式比较强烈且主观性較强,不同形式的特异所引发的视觉反应是不相同的。比如作品《春韵》,通过构图画面的塑造,重点安排侧面人物形象,使整幅画面的完整性更加突出,通过基本形特异和方向特异骨骼的应用,在情调美之上增加了和谐性。

(四)密集

密集是利用象征性的点元素实现疏密变化,再与画面整体空间变化相互关联的一种构成方式。其特点充分体现在方向性上,有目的性地将形体进行周密安排。在当代中国画的构图中,密集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作品《云渡青云》就运用了密集构成形式。在《逝去的岁月》中,作者注重线条审美性的体现,而且也对装饰和重复的美予以高度重视,在画面的疏密对比关系上颇费心机,视觉冲击力很强。

(五)对比

对比的构成形式手法在中国画创作运用中无处不在,但在传统绘画领域,对比形式多以虚与实、远与近、大与小等为主。现代绘画作品的画面多以不同的基本形对比来对画面进行分割,其中还融合了其他构成形式,如近似渐变与重复构成形式就被经常使用。此外还可以通过点线面与空间的对比来进行表现。

在传统中国画中,“空白”作为虚实表现手法之一,在艺术处理技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作品《百合》中,画面采用冷暖色对比,轻松将画面的主体表现出来,将人物的动态凸显出来,使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加强烈,进一步渲染了作品主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平面构成原理在当代中国画构图中的应用势在必行,借助平面构成,可以大大提高构图思维的活跃性,并将艺术家和大众的思维眼界拓展开来。同时,平面构成也可使中国画的画面形式多样化,最终使作者的创作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从而深入人心、激发共鸣。

参考文献:

[1]柴彬彬.中国画“计白当黑”的笔墨意境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启示[J].艺术科技,2019(2):36-37.

[2]黄荣川.中国构图艺术的变革与发展:评《中国画构图艺术》[J].新闻战线,2017(20):155.

[3]房汉陆.构成之美:论绘画构成原理及其在当今中国画中的运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6):212-214.

[4]刘珂.中国画的构图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评《中国画构图艺术》[J].新闻与写作,2016(8):118.

[5]王艳霞.中国画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美与时代(上),2016(2):15-17.

[6]连晓红.中国画构图与西方平面构成的“同”与“异”[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4):69-73.

[7]徐慧.解构中国画的意象造型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表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3):181-182.

作者单位: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平面构成构图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新媒体环境下的平面构成教学研究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Excel图表中平面设计元素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