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小麦常见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2020-07-18 15:32李方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9期
关键词:越夏条锈病感病

李方

小麦是河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南召县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病害种类繁多,严重威胁着小麦的安全生产。近年来,随着气候、种植制度、贸易和小麦品种等的变化,小麦病害的发生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病害在部分地区由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一些地区出现新传入的病虫害。摸清我县小麦病害的发生情况,对于小麦增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赤霉病防控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具有小麦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的特点,可防而不可治,号称小麦“癌症”。在种植感病品种、有充足菌源的情况下,若在抽穗扬花期遇连续阴雨、雾霾或露水天气,病菌就会大量侵染,引起病害大流行。

近年来,由于地理原因南召县种植感病小麦品种面积大,又因秸秆还田等原因造成大田菌源充足,有利于赤霉病发生流行。据统计近年小麦赤霉病流行风险高,部分地区有重度发生风险,应抓紧抓好防控工作。其技术要点如下:

1、防治策略

小麦扬花期是病菌侵入的窗口期,也是防控的关键时期,要及早备好物资,实行“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治策略,切实落实“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机制,适时组织大规模统防统治,开展群防群治,预防小麦赤霉病爆发流行。

2、防治时间和方法

防治小麦赤霉病应抓住齐穗到扬花期,及时喷药预防,全面落实“见花打药”的预防控制措施,最佳的施药时间为小麦扬花5%时,宁早勿晚,重点喷打小麦穗部。若遇连续阴雨天气,应抓住雨前、雨间歇、雨后抓紧施药,种粮大户首次用药可以提前到齐穗期,5-7天后要施第二次药,阴雨天太多还要施第三次药。要发挥现代植保机械的作用,实行统防统治,保证及时用药。防治时选用对路的药剂种类、足够的有效剂量、适宜的防治时机,进行科学施药,是保证赤霉病预防效果的关键。应优先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已唑醇、甲基硫菌灵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尽量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剂型,注意轮换交替用药,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推行药肥混用进行“一喷三防”,达到防病治虫和防倒伏、防干热风,增粒增重的目的,确保小麦高产优质绿色安全。

3、注意事項

(1)配药要进行“二次稀释”,即先用少量水搅匀,再倒入施药器械搅匀,随配随用。

(2)用药量要准确,严格按照标签说明根据面积定药量和水量

(3)无风晴天上午9时后进行施药,若喷施后4小时内遇降雨,需重喷一次。

(4)要严格遵守国家农药肥料安全使用规定,避免事故发生。

二、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绣病俗称“黄疸病”,是典型的远距离传播流行性病害,具有扩展蔓延速度快、成灾频率高等特点,小麦受害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千粒重大大降低,重发年一般产量损失30-40%,甚至绝收,是我省特别是豫南地区最重要的小麦病害。

1、病状特征

小麦条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销、茎秆、穗部。该病田间发病过程:由单片病叶→发病中心→全田发病→扩散蔓延。麦叶感病后从侵染点向四周扩展形成单个的夏孢子堆,多个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成行排列,与叶脉平行,呈虚线状。夏孢子堆鲜黄色,长椭圆形,孢子堆裂后散出粉状孢子。后期都会在小麦病部表皮下形成黑色冬孢子堆,严重发生年上升到穗部危害小麦籽粒。

2、发病规律

小麦条锈病菌在我国凉爽的高海拔地区越夏,11月前后,风吹到我省南部地区危害小麦秋苗,冬季温度低时,以菌丝体潜伏在新鲜麦叶中越冬。早春3月,越冬菌源复苏、显症,并与大量远程传入的外地菌源一起侵染广大麦田,4月中旬进入流行始盛期,5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麦叶上产生大量夏孢子,除对当地小麦进行再侵染外,还随气流向我省北部麦区扩散蔓延危害。

该病在秋季或春季发病的轻重主要与夏、秋季和春季雨水的多少、越夏越冬的菌源量和感病品种的面积大小关系密切。一般来说,秋冬、春夏交替时雨水多,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条锈病就发生重,反之则轻。

3、防控策略

根据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特点,要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防控经验,及时封锁扑灭发病中心,努力延缓病害流行速度,将其控制在点片、初发阶段。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及时进行大面积应急防控,最大程度减轻病害损失。

4、推荐药剂

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丙环唑、三唑酮、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烯肟·戊唑醇、脂菌·戊唑醇等。

5、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用药,应用足药量,使用无人机施药,药液量要保证每亩1升以上。

(2)建议采用弥雾机、自走式机械、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开展统防统治、确保防控效果。

三、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该病发生时,叶面出现1-2mm的小麦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小麦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状霉层(菌丝体和小麦分生孢子),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后期小麦霉层由白色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

1、病原特征

菌丝体表寄生,蔓延于寄主小麦表面,在寄主表皮细胞内形成吸器吸收寄主小麦营养。小麦白粉病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只能在小麦的寄主组织上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毒性变异快。

2、发病规律

小麦白粉病菌可以分生孢子在夏季气温较低地区的自生麦苗上越夏,在干燥和低温条件下,也可以闭囊壳的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夏。越夏后,病菌侵染秋苗,引起秋苗发病。病菌一般以菌丝体在冬小麦上越冬,也有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的。病菌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经气流传播到感病小麦植株上,如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即可萌发产生芽管,进而形成附着胞和侵入丝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表皮细胞,完成侵染并建立寄生关系。随后菌丝在寄主组织表面不断蔓延生长,并分化形成分生孢子梗其上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随气流传播,进而引起多次再侵染。

3、防治要点

(1)选用抗病品种。(2)农业防治。施用腐熟有机肥或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合理密植。雨水充足麦区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缺水麦区适时浇水,增强寄主抗病力。(3)药剂防治。小麦在越夏区和秋苗发病较重地区用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30g喷雾防治在春季发病初期或发病盛期及时喷施戊唑醇、己唑醇、多菌灵等药剂。

(作者单位:474650河南省南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越夏条锈病感病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土壤pH和主要养分含量与山核桃干腐病的相关性研究
越夏茬蔬防虫工作要赶早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
甘蔗实生苗早期阶段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感染霜霉病后4种酶活性的变化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