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秀丽乡村提升幸福指数

2020-07-18 15:32支道生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9期
关键词:桐城市美丽建设

支道生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北至省会合肥90公里,南邻安庆市68公里,西依大别山,东临长江,“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国土面积1571平方公里,人口76万,现辖1个国家级开发区、12个镇、3个街道。古来素有“七省通衢”之称,是皖西南的交通枢纽和承东启西的通达之地,属合肥都市圈南翼门户城市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前沿阵地。

桐城市美丽乡村建设自启动以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秀丽乡村,截止目前已开展六批共68个省级中心村、12个镇建成区、82个安庆市、桐城市级中心村建设,先后多次荣获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称号。在六年多的推进过程中,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抓手,将旱厕改造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同步实施,始终坚持立足实际,把握建设方向,突出建设重点,丰富建设内涵,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美丽乡村建设新成效。

一、以统筹谋划为引领,着力突出建设特色

六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既为面上推开作出了很好示范,也为深入推进提供了有益启示。加强科学规划。充分考虑与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土地利用、城镇建设等规划体系相衔接,科学制定好中心村庄建设规划。所有建设工程均做到按规划逐步推进。在全市12个镇全面开展“卫生、交通、建筑、经营”四大秩序整治活动。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不兴建大广场、大草坪、大招牌;尊重群众意愿,调动村民积极性,公共配套设施坚持管用、够用、多用;不破坏生态环境,坚持因地制宜,慎砍树、少挖山、少填塘;绿化不搞名贵品种,多就地取材。坚守底线思维。坚持把不新增村级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作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底线。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围墙内的事情交给农民自己去办,围墙外的事务由市级投入、镇级配套,進行统一布局,努力发挥好建设专项资金效益。

二、以综合整治为重点,着力改善村容村貌

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以“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治理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开展中心村庄建设和自然村庄整治,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50个中心村共修建村庄内道路320余公里,完成通村道路、庄内道路和户户通建设任务;农饮工程实现全覆盖;电力设施全面进行了改造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电话全面实现“三通”;安装路灯3682盏。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改造、新建设公共服务中心58个;体育文化场所76处;便民超市68个;各村小学、卫生室、农家书屋、文化室建设齐全。加强环境治理。共建设雨污分流管道208.4公里,建设27座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和18个大型沼气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旅游公厕26个,安放垃圾桶2506个,垃圾运输设施齐备;拆除、改造危房10565平方米,绿化面积33.5万平方米。村庄绿化率达到43.5%以上,道路、河渠绿化率达95%以上;改厕3512个,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

三、以产业培育为支撑,着力增强发展活力

根据各村的人文、区位和产业特色,实行量身打造,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格局。发展生态旅游。注重发挥美丽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把有条件的村庄建成“景区”。樟枫村通过发展生态林业,培育生态游等富民产业,2015-2017年国庆节期间,成功承办三届乡村旅游桂花节,共接待游客40万人次。依托资源发展。杨安村依托全国种粮大户新天地集团,流转土地5000多亩,成为安徽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核心区农民务工年收入达3万元。麻山村着重发展油茶和香菇等种植业,成立2家合作社,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推进产业融合。68个省级中心村土地流转率91%。创业就业户数占农户比例达77.9%,极大推进了中心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四、以丰富载体为抓手,着力培育乡风文明

桐城市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拓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和渠道,让文明乡风融铸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不断提升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健全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理事会在拆违、筹资以及卫生保洁过程中的作用,引导村民逐步实现自我决策、自我建设、自我管理。樟枫村创新的组级党群理事会建设得到省委领导高度肯定,投入100万元建成宋福应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成为安庆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多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各村积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星级创评等活动,调动党员和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加强乡风培育。注重家风家教,示范村实行家风家训上墙,以谦和礼让“六尺巷”精神为引领,通过名人乡贤家风带动,纯朴民风,聚力和谐。建设农民活动广场,用于村民举办文体活动和文艺演出;建设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用于村民日常学习和娱乐;建设文化墙,发展民间文化,传承民俗民风。开展文都讲堂、公民道德讲坛宣讲活动,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评选“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创建活动,用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影响人,积极构建文明和谐新型农村社区。健全法制保障。指导各地依法依规制定村规民约,及时宣传,入脑入心。推行“六尺巷调解法”,每个村配备人民调解员,力求所有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疑难问题不出镇。培养村民法治思维,做到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建设美丽乡村既是德政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在经济建设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提升农民居住幸福指数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桐城市现有布点中心村160个、布点自然村庄720个,计划通过省、市、县三级中心村建设带动,到2020年底,全市将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作者单位:231400安徽省桐城市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桐城市美丽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们创造美丽
桐城市发展优质米品牌现状及对策
平凡又美丽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桐城茶产业“十三五”规划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