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的思考

2020-07-19 04:15
魅力中国 2020年23期
关键词:直线数学生活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河南 许昌 461000)

近年来,尽管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实行普职招生比大体相当,使职业学校生源有了明显增加。然而,由于职业教育还没有真正赢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中招考试实际成了高中招生考试,只有等高中录取结束,剩余的落选生才不情愿地到职业学校学习,他们考分偏低,文化基础差,特别是数学成绩普遍较差,到了中职学校,最怕学数学,厌学思想严重。

笔者通过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利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作为数学原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利用解决生活及工作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利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拓展练习。通过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增强,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一、运用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导入新课

从学生观察到的生活现象、工作实际入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如讲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时,引入安排会场的例子。“一个会议要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这个会议会场要让我们班布置。报告厅共有20 排座位,第一排20 个,后面每一排比起前一排都多出2 个座位,参会人员共430 人,问能否容纳下?”教师自然导入新课,“要解决这一问题,学习本节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便有答案。”通过新课学习,学生自然解决了问题,Sn=a1n+n(n-1)d/2 =20×20 +20×(20-1) ×2/2 =419。显然,座位不够用,提前增加座位。

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引入海上日出的案例。“让学生观察老师展示的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冉冉升起的视频,老师针对‘太阳露出水面到跃上水面之前、刚好越出水面、离开水面’三种状态,提出太阳与水平面的位置关系(太阳最外边的轮廓线与海平面最远方的水平线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让他们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并观察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与半径r 之间的大小关系,揭示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归纳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结论:1.直线L 与圆O 相交等价于d <r,且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2.直线L 与圆O 相切等价于d ﹦r,且直线与圆仅有一个交点;3.直线L 与圆O 相离等价于d >r,且直线与圆没有交点。

在讲椭圆的方程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椭圆的图形,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椭圆。“请同学们取一条长度一定的细绳,用图书钉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板上的F1、F2 两定点上,且使绳长大于F1 和F2 之间的距离。用铅笔或者圆珠笔笔尖把绳子拉紧,并保持线绳的拉紧状态,然后笔尖在画板上慢慢移动,观察所画出的图形。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各种集体讨论并画出椭圆。提醒学生思考:1.绳子两端的位置是固定的还是运动的?2.绳子的长度与F1、F2 两定点间距离的大小关系如何?3.笔尖移动过程中与F1、F2(两个图钉)的距离之和有变化吗?通过画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更直观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形成对椭圆的感性认识,积累感性经验。

然后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1.建立坐标系:以F1、F2 所在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2.设点:设点M(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焦距焦点F1(−c,0),F2(c,0);3.列式:让学生自己按照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并将其坐标化后得:

二、结合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

生产生活中存在一系列数学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新知识。

如讲到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时,围绕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案例。

“我市(县级市)2011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0 亿元,如果年增长率保持8%,试问多少年我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能翻一番(即达到20 亿元)?”

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分组探究,而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最后教师评价各组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并概括结论:

解:设x 年后我市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则

一年后我市国民生产总值为

10+10×8%=10(1+8%)=10×1.08

二年后我市国民生产总值为

10×1.08+10×1.08×8%=10×1.082

……

以此类推,x 年后我市国民生产总值为

10×1.08x=20

即1.08x=2,两边取常用对数解得:

因此9 年后即到2020 年我市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在经济生活中,需要用数学知识作为工具,通过运算,分析经济活动的可行性。讲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时,引用下面例子,激发学生探索激情。

“一位青年创业者需要创业资金,他向一位朋友(企业老板)借钱,这位老板说,可以借给你200 万元,还款方式为,第一天还1 分,第二天还4 分,第三天还8 分,……以此类推,即第二天开始,每一天还款都是前一天的2 倍,这样下去还一个月(按30 天计算),你借吗?”

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计算出一个月还款的金额,求出答案。

解:Sn=a1(1-qn) / (1-q) =1×(1-230) / (1-2) =230-1 ≈1.0737×109。计算结果近视值为人民币1073.7 万元,这钱不能接。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同时得出数学结论,获得数学知识。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做实验,要求第一组做半径为10 厘米的半球,第二组做半径为10 厘米、高10 厘米的圆锥,第三组做半径为10 厘米、高10 厘米的圆柱。然后三组再合作实验,将圆锥放入圆柱中(锥底向下),用半球装满沙子,然后将沙子倒入圆柱中,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沙子刚好装满圆柱体剩余空间。从而学生得出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的结论(当然球体半径与圆锥、圆柱半径相等,且半径与圆锥、圆柱的高也相等)。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式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

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利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拓展知识

数学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针对与家庭生活中紧密联系的问题进行思考,如按揭买房问题、分期付款购车问题等,用数学知识计算月还款数额。

在讲授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及等比数列之后,举例说明贷款买房,让学生帮家长计算首付房款之后,向银行贷款一定数额,知道月利息、还款期限,计算月还款金额,并帮家长参谋怎样买房更合算。“小王到建设银行办理购房贷款,贷款期限为10 年,年利率为5.22%(月利率为0.435%),贷款的偿还采用等额均还方式,即从贷款的第1 个月起,每个月都归还银行同样数目的钱,10 年还清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如果借款P 万元,那么每个月应偿还多少钱?”

让学生课后探究,拓展等比数列和对数函数方面的知识。通过分组探究、合作学习,得出了如下答案。

解:设每个月应偿还x 万元

首先计算10 年后应偿还的本金与利息之和

第一个月后的本息为

P+P×0.435%=1.00435P

第二个月后的本息为

1.00435P+1.00435P×0.435%=1.004352P

……

以此类推,10 年后应偿还的本息也就是第120 个月后的本息,即

1.00435120P

借款人从贷款后的第一个月末开始,每个月都偿还x 万元,直到第120个月末,这些偿还的钱连同其利息加起来正好还清贷款的本息1.00435120P。

第1 个月末还款x 万元,已还款x 万元;

第2 个月末还款x 万元,已还款x+x×0.435%=1.00435x 万元;

第3 个月末还款x 万元,已还款1.00435x+1.00435x×0.435%=1.004352x;

以此类推,第120 个月末还款x 万元,已还款为1.00435119x 万元;

因此,从第1 个月末至第120 个月末每月偿还x 万元的本息总和为数列

x,1.00435x,1.004352x,……,1.00435119x

S120 应等于借的P 万元的本息1.00435120P

由此得出

解得

由上述可知,p 的数值越大,月还款越多。如向银行借10 万元贷款,款期10 年,每月应还

即每月应偿还1071.44 元。

如果如向银行贷款20 万元,款期10 年,每月应还2142.88 万元。工薪阶层按揭买房,每月都要还千元以上贷款,生活必须节俭。

其实,这类问题可概括为:设银行贷款为p 万元,月利息为i,贷款期限为n 个月,则每月还款金额

四、运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向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入数学课教学,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遥远,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便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一节中,开题先设置下面的情境:2002 年夏季在韩国与日本举行的第17 届世界杯足球赛共有32 个队参赛,他们先分成8 个小组进行循环赛,决出16 强,这16 个队按确定的程序进行淘汰赛后,最后决出冠亚军,此外还决出了第三、四名,问一共安排多少场比赛?这一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因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对足球有不解之缘,特别关心足球赛事,学生们急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这时我因势利导——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用数学中的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在我的启发引导下,顺利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又如讲函数定义时,提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等等,学生听了饶有兴趣,自然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概念——函数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给函数下定义便迎刃而解。再如讲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前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你在影剧院看电影所坐的位置如何描述?你在教室的座次怎样表述?这便给出一个坐标原型,然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去学习,效果良好。

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学生中学习数学的兴趣、知识水平有着差异性,将兴趣浓厚、知识基础好的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1.攻克数学难关。给兴趣小组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让大家共同研究,探究解题方法,适当时候正确引导启发,使难题一一得到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攻克难关的意志品质,又增强了数学知识。2.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兴趣小组的同学规划了运动场,如画300米跑道(确定各道次起点),画铅球、铁饼、标枪等场地;让兴趣小组同学规划校园小型花园;让兴趣小组同学制作机械零件模型等。这些活动一要用数学知识,二来要有美感,使学生感觉数学不是空洞的说教,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他们干完每一件事都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人数逐步增加。

引入竞争机智,增强学习兴趣。我把班里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各组中平均成绩大体相当。每个学习单元结束,分别给各组布置难度均衡的单元检测题,包括有一定难度的试题,限定时间完成,允许小组内同学讨论。对各组做题结果公开、公正、公平予以评定,对优胜者予以表扬。这样使同学们利用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增强学习数学兴趣。

另外,要注重生产生活中数学文化教育,在知识、技能、能力教育的基础上,强调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创造、数学经验和数学品质以及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数学教育旨在培养未来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数学素养,将数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赋予时代气息,解决新的问题,体现时代价值。

结语:数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和工具,只有将数学教学融入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体现数学课的真正价值,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通过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和质量大大提升,省级统考成绩明显提高,学习自信心相应增强。

猜你喜欢
直线数学生活
画直线
画直线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你喜欢直线吗?
错在哪里
走直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