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牛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技术

2020-07-21 09:14马双昆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12期
关键词:炭疽氏杆菌病牛

马双昆

(安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安阳 455000)

1 口蹄疫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癀”,是牛、羊等动物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乳房和蹄部出现水疱。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极强,在自然条件下可存活数周或数月,在冻结条件下可以越冬,但易被碱性或酸性消毒药物杀死。

1.1 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5 d,最长7 d左右,病牛最初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无精打采,接着在鼻镜、口腔、舌面、蹄部及乳房等部位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烂斑,重者蹄売脱落流血、跛行或者卧地不起,最后瘦弱死亡。哺乳犊牛常常水疱症状不明显,可引起胃肠炎,表现为拉稀;有的犊牛发生急性心肌炎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50%以上。

1.2 预防

保持圈舍清洁卫生,每15 d左右用石灰水消毒一次。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注射15 d后产生免疫力。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实行隔离封锁。对健康牛群进行紧急免疫注射,对病畜及其同圈的牛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用3%的火碱对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病畜粪便的堆积发酵处理工作。

2 牛病毒性腹泻

牛病毒性腹泻又名牛黏膜病,是牛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主要以口腔、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溃疡和腹泻为特征,一般呈隐性感染,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幼年的牛易感。

2.1 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7~9 d。主要症状为2~5 d 内体温会升高,流鼻涕,呼吸急促,精神抑郁甚至食欲丧失,严重腹泻的会导致脱水。有时粪便中还会出现血液斑点,甚至会出现咳嗽,眼损害和跛行。部分妊娠母牛在感染后3~6周内可能会发生流产,泌乳奶牛的产奶量会显著下降。

2.2 治疗

对症治疗:止泻、补液和防止继发感染,选用次硝酸铋片30 g、磺胺二甲嘧啶片40 g,1次口服,磺胺首量加倍,每日2次,连用3~5 d。氯霉素500万IU,5%葡萄糖生理盐水3 000 mL,1次静注。也可用活性炭与氟哌酸、痢菌净等口服。配合强心、补糖,或菌特灵液、恩诺沙星注射液肌注或静注。

中药治疗:乌梅、柿蒂、黄连、诃子各20 g,山楂炭30 g,姜黄、茵陈各15 g,煎汤去渣,分2次灌服。

2.3 预防

严格检疫,防止引入带毒牛。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控制感染,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加强饲养管理,防寒保暖,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发现病畜或可疑阳性者做淘汰处理或隔离治疗,并对用具、周围场地及厩舍进行彻底消毒。

疫苗接种是预防的措施之一。牛病毒性腹泻疫苗是致弱病毒疫苗,是对牛最有效的疫苗之一,但有两点很重要,需要引起养牛者的注意:一是对妊娠母牛不要使用疫苗,因为可能引起流产或难产;二是低于6 月龄的犊牛不要使用疫苗,接种的年龄应在9~12月龄时。

3 炭疽

炭疽是一种侵袭所有温血动物和人的急性传染病,奶牛最为易感。该病常为散发或以个别病例出现,但传播面很广,尤其是放牧的奶牛特别容易感染炭疽。

3.1 症状

死亡率极高,病程时间短,以血液中毒(败血病)为主要特征。严重的病牛死亡前呈现大脑中风症状,突然倒地、呼吸困难、颤抖、虚脱、痉挛等;有的病牛没有任何前期症状,突然倒地死亡。发病期间,体温明显上升,反刍停止,产奶量急剧下降,怀孕母牛可能会流产。

3.2 治疗

鉴于炭疽病的严重危害性,一旦出现后就应及时扑杀和进行无害化处理,没有治疗的意义。

3.3 预防

疫苗接种,炭疽发生区或在2~3 年内曾发生炭疽的地区,每年进行疫苗的预防注射。对患畜厩舍要彻底消毒,可用0.1%升汞加0.5%盐酸喷洒,或用0.3%过氧乙酸喷雾,密封厩舍可用福尔马林或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后用水冲洗,晾干后再放入健康牛,同时要做好防止鼠害及其他有利于防止传染的办法。

4 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等多种动物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病(牛出败)。巴氏杆菌存在于健康牛的上呼吸道,天气突变和秋末冬初较易发病。

4.1 症状

潜伏期2~5 d。症状是以高热、肺炎或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根据临床表现,常可分为败血型和肺炎型两种,也有分三型的为急性败血型、肺炎型、水肿型。

4.2 治疗

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血清疗法,早期应用血清、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好,两药同用更佳。血清可用猪、牛出败二价或牛、猪、绵羊三价血清,做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小牛20~40 mL,大牛60~100 mL,必要时重复2~3次。严重病牛应同时注射青霉素或链霉素等抗生素。

4.3 预防

做好饲养管理和清洁卫生工作,消除病因,增强抵抗力。疫苗接种定期预防注射,可使用牛出败氢氧化铝菌苗,100 kg体质量以下的牛皮下或肌肉注射4 mL,100 kg以上者注射6 mL,免疫力可维持9 个月。对病牛和疑似病例要严格隔离,污染牛舍和用具用5%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

5 牛瘟

牛瘟俗称“烂肠瘟”、“胆胀瘟”,是由牛瘟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经过的传染病,其特征是消化道黏膜的出血坏死性炎症和出血性素质。

5.1 症状

潜伏期4~6 d,最多15 d。病牛往往体温突然升高,第二天可达41~42℃。经1~2 d,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眼结膜高度潮红,眼睑肿胀流泪,流鼻涕。鼻孔黏膜潮红、鼻镜龟裂并有棕黄色痂皮。口腔黏膜病变具特征性,初涎液增多,黏膜潮红,不久在口角、齿龈、颊内和硬腭黏膜表面出现灰白色粟粒大突起,该突起初硬后软,好像在黏膜表面撒了一层麸皮;其后这些小突起相互融合、坏死脱落后形成边缘不整齐的红色烂斑、严重者形成溃疡。在体温下降时,病牛剧烈腹泻,粪便带血或混有坏死脱落的肠黏膜碎片、恶臭。病牛消瘦迅速、一般经8~10 d死亡。

5.2 预防

消毒可用2%氢氧化钠、3%石炭酸、3%煤焦油皂溶液。疫苗接种邻近疫区牛群接种牛瘟疫苗,也可每1~2年预防接种1 次;牛瘟疫苗注射后14 d 产生坚强免疫力,可维持1年。

猜你喜欢
炭疽氏杆菌病牛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炭疽是什么?如何预防?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晚秋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下)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上)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