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刻准备,只为生命可贵
——上海民防系统开展“5·12”防灾减灾周宣传活动

2020-07-21 15:42陈晶茹
生命与灾害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馆民防宣传周

本刊记者 浦 玮 陈晶茹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出席活动并讲话(左起:上海市民防办党组书记、主任钟杰,上海市应急办党组书记、副局长俞烈,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上海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奇,上海市应急办党组副书记、局长马坚泓)

奉贤区民防办在南桥镇文化广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黄浦区老西门街道文庙社区活动现场,组织线上答题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8日,2020年上海市防灾减灾宣传周正式启动,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出席活动并讲话,上海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奇主持活动,市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区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主会场、分会场活动。

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上海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其中,主题活动17项,常态宣教活动31项,主办方包括市应急、民防、公安、气象、交通、住建、地震、消防、教育等20多个部门。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民防有着“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责定位,在防灾减灾救灾宣传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用好民防资源提高基层应急能力

民防融入应急管理,充分利用防空警报、民防工程、应急避难场所、人员疏散基地、民众防护宣传、民防特种救援等方面的优势资源,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有着广阔的空间。上海全市分布有1 400余台警报器,警报的鸣放可作为突发事件预警信号发布的有效途径。各类民防工程防御能力远高于地面建筑,成为城市居民抵御灾害的“庇护所”。上海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100余个,面积达149余万平方米,还将在大型场馆、会展中心、学校操场、郊野公园、大型绿地等场所,加大配置建设力度,更好适应此次应对疫情的城市公共建筑灾备功能需求。还有一支44人组成的民防特种救援队伍,24小时值班备勤,担负着核化检测等紧急救援任务,全天候参与应急行动。

依托融媒体拓展防灾减灾宣传平台

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及演练

上海市民防科普教育馆开展现场观摩、答题、合影活动

徐汇区民防办在徐家汇街道永兴坊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金山区石化街道辰凯紫薇苑组织地震疏散演练

静安区民防办在曹杨路参与上海市应急救灾物资保障演练

闵行区七宝镇科普教育馆开展防灾减灾宣传

长宁区民防办组织“社区民众应急防护常识”主题讲座

为提高民防社会动员能力,上海民防成立融媒体中心,“线上+线下”“纸媒+新媒体”共同发力。融媒体中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融媒体产品,如设计防灾减灾主题海报、开展有奖问答,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每日推送,有效增进了民众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的知晓率和转化率。借助主流媒体平台,分时段推送科普知识、民防故事等,成为吸引民众通过新媒体客户端实时点击阅读的有效手段。

融媒体中心还编印了《生命与灾害》防灾减灾专刊等纸质产品,向各区民防办、社区、学校、企业等发放,以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普及应急防灾知识。

面向公众举办主题活动提高参与度

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将组织开展现场观摩答题活动,参观者可以通过参观教育馆现代空袭和民防工程口部模型两项内容,解答小问题,获赠纪念品。

各区民防部门也围绕“5·12”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通过民防进驿站、疏散演练、发放宣传资料、问卷调查、网络公开课、新媒体直播、在线访谈等形式,面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知识和防范应对技能。

猜你喜欢
教育馆民防宣传周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
临沭县启动202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
拓展教育外延,打造特色文化,培育行业精神的职业新人
浅析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对基层社会的影响
民防在我身边(十)
民防在我身边(十二)
民防在我身边(三)
十四部委启动全国节能宣传周
2013年灵川县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异彩纷呈
八旬老人创建"农民子弟教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