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控制联合肠内营养粉剂对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治疗效果*

2020-07-21 11:07左雪梅金玉奇陈海荣金艳文杨丽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尿症苯丙氨酸智力

左雪梅,金玉奇,陈海荣,金艳文,杨丽

(1.承德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承德 067000;2.邢台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邢台 054000)

苯丙酮尿症是患儿因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而导致肝脏内苯丙氨酸的转化发生障碍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该病病情严重,如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造成患儿出现智力低下等[1]。目前,苯丙酮尿症临床治疗目标旨在控制患儿体内苯丙氨酸的含量[1-2],常采用常规饮食控制方法治疗苯丙酮尿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苯丙氨酸增多而造成的神经损伤[2-3]。但是,常规饮食控制的治疗方法对患儿的营养状况和智力发育改善效果不明显,且耐受性较差,甚至会出现严重不适症,如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及反复发作的抽搐等[3]。肠内营养粉剂由不需要消化的成份(水解玉米粉、玉米油及酪蛋白钙等)组成,为低残渣性、易吸收的经肠高能营养剂,常用于术后患者的营养管理[4]。近年来,肠内营养粉剂逐步替代常规治疗方法,应用于苯丙酮尿症的治疗,但临床疗效差异较大[4-6],且局限于单用肠高能营养剂治疗[7-8],尚未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控制。因此,本研究以苯丙酮尿症患儿为对象,以单纯使用饮食控制疗法为对照,探讨饮食控制基础上联合肠内营养粉剂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7年1月—2018年6月某院苯丙酮尿症患儿120例,要求苯丙酮尿症诊断符合《卫生部颁发的新生儿筛查诊疗常规》的相关标准[8],年龄<12个月,生命体征平稳、且家属知情同意;排除出生体重<2 500 g、患先天性营养代谢障碍、严重心肝肾等疾病,患先天性肠道畸形及不能全程参与者。12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饮食控制)和试验组(饮食控制联合肠内营养粉剂),对照组患儿男36人、女24人,月龄4~10月、平均(6.24±1.54)月,体质量3~7 kg、平均(5.85±1.54)kg;试验组患儿男38人、女22人,月龄4~8月,平均(6.11±1.59)月,体质量3~8 kg、平均(5.76±1.48)kg。2组患儿基本情况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组间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案 对照组治疗方案是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计算每天蛋白质、热卡以及苯丙氨酸的需求量,以圣元营养公司提供的氨基酸代谢障碍婴儿配方奶粉(不含苯丙氨酸)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再配合其它低苯丙氨酸食物(羊肉、大米、大豆、玉米、淀粉、糖、蔬菜、水果等)制成低苯丙氨酸食谱,按此食谱对患儿进行喂养;试验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儿服用肠内营养粉剂(荷兰ABBOTT LABORATORIES公司,批号H20170121,规格500 g/罐)20 g/kg,1次/d。2组患儿治疗周期均为30 d。

1.2.2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所有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0 d时的身高、体质量、头围等指标,采用BS-220贝登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检测患儿血清中苯丙氨酸、总胆红素、尿素氮的含量。

1.2.3智力状况评估 采用格塞尔(Gesell)发育量表对所有患儿进行智力状况评估,该量表包括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及个人-社交行为5个维度,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智力越高,总分大于85分为正常、76~85分为边缘状态、55~75分为轻度缺陷、40~54分为中度缺陷、25~39分为重度缺陷及25以下为极重度缺陷[4-6]。

1.3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身高、体质量及头围

2组患儿治疗后身高、体质量及头围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儿的身高、体质量及头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身高、体质量及头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清苯丙氨酸、总胆红素及尿素氮

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苯丙氨酸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儿间的血清苯丙氨酸、总胆红素及尿素氮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苯丙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2组患儿身高、体质量及头围的比较

2.3智力状况

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智力状况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智力状况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智力状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儿血清苯丙氨酸、总胆红素及尿素氮水平比较

表3 2组患儿治疗前后智力状况构成[n(%)]

3 讨论

苯丙酮尿症作为临床儿科常见的一种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因机体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继而导致苯丙氨酸的转化发生障碍,致使苯丙氨酸在体内积累过多所造成[7-8]。临床症状主要以智能发育障碍为主,可伴有行为异常、好动等现象,同时随着患儿生长发育,甚至会出现肌张力升高和键反射亢进等现象[9]。对患儿而言,出生后的3个月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患儿体内苯丙氨酸的高含量表达将严重损害其神经功能,出现智力发育迟缓,严重者可导致智力低下,故而备受人们关注[9-10]。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旨在降低患儿体内苯丙氨酸的含量,继而减少对神经的损伤[10]。就临床治疗方法来讲,具体包括饮食控制、饮食控制联合肠内营养粉剂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饮食控制由于对医院人员和医院医疗条件的要求较低,因而被广泛使用。但是有相关研究显示,饮食控制不能明显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及智力发育状况,对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治疗效果相对有限[11-12]。

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身高、体质量及头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患儿营养状况的差异可能与进食物质有关,不同进食物质之间存在巨大差别。2组患儿均采用了饮食控制的方法进行治疗,患儿进食的均为按照患儿的实际情况所制成的低苯丙氨酸食谱上的食物,进食该食谱食物,既保证了患儿低剂量苯丙氨酸饮食,又满足了患儿对蛋白质、维生素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患儿的生长发育[13-14]。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还采用了肠内营养粉剂进行治疗,该物质含有丰富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不含苯丙氨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物质,当患儿进食后,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患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同时又严格限制了苯丙氨酸的摄入总量,在控制病情进展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15-16]。这种饮食策略及方法有效保障了患儿生长发育,集中表现在身高和体质量两项主要指标上。同时,患儿智力及身体的恢复也将相互影响,协同促进病情恢复。

本研究显示,苯丙酮尿症患儿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体内特征性生化指标以及智力状况均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原因在于,2组患儿均采用了饮食控制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在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的同时又限制了苯丙氨酸的摄入,减少了体内苯丙氨酸的积累和对患儿神经的损伤,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儿的智力发育状况[17-18]。分析原因,对于苯丙酮尿症患儿而言,其体内的苯丙氨酸主要通过尿液以及汗液排出体外,其他排除途径相对较少,病情较重患儿由于脏器功能受损,代偿功能出现严重障碍,体内蓄积较为严重,在促进排泄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产生来源非常必要[19]。试验组患儿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了肠内营养粉剂,相比于对照组,其生长发育能够得到更好的改善,营养代谢更快,苯丙氨酸的排出更多[20-21]。而且,在限制苯丙氨酸摄入的基础上,患儿体内的苯丙氨酸含量能够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因苯丙氨酸所造成的神经损伤也会相应减少,故而智力发育相对较好[22-23]。本研究尚未对苯丙氨酸与患儿智力进行更深入的相关性分析,是否存在量化关联有待进一步验证。研究还发现,治疗后试验组智力发育正常患儿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与上述相对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试验组疗法的有效性,但是尚未对患者预后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其安全性仍有待验证。

综上所述,相比常规饮食控制的治疗方法,苯丙酮尿症患儿使用饮食控制联合肠内营养粉剂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佳。但是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单中心研究纳入的病例数相对有限,研究时间也相对较短。同时,2组患儿干预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饮食结构的差异,尚未细化2组患儿具体食谱,为更为精细的控制苯丙酮尿症患儿饮食,保障其身体健康状况,后续研究需进一步改善饮食食谱,深入探究食谱结构对患儿健康的具体影响。

猜你喜欢
尿症苯丙氨酸智力
2009~2019 年吉林省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发病率及治疗效果分析
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拟南芥SSCD1基因突变对苯丙氨酸诱导花青素积累的影响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第2代测序技术在甲基丙二酸尿症以及苯丙酮尿症诊断中的应用
固定化苯丙氨酸脱氨酶拆分D,L-苯丙氨酸制备D-苯丙氨酸
欢乐智力谷
苯丙酮尿症基因诊断研究方法
鱼类苯丙氨酸营养生理研究进展